家风世泽长
作者:周洪民
我有一个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大家庭,我们既不是什么豪门大户也不是官宦之家,而是勤劳、淳朴、和谐的千百万普通农户中的一分子。
勤劳善良的父亲和温柔贤惠的母亲像勤劳的小蜜蜂整日忙忙碌碌,为大家庭而倾情奉献了一生。
父亲用勤劳的双手和耿直真诚的品德在村子里赢得了崇高的威望,邻里之间发生争吵或冲突时最先想到的是寻求父亲来平息矛盾。除了威望外,威严伴随其一生,他那深沉厚重的爱如他那笔直的脊梁般坚挺、如山般巍峨、入海般宽广而博大。
父亲深深热爱着脚下这片土地,将其一生孜孜不倦、不舍昼夜、挥汗如雨、无私奉献给了家乡的这片热土。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炎炎烈日当空照,父亲都不得闲暇,犹如一头不知疲倦的老黄牛耕耘在广袤的荒野上。
善于结交朋友的父亲,走到哪儿都能交到真心挚友,因为父亲从不贪占别人小便宜,也不计较自己的小得失。在生活困难年代,人们口粮不够吃,需要用仅有的余粮换取更多的地瓜干来生存。经大队领导批准后,每年都会拿着介绍信去外地兑换地瓜干队伍。众乡亲唯独抢着跟随父亲这组去,他们知道有父亲带队少受很多的难为和力气。每次到达目的地后,父亲的朋友们都会热情招待他们,省去满大街吆喝的营生。好吃好喝还能舒舒服服睡上一宿,第二天推车走人就行,父亲的朋友早已把兑换好的地瓜干装好了车子上。这些朋友们后来也实实在在沾了父亲的大光,等到条件好些后,他们哪儿由种植地瓜改为蔬菜大棚,当时交通和信息也不是很发达,蔬菜丰收后需要及时出售,不然短时间内就会烂掉的,每年这些朋友们都会多次用大马车运来三、四车的蔬菜需要父亲帮忙销售。常常把我家闲置的东北屋里小山一般填满,父亲发动所有亲戚,领着姐姐们义务帮助销售完为止。
这些伯伯叔叔们很不过意,临走时往往留下几捆大葱给父亲作为答谢,父亲都会按市场价结算,往往争得面红耳赤,最后都是父亲胜出,他们谁都争不过耿直倔强的父亲,最终父亲落得“二犟孙”(父亲排行老二)的雅号。父亲对此雅号从不在意,朋友间依然像亲兄弟般亲密往来。
炎炎烈日下,光着脊背挥汗如雨的父亲,脖子上打一条看不出底色的毛巾,双手握着铁锨把奋力翻土开荒种树、挖沟修渠浇水排碱。从最初黄河口下镇“大荒洼”到如今小清河畔的小村,一路走来,无数的良田里瓜果飘香和大片的生态林子绿意盎然,一路紧紧跟随着父亲的脚步延伸。
吃苦耐劳、温柔贤惠、朴实善良的母亲整日操劳着孩子们的吃穿用度,白天忙着下地挣工分,夜晚借着微弱的煤油灯光纺织棉纱缝补衣褂到深夜。天刚蒙蒙亮就得起床去村子后边的池塘取回前一天泡下的麦糠和野种子,用来喂养大牲畜和老母猪,之后再忙活一家老小的早饭。经年累月,周而复始,繁重的劳动过早的累弯了母亲的腰,衰老了母亲的容颜,弯曲的腰身背负了满满的岁月沧桑。
父亲母亲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春风化雨般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从小耳濡目染双亲勤劳朴实、真诚善良的本色。
大哥淳朴忠厚,高中毕业后就去厂子里当了工人,在父母年老力衰需要人来照顾时,已退休的大哥和在家务农的大姐付出较多。我们有时因工作忙碌不能回家时,就委托大哥或大姐替我们照顾二老,事后给他们钱却推脱不要。这就更增加了家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兄友弟恭和谐共处得到了乡亲们的称赞,起到了示范引领和榜样带动。
三位姐姐为我们这个大家庭付出很多,替父母和我们分担了诸多劳动,是我们家的大功臣。开明的父母吃了太多没文化的苦,宁愿自己多吃苦受累,也要省吃俭用供应孩子们读书。姐姐们上学不多,都是自己主动放弃的学业,她们心疼父母的辛苦劳累,为了减轻家庭负担甘愿辍学劳动。
清晰记得三姐当年辍学挨揍时的场景,刚上初二当着班长的三姐趁父亲去渤海湾捕鱼挣钱养家期间,毅然辍学回家劳动。母亲和姐姐们千言万语也没能说服倔强的三姐,待到父亲回家拿给养时,三姐已辍学一个多月了。威严的父亲费尽口舌也毫无效果,一向家教严厉的父亲盛怒之下拿起笤帚开始了家法管教。这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见到父亲动手打人的场景,竟是为了让辍学的孩子重返校园读书。
三姐的辍学对父母的精神打击很大,他们虽然多了一个帮手,劳动量减轻了很多,但这之后很少见到父母开心。这也引起了父亲对教育的重视和思考,从此拿出一大部分精力,加紧了对正在上学的我们的管教,我们姐弟三人通过努力学习,先后考学出来,没有辜负父母和姐姐们的期望。如今劳苦半生的三姐常常拿自己的例子来教育她的孙子和孙女学习知识的重要性。
如今父母虽然离开了我们,从小耳濡目染双亲勤劳朴实、真诚善良的本色。我们传承着父母的优秀品质,兄弟姐妹各家如今都过得不错,四五十口子人的大家庭和睦相处、其乐融融。家族子孙兴旺发达,孩子们也都明礼诚信、上进心强。
父母的勤劳、善良、真诚、质朴良好品质犹如一坛陈年老酒,历久弥新味更香,良好的家风在于身体力行,更在于一辈辈赓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