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朱国平的头像

朱国平

网站用户

小说
201807/30
分享

天边湖畔隔世缘

黄海之滨,县城城附近一座新建的公园,里面有一片很大的湖,叫天边湖,湖名从孔尚任诗句”东港天边水,西团海上村“化来。湖边靠近公路的一侧,矗立着三个人物雕塑。他们分别是元末明初的农民起义领袖张士诚,清末朝廷命官、《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我的同龄人、曾在某市做过领导的“五品”大员沈先生。此刻,他们静静地相聚在这片静谧的土地,相顾无言。观瞻之余,不禁忽发奇想:如果能穿越时空,让他们敞开心扉聊聊,一定是件很有趣的事儿。

 

一、张士诚

 

朦胧的月色下,一条满载海盐的两三吨的小木船,停靠在白驹向南四五里远的串场河东岸。有人从船上搬出一块桥板,搁在河岸与船舷之间,然后,有两个人从上面把装在蒲袋里的盐从船上朝岸上搬。岸上有人在点数、接受。搬上十多袋后,两人中一个壮实一点的三十上下的汉子,从一个戴着瓜皮帽子的账房先生模样的人的手里,接过一沓纸币及一些铜钱。交易完毕,二人正准备回船,突然,锣声大作,从树上及周边的草丛中,一下子冒出十多条大汉,他们身着衙役衣服,手持棍棒刀戟,将二人团团围住。

 

原来,这是泰州路属下草堰场的一帮专管盐务的吏卒,被盐民称为“盐鼠”。“盐鼠”中为首的一个胖墩墩的矮个儿冷笑着,对刚把钱塞进衣服里面的那人说:“张九四,想不到我们在这里等着你们吧,这下人赃俱在,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张九四倒也沉着,硬梆梆地扔出一番话来:“要杀要剐,随便你们;田里遭灾,颗粒无收,一家老小,都快揭不开锅了,这日子,活着也是受罪。”这时,另外的一人抢着接过话题,口气软和多了:“老爷,我是九四他弟,家母患病卧床多日,前日请了个先生开了个方子,却无钱抓药,咱是实在没有办法,求各位老爷饶过,以后断断不敢胡来了。”那个为首的矮个儿说:“上回对你们进行训诫,你们抵赖不认,这回人赃俱在,又说出许多废话。念你们堪称孝子,且从轻发落。停了停,接着说:钱款赃物,俱以没收,盗卖私盐,罚200文,收受赃物者,罚钱一贯,明日至局里具结办理,不得有误。”

 

人尽散去,兄弟回到船上,商量如何处置此事。“九四他弟”说:“这运送海盐,虽说辛苦劳累,但毕竟比煮盐或向富人家租种土地要多些实惠,要继续做这差事,就必须认倒霉凑足200文,明日去草堰场交了罚款”。张九四说:“不说钱难以凑全,就是这口闷气,也难以咽下,凭什么那帮孙子吃香喝辣,我等吃辛受苦,捞点外快贴补生活,还收这等羞辱?不如把平时相处较好的十几个哥们都串合起来,和这帮孙子拼个鱼死网破。”“九四他弟”起初不同意,经不住老大再三撺掇,终于点头应允,弟兄俩连夜分头找一起运盐的哥们鼓动劝喻,相约起事。一共串联了18个弟兄,说好第二天一起到草堰场,持挑盐的扁担歇于盐衙外面,只等弟兄二人进去,大家伙立即一起涌入。

 

弟兄二人以前来接受处罚为由,求进衙署,门丁禀报获准,大门方开,哪知一窝人蜂拥而入,之后的事情,便如事先所定,见人必诛,大小官吏,一应死于扁担之下,唯昨晚的那个为首者,端坐堂前,还没来得及说话,就被张九四突然从怀中抽出杀猪刀,一刀戮了脖子。之后,他们杀官兵,烧富家,一路南下西进,破丁溪,克戴窑,队伍不断壮大,很快就攻下泰州和高邮。攻克高邮后,张九四以此为根据地,改元“天佑”,自封诚王。

 

此后,张九四和前来镇压的元军有过多次交锋,由于朝廷的内部矛盾,他得以转危为安。元至正16年,他挥师江南,攻破常熟吴江,改平江路为隆平府,将承天寺作为府邸,改年号为天佑三年,国号大周。第二年,由于遭遇朱元璋的打击,“九四他弟”被擒,锐气大挫,窘迫之下,只得受元招安,借朝廷之力,稳住局势。六年后,张九四和朝廷决裂,自称吴王,在平江又经营了三年。1366年,被朱元璋虏至应天,自缢身亡。

 

张九四是张士诚的小名,那个还和他一起向岸上搬盐的“九四他弟”,后来成为张士诚最得力的干将,此人大名张士德,是张士诚的二弟。距离草堰场四十余里通向大海处,有个地方叫黄浦湾,湾边有个张家墩子,便是他们祖祖辈辈的故乡,虽然墩子已经被拆得七零八落,但本地人谁都知道,西团附近的这个不为人知的地方,在元末明初,竟是一个卧虎藏龙之处。

 

二、孔尚任

 

孔尚任是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世孙。说到他,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传奇剧本《桃花扇》。作者历时十余年,三易其稿,写成的这部在文学及戏剧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品,将明末清流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悲欢离合故事,和南明小朝廷的兴亡有机融合,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作者借男女离合之情,写国家兴亡之感,使作品即贴近现实生活,又具有厚重的历史意蕴。

 

《桃花扇》中套曲“哀江南”是最为脍炙人口的名篇:“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榻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跑。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文辞婉约清丽,意境旷远苍凉,对前朝故事的慨叹,蕴含多少对社会历史走势的惋惜与无奈!

 

对《桃花扇》所表现出的作者的历史观或可讨论,但对由这部传奇剧所体现出的作者所达到的高超的艺术水准,却为历代所公认。孔尚任为历史所记住的,不是他的官阶或政绩,而是他在文学上的成就,简单地说,是他的《桃花扇》。但他能在“天边湖”得一席之地,虽然和文字、文学有关,但究其实质,是因为他曾是一名朝廷命官,是一位来西团兴办过水利的钦差大臣。

 

年轻时,孔尚任曾参加过岁考,終未及第。他不甘以圣人之后,却沦为庸常之辈。好在那时朝廷公开出售一些非领导职务的官位,他便典卖家产、田地,捐了一个“例监”。这虽是一个有名无实的闲职,但却使日后的晋升有了基础。1684年,他37岁的时候,时到运转,机会来了。康熙南巡北归,顺道至曲阜祭孔,孔尚任为康熙做解说员,讲读圣祖经典,使康熙龙心大悦,破格擢为国子监博士,孔尚任正式走上仕途。但赴京就任之后,立足未稳,即被钦点随工部侍郎孙在丰往淮扬兴办水利,疏浚海口。

 

按照常理,对于康熙的这种随意性极大的钦点,孔尚任内心应有不悦,但由于对皇上知遇之恩的感激,不管差事有多难多苦,也不管和自己的兴趣喜好专业特长有无关系,孔尚任却是愉快地赴任履职了。作为钦差,孔尚任即便不把疏浚指挥部设在泰州,至少也可以设在草堰场或临近草堰的白驹场,这会给生活上带来许多方便。但孔尚任新官上升,自是想做一番事业,他把自己的“营寨”一直安到了草荡盐灶之间的西团,与渔人、盐户为邻,和鸥鹭、獐兔为伍。三年含辛茹苦,治水造福一方。但他在此期间写下的一些关于西团的诗文,其对于西团的意义,远甚治水的政绩。征集民夫疏浚河道,他不来,自会另有人来,但既能完成此钦差,又能以诗文入史的,大概只能是非他莫属了。尤其是他的《西团记》,对于研究西团及串场河以东地区的地方史,对于研究盐文化,实属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献。

 

孔尚任离开淮扬,回京城后,先是继续做他的国子监博士,后升为户部主事、户部广东司员外郎,边做官边创作《桃花扇》。1700年《桃花扇》成书后,洛阳纸贵,使他名噪一时。但之后不久,即被免职罢官。“命薄忍遭文字憎,缄口金人受诽谤”,《桃花扇》应该是其被罢官的原因——清代文字狱泛滥,桃花扇写历史兴亡,而且说的是直接和大清有关的事儿,虽想把话说得无懈可击,但百密一疏,拍马屁拍到马腿子上的事,一定在在难免,被罢官也就不足为奇了。

 

70岁的时候,孔尚任在曲阜石门家中郁郁而终。不知他写“哀江南”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会一语成谶,慨叹的其实也是自己的人生际遇。

 

 三、沈先生

 

先生我的初中长学,他是1965届小学毕业生,我比他晚一年1966年之前小升初得经过严格的考试,在800小学毕业生中,仅仅招收一个班50初一新生。先生能成为50名幸运者之一,说明他上成绩出类拔萃。但在初中只学了一年,学校便停课进行革命大串联了。后来的两年,上课的时间少,折腾的时间多,而且,废除了原来的教科书,教材都是临时编出的,以学习一些实用性知识为主的那种。所以,他们虽然按时从学校毕业,但这初中毕业证书的含金量,比底下一届的我们,好点,但也好不到哪里。

 

先生上初中的时候,个头就比较高,长得敦实憨厚 。上世纪70年代初,各个公社都在一夜之间办起了高中,但上高中不问成绩,只要被贫下中农推荐。不知何种原因,贫下中农没有推荐他,他在生产队劳动了几年,18岁那年,到部队当兵去了。三年后,退伍归来,被安置在一个国企业。在这里,他被推荐上了无锡轻工学院,毕业后,重回企业,从技术员、车间主任到厂长,一路进步,工作做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1989年,被调任县某部门负责人,不久便被提拔为副县长。1994年,调任另一个县担任主要领导

 

当上主要领导后,沈先生以极大的魄力,制定当地发展规划,老城区开发,新城区建设,出手不凡,成效卓著。难能可贵的是,尽管拆迁量很大,但由于疏导有方,注重解决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不仅没有出现通常在拆迁中容易出现的干部和群众之间情绪对立,而且,在群众中赢得了极好的口碑。因为上下同心,干群协力,该县的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

 

因为政绩显著,2001年初,沈先生又被提拔到某市领导岗位,先后分管工业经济和政法工作。对于沈先生工作能力及为官之德,民间及官方,都给予很高的评价。不幸的是,20087月,正当事业如日中天之际,他身染恶疾,医治无效,竟英年早逝。

 

关于他的逝世,有人说和喝酒有关。他虽身为县市领导,但为人随和,从不摆姿态,端架子。他酒量大,弟兄父子假日相聚,常常是人均一瓶,但和下属或朋友相聚,虽豪爽过人,但从不居高临下地劝人喝酒。身体不好做过第一次手术之后,恢复尚好,和同事朋友一起吃饭,出于尊敬,难免有人向他敬酒。敬酒的人叫他只要喝点开水或饮料,但他不肯,他说,白酒不能喝,红酒总得要喝的。他后来病情加重,与喝酒有没有关系,难下结论,但有一点不用怀疑:他由生活小事上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居官不傲的个人品质,一定为许多官场中人所望尘莫及。

 

还有人说,他的死和他的父亲死后下葬有关。他的老父亲故世后,来了许多他的部下。在墓地上,他们都虔诚地跪在地上。沈德林叫他们不要跪,并且自己带头,站起来。这也罢了,他还指着墓地附近的河流与树木,说:这地方不丑,老了以后,也来这里。想不到,父亲死了没过几年,人犹未老,他竟命归黄泉,安葬在离“不丑”之处近在咫尺的这块衣胞之地

坊间所言,不足为训,人的生老病死,本来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如果硬要排找原因,我宁愿相信,一个胸有大志,真正想干一番事业的领导,为工作而透支了健康,倒是确有可能。

 

四、凉亭小聚

 

天边湖畔的这三尊像,本来各观天地造化于一隅,因为表征为特定的对象,所以得享这里的一席之地。它们所表征的对象,都曾经以自己的方式,这片土地上留下过自己的足迹,是点缀这片土地的一道特殊的风景,是这片土地的荣誉和骄傲

 

或许是由于久居这钟灵毓秀之地,或许是由于得到了人们的太多的瞻仰和心祭,某个月华如昼的夜晚,石忽然显灵,它们走到了一起,坐在和它们挨得很近的一个凉亭里,高谈阔论,叙说各自对过往岁月的感慨。

 

张士诚说,我曾受过朝廷册封,曾经拥有淮东江千里旖旎锦绣之地,享有小国为王之尊,现在在姑苏古城,还有我的已成为名胜的陵墓,今日能在此和二位殿下相遇,真乃隔世有缘了。

 

孔尚任说:我奉朝廷之命,来此疏浚河道,廓清海口,造福一方,口碑犹在。你公差行私,作窃被逮,揭竿而起,使数十百万黎民横遭血光之灾,后来又因为你而发生洪武遣散,致使许多民流离失所,来此不毛之地,含辛茹苦,备尝生活之艰。我为功臣,你为罪人,湖边初次遇你,我深感有辱斯文

 

张士诚说:斯文值几个钱?想当初,我18条扁担开路,所向披靡,遭遇官军围剿,先降后反,直取江南;占据平江后,我信奉孔丘仁爱之说,轻徭薄赋,息兵养民,到头来还不是被朱元璋蚕食鲸吞,使打出来的江山毁于一旦?

 

沈先生笑而不语。

 

孔尚任说:朱元璋虽出身草寇,但文韬武略,自非常人可比,治国之道,亦不乏过人之处,公为寇中一雄,割据有成,然终败于彼,足见彼出其类也。

 

张士诚说:夫子差矣!起事之初,拳头就是嘴巴,谁的拳头硬,谁的嘴巴就大,吃肉喝酒,号令天下。天下既得,犹树之干云,自有百鸟来仪。你出身贵胄,满腹经纶,不是一样为能够替皇帝老儿尽心效力而感激涕零,深怀知遇之恩?有不悦,便弃之如敝屐。我若命达,何愁徐达刘伯温之辈不趋之唯恐不及?

 

张和孔二人面面相觑,不语,皆目沈以求知音。

 

沈先生双手合握,向二位连连作揖,先咳嗽一声,说:久仰二位大名,有幸忝居天边湖这一方宝地,与二位前辈为伍,也算晚辈幸运了。刚才二位所言,各有道理,使后学茅塞顿开。只是在我看来,二位的生平事迹,其实都是历史的错位。想张先生当年举义,也是迫于无奈,如果地方官吏多些亲民举措,物质接济,思想导,何忧一方稳定?如是,哪里会有你后来的起起落落

 

孔尚任微微颔首。

 

张士诚自我解嘲:而今朱元璋除了陵墓比我的大,还有什么?

 

沈先生接着原来的话,说:孔先生来西团治水,既无专业对口,又缺少实际历练,却业绩骄人,这说明用人可以不拘一格,金子在哪都能发亮。倘若就让你在京城为官,耽于政务琐屑,没准你的传世之作《桃花扇》,八字都成不了一撇呢

 

张、孔二人皆似懂非懂,一脸的茫然。

 

2018.7.30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