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朱国平的头像

朱国平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12/11
分享

东山“宝翰堂”探胜

苏州东山,莫厘峰下。坐落在古镇南首的老李家的这幢四层别墅,古朴典雅的门楼上方,镌刻着三个鎏金大字:宝翰堂。

进得大门,院子里一侧的回廊里,陈列着老李自己撰写的书法楹联,一侧是假山池塘,虽规模不够宏阔,但池中莲叶亭亭,锦鲤戏水,将太湖石叠成的假山,烘托得颇具几分气势。

拾级而上,一楼的左侧,放着一架古琴。中堂和右侧,有如主人的作品布展,山水画条屏,根据画面内容撰写的对联,这一切,弥漫着一股浓郁的书香之气。

二楼和三楼,我们跟随主人的脚步,走进一个珠光宝气的世界。各式铜制宝鼎,陈列在古式古香的红木架子上。据老李介绍,这些宝贝,多为清代乾隆年间的遗存,少数则是出自明代。价值连城,通常指的是某一件宝贝的珍贵,而老李这里,俨然是一个民间的博物馆,我无法以货币作为尺度,估算出它们的价值。

我询问老李这些宝贝从何处寻得,他给我讲了发生在四十年前的故事。那时改革的序幕刚刚拉开,正当盛年的老李,开始经营自己的木器店。某日,他怀揣40万货款,南下福建,采购红木。晚上,住在一个县城的小旅馆里,遇到了一个当地人,问他要不要古董。老李出于好奇,随这人来到一个神秘的地下储藏室。他惊呆了,眼前这些年代久远的宝物,竟是他一直关注和搜寻的东西。凭他自己所具有的对这些物品的鉴别能力,他毅然放弃了原来的进货计划,将这些宝贝全部买下,租用了几辆卡车,把它们全部运回。

但是,最珍贵的,还不是这些。老李又把我们带到一楼。在这里,他向我们展示了他的镇宅之宝——几枚镌有古人字印的田黄。

其中一枚长十公分,宽三公分见方。六面皆镌刻有文字,顶面四个字:松生之印。松生何许人也?查悦相关资料,得知此公乃杭州人氏,又名丁丙,生于1832年,殁于1899年,享年68岁。他是清未著名的收藏家。当年左宗棠曾推荐其入仕,而他不愿为官,未肯赴职。家世经营布业,祖宗富有资财,其人终身热衷慈善公益事业,好收藏地方文献,古籍典册,并自撰殁后悼文。总之,松生其人乃是一位个性凸显,宏愿在胸的清代鸿儒。篆刻此印章的金石家毛庚,也颇具盛名。他原名雝字西堂,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嗜金石,善刻凿,笔力遒劲隽逸,求刻者甚众。咸丰十一年太平军抵杭州,毛庚奋起抵御,不幸战亡。

这方晶莹剔透,黄玉内裹,包浆浑厚的田黄印坯,据边款记载,此田黄系姑苏阖闾大城内,清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元老,状元潘世恩后裔潘祖荫竹山堂邸府之私藏。渊源流转,传承有绪之物,想必此尤物必是上祖爷潘世恩之玩物。

此田黄印章边款(印宝)两篆体乃为同治举人,湖北宜都楊守敬所书,号为惺吾。可见当时古人就对这田黄石料,弥珍赏玩,印章聚汇了清代四位俊达贵的信息与遗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印钤(问梅消息)四字,布局独异,刀锋透骨,此印,颇具文人的秉性气质,寄托着印钤主人的闲情逸致与旷达高远的胸襟,斯人已去,但睹物思人,仍能触摸主人留下的温暖,能聆听其脉搏的跳动。

老李已是奔八之年。他和我们说:自己年事渐高,儿子经营实业,事多冗杂,父亲对文物古玩的兴趣,却没有传承给儿子。所以,有合适的机会和合适的去处,他打算将这几枚田黄转让有识之士纳爱收藏。

和老李闲聊,我知道,他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是从做企业起家。我惊奇于他的包括古玩鉴赏、收藏在内的专业学养所需要的文化根基,是如何奠定。我问他读过哪些书。老李打开了一楼一间有些凌乱的房间,这是他的书房。这里别有一番风光。古代的,郑板桥、唐寅、范成大、李白、杜甫,当代的,主要是苏州本地的一些名家,他们的作品,老李都有过用心的研读。当然,更多的是古玩鉴赏类的书籍,书名繁杂,蔚为大观。正是这些书籍,给老李拓展出一片广阔的天空,在这片天空里,老李以他的执着和坚守,营造出一方属于他自己的、五彩斑斓的世界。

2019.12.11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