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从老家来苏州前,都要到老实验小学北门东侧的一家粮店购些杂粮。我特别喜欢这里出售的玉米糁子,颜色金黄,粗细适宜,虽是普通玉米,烧出粥来却口感香糯。有好几年了,亲友馈赠之外,这里便是我的杂粮“特供”基地。既买糁子,爱屋及乌,总要买些其他别的。
但这一回,出了点小意外。因为附近封闭修路,我绕了一圈,来到粮店前面,却见一排所有的店面都是铁将军把门。打电话给经常到这里购物的弟媳妇,问卖糁子的搬到哪里去了。她告诉我,这里的门面被出租单位收回,粮店搬到了对面西侧的一个小巷子里去了。我按照她的指点,找到了那里。这是一排背河面街的低矮、逼仄的临时构建,卷帘门也大多关着。粮店的门开着,门外停着一辆南京牌照的轿车,熟悉的女店主和一个本地口音的四十来岁的男子,正朝车上副驾驶的位置,搬口袋上印有本地标签的大米。我问男子:怎么买这么多米?他说:习惯了,每次都从这里买几袋带走,自己吃,送送朋友。
把买米的男子打发走了,女店主开始接待我。我买好玉米糁子,看到旁边一个袋子里,装着花生。便问:是新花生吗?老板娘点点头回答:是的。我让她称了三十元钱。
到苏州过了一天,我想尝尝带来的老家的花生,便叫家属拿一些,炸了吃。哪知道她一拿,傻眼了。里面有一些丝丝网网,那是虫子的杰作,只要是破粒,都有看得见的霉斑。她开始告诉我时,我不信。我说我问过的,人家说是新花生。家属哼了一声,说:你总喜欢问,你不能看一下吗?她接着数落起我来:买蔬菜,问人家什么时候打过农药,买鱼,问人家煮起来有没有泥腥味,买酒,问人家口感好不好,买东西的人都是崔永元啊,都和你实话实说。
我自知理亏,不予置辨。倒出一些到淘箩里,摊开,拣过一遍,剔除不少后,亲自到厨房里炸好,装到盘子里,倒一杯酒,开始品尝。吃了几粒,自我安慰,以为拣一拣尚可食用,哪知道接着的一粒入口,感到味道不对,急忙吐出,却有一半已经咽下。明明看起来还挺光鲜的,怎么还会有霉的呢,拿出几粒生的掰开一看,有的芯子上已有霉斑。
我把炸好的也倒进了装花生的口袋,准备出门时把它们带进了楼下的垃圾桶。家属却说,别扔,留着。问为什么,她说:留着给你长记性。呵呵,这是留着做攻击我的武器了。我之问货购物,由来已久,上当也绝非一次两次。于我,这是一种对商家的信任。如果说信任有错,那错的似乎不应该是我。我的损失,不过是三十元钱的事情,那家我给予信任的粮店,失去的是诚信,他们的损失,难道不比我大得多?
我以自我安慰的方式,给这件不愉快的事儿划上了句号。没想到过了几天,我的微信上收到弟媳妇发给我的一条消息:“大哥,你上次买糁子的时候,买那家粮店的花生没有?我今天去粮店买米,看到那里贴出一张‘启事’,说他们店前几天不慎卖出一些有霉变的劣质花生,请凡是购买过的客户前来领取退款或调换好的花生。”
乐了。人性有幽暗,世界不会都是光明,但给人以信任,把人朝好的方面想,一定没错。我把弟媳妇发来的消息给家属看,和她分享我的开心,也是宣示我的“正确”。
2020.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