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这座滨海小城。明净的天空,清新的空气,总让我想到大海的蔚蓝和浪花的洁白。虽然缺少“人家尽枕河”的水韵萦绕,但初具现代都市气息的街道,路面宽阔,洁净,街市繁荣,绝没有一二线城市常有的那种人满为患的拥挤与堵塞;有为老年人所崇尚和喜欢的闲适与安静,但绝不缺少为年轻人追求和钟爱的活力与生气。
出行月余归来,一进入市区,便感觉焕然一新。马路像洗过一样的洁净,地面上任目光怎样搜寻,都见不到一片垃圾。汽车、电动车等各种车辆,一律有序地停放在划定的泊位内。之前偶尔见到的行人闯红灯,不从斑马线过街等现象,全部绝迹。当然,这一切之外,还多了一道风景,即每个交通路口,都有交警及协助交警维持秩序、身着红色安全警示服的各类志愿者。寒风中,他们不停地吹着口哨或挥动小旗,使眼前的城市显得规范而有序。
大街上如此,小街小巷也干净整洁。原来在相对固定的地点常常看到的路边摊,全没了踪影,更不用说那些把自己长的蔬菜装在三轮车上,拖到某个小区外销售的流动摊点了。到处都是清清爽爽,连放在路边的绿色垃圾桶,都被擦拭得干干净净。
到家后先去农贸市场,这里除了卖水产品的地方地面上有些水渍,其余也都非常整洁。摊主们穿着护围,戴着袖套,忙着招揽生意,接待顾客。从农贸市场回家,打电话给在城管局上班的朋友,约他晚上一起小酌,他叫苦不迭:哪有功夫!这几天忙“创建”,天一亮就出来了,中午盒饭,晚上九点才结束。停了停,他像安慰我似的:再有一两天就结束了,到时陪你。我恍然大悟,小城本来市容就不错,这“创建”一促,锦上添花了。
第二天早晨,去街上买我喜欢的“张麻子麻团”——这是本地的一个品牌,要排队买,买晚了排队都买不到。出得小区,看看路上没有车辆,我习惯性地准备走到马路对面,然后从马路右边的人行道去麻团店,却发现一个穿红色防护服的年轻人用手势拦住了一个准备横过马路的大叔,让他走前面200米外的红绿灯处,从斑马线过马路。大叔指指对面的写字楼,说要到单位去。年轻人坚定地摇摇手,说:去单位也不行;要么你走那一端路口的斑马线。那一端绕得更远,大叔不再说什么,和我一起,从马路这边的人行道,朝红绿灯走去。
到了“张麻子麻团”店,卷帘门却严严实实地关着。靠近的、隔着的,这一排的好几家店面,也都一样地关门大吉。问一个也是穿着红色防护服、像是打扫卫生的阿姨:老张怎么关门?她朝我笑笑,说,他可能家里有事——过天把一定来。走到拐角外的另一个地方,想买几根油条,油条店也关着。好在有一家卖冷火饼的,正在火热销售中,让我没有空手而归。
我忽然感到洁净的街市和宽阔的马路,因为秩序井然而缺少了什么。我想起早年看电影,一位男明星打理得一丝不乱的小分头,那是角色需要。即以我当时浅薄的审美认知,都想用手把他的头发拂得凌乱一点。有序是一种美,譬如诗词中的对偶或对仗,有一种整齐之美,但参差不一的长短句,别有优雅,不也是艺术的瑰宝?况且,所有旨在提升城市形象的“创建”,说到底,都是为了创建美好的生活,而美好的生活,一定以市民素质的提高和自觉的规则意识为基础,它应该既简洁方便,又真实鲜活,既秩序井然,又生机勃勃。
2109.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