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朱国平的头像

朱国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11/16
分享

长陂云气满淮东

去扬州妹妹家,顺便安排了“邮城一日游”。这天吃过早饭,妹妹、我和家属,我们一行三人,听凭导航引路,向高邮出发。从扬子江路上328省道,向东,到江都后拐上快速路北行,在启扬高速双沟互通附近,车子开上了老江淮公路。这路,便是运河大堤。我们顺着运河,亦即大名鼎鼎的“邗沟”,一路北上。过了邵伯之后,路道弯弯曲曲。我猜测当初开河,一定有对自然河道的利用,不然,怎么会有如此多的左拐右弯?

大约九点半多些,又一次拐过一个大弯后,我看到了一块竖立路边的牌子,上书“古盂城驿”四字——高邮到了。在大堤左侧的一个空着的停车位安顿好车子,我们沿着向下的台阶,走向大堤和运河之间的停车场。靠近停车场的临水步道的河面上,一艘挨一艘地停泊着或大或小的船只。停车场的南北两面,分别有风格相近,但形式不同的仿古建筑,南面是邮文化博物馆和一个展览中心,北面好像是一个与河政相关的管理机关。这里最壮观的风景,并不在脚下,而是河边远眺,远处的镇国寺,中流兀立,一塔雄峙,波光云影,气象非凡。

返回大堤,从东坡拾级而下,穿过一个小院,便是隶属于盂城驿景区的南门大街。青砖铺地,白墙黛瓦,锦幡木门,销售字画、茶叶及旅游纪念品的临街门面,尽显古朴典雅。北行越过“南门大街”的木牌坊,沿街的装饰虽然还是大同小异,但果品烟酒、小吃、水产品等各式店铺,给人以更接近真实的市井生活的感觉。公元前223年,秦王在此筑高台,设邮亭,便有了“高邮”。两千多年岁月流逝,倘若当年的某个邮差还能骑着快马赶来,他还会认识现在的这个地方吗?或许,如同一个老人见到了一别再未谋面的童年玩伴,似曾相识,却不敢辨认。

在南门街走了一段,我们再次返回大堤,准备去王念孙、王引之纪念馆。上车,沿着运河大堤北行几百米,从右前方的一条坡道驶下,见到了一座正门朝南的古建筑,以为纪念馆到了,停好车走近,却见香火烟雾缭绕。拱门一侧墙上挂有一块高邮市佛教协会的木牌,另一侧是高邮市人民政府颁发的文保单位的铜牌,上面写着“极乐庵”,而拱门上方正中的匾额上,写的却是“极乐寺”。后来询问当地朋友,才知道庵和寺都不错——当初是尼姑庵,重修后便叫做寺了。我们把佛殿三进都看了一下,出来,步行几分钟,便到了大门朝东开着的王氏故宅——高邮王氏纪念馆。

这是一处免费景点。纪念馆之外,还挂有“高邮二王研究院”、“中国训诂学研究会高邮研学基地”、“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等多块匾牌。作为一种难得的文化资源,这里是高邮的一块值得引以为荣的金字品牌,一张熠熠发光的地方名片。

纪念馆分新馆和老馆两处。

老馆以王氏旧宅为基础,侧重展示王氏父子出仕之前的读书与生活,让人们从时光的沉淀中,感受和领悟两代宗师双峰并起绝非偶然。小院中的廊柱上的几副金字楹联,有李一氓的“父子一门乾嘉绝学,宋明以外训诂大成”,有周祖谟的“世代研经明古训,山川锺秀育贤人”,有何泽瀚的“不皖不吴独开一派,是父是子同有千秋”,这些,既凝练概括了王氏父子卓越的学术成就,又中肯地表达了后世对他们的敬仰、崇敬之情。从建筑看,比之我在苏南一些古镇见到的名人故宅,这里绝无豪华可言,但其浓郁的书香之气,也是其他地方所无法比拟的。

新馆傍旧馆西侧而建,从外形设计到建筑结构及室内布置,皆为现代风格。这里借助于声光电子技术,介绍王念孙、王引之的学术成就之外,突出了外加王安国的王氏三代为官清正廉洁的事迹介绍,使这里成为极具现实意义的廉政教育基地。如果说,老馆犹如一条通向历史深处的幽远的时光隧道,引发拜谒者的崇敬、缅怀之情,新馆则更像一个面向未来的学习、研究、教育基地,通过最先进的现代化手段,为来这里阅读或研究二王的人们,提供翻检查阅的方便;通过先贤的榜样的力量,激励新时代的人民公仆,警醒自励,检点行为,勤政廉政,不辱使命。老馆是新馆的基础,新馆使老馆丰富的历史蕴含,得以彰显和升华。

离开二王纪念馆,已是中午时分。我们在府前街靠近西后街的一家小饭店用午餐。一盘肉末粉丝,一盘汪豆腐,一盘小葱涨蛋,一份鲫鱼汤,加上米饭,吃得舒舒服服,结账时竟只收了55元。我真诚地对老板说:价廉物美,服务极好,下次再来高邮,还来这里吃饭。

饭后,我们向“镇国寺”出发。上运河大堤,向北没走多远,过高邮运河二桥,从运河西岸大堤南行三、四分钟,左拐下坡,车子在古运河边停下。进入古寺大门,走过横跨古运河的廊桥,便到达在盂城驿已经一睹远景的镇国寺。古寺东侧是汤汤运河,西侧的古运河在寺的西南角拐个大弯,向东汇入新运河。这就使古寺居岛而立,宛如停泊在波涛中的一艘从远古而来的巨舟。寺因水雄,水因寺秀。

金殿雄伟,宝像庄严。这是大多数古寺的共同之处。然而镇国寺有自己的镇寺之宝,这便是建于唐代的古塔。这座方形七层楼阁式砖塔,矗立于小岛的北端、最后一进大殿前面的一方空地。塔座四面有看台,塔身最底层在看台之下。从看台四面留着的梯道下去,可以看到镌刻于四壁的关于古塔的各种文字介绍。1956年运河河道拓宽,位于古运河东岸的古塔古寺,面临被拆除之虞。当地有关部门经过反复研究,报国务院批准,“让道保塔”,留存古运河,在古寺东另开新河,这就在新老运河之间形成了一块近40亩的小岛,使古寺,尤其是这座被誉为“南方大雁塔”的古塔得以保存。相比许多文物古迹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遭到人为毁坏,古塔何其有幸,相关主政者的善举义为,功德无量。

看高邮湖亦是这次高邮之行的一个计划。从镇国寺出来,问路边行人,才知道回到我们刚刚走过的运河二桥西堍,就可以沿着湖边步道,观赏湖景。近在咫尺,几分钟之后,我们便在湖边漫步了。这里是紧挨城市的市民公园,有一些人在湖边垂钓,有一些人在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运河在高邮的这一段,有不少地方,其实河湖相连。像此刻我们面前的这段湖面,就和北上的运河浑然一体。

湖边的垂柳虽然还一派葱绿,但浅滩处的残荷,枯黄的芦苇,都清楚地昭示时令已临深秋。当然,这毫不影响水天相接,烟波浩渺,带给我心旷神怡的舒畅。从城市逼仄的空间,投身自然的怀抱,心灵,便不由自主地得以放飞。

归程不走原路。我们从运河二桥西堍沿运河大堤南行。但在走出一段距离后,导航提示左拐,然后向左后方前进。左后方是一条不宽的下坡便道,这是要我们从附近的运河大桥到东岸,走原来的路线。我不予理睬,沿大堤继续直行。导航只得重新规划路线。可没走多远,又叫我从大堤右拐。这次,我不敢违拗,转向西行。想不到的是,这是一条穿越高邮湖湖滩的新辟公路,路阔车少,沿途经过的王港闸、毛港闸,都是观览高邮湖的绝佳之境。

在毛港闸,我把车子开到湖边停下,走上机房犹在工作的泵房塔顶,碧波万顷,尽收眼底。此时我才知道,在运河二桥所见的高邮湖,只是湖之一角。这里,才是湖的纵深。闸的上游,水面已接近脚下的地面,下游与上游,有几尺的落差。其实,上游或者下游,包括我们刚刚走过的公路,公路两侧在春天开满金黄的菜花的湖滩,在不太久之前,一定都是一片开阔的水面。离开毛港闸继续赶路,发现路的左侧湖边,一些偌大的遮阳棚下,有渔民正在出售刚出水的鱼虾。

沿着湖滩公路继续西行,十多公里后,拐弯向南,走着走着,竟即将进入瘦西湖隧道——就要到妹妹家了。然而,本应该直角右拐,我却走上了右拐专用道,近隧道而不得入,走向了蜀冈、平山堂。歪打正着,误临景区,虽未进入,但缓缓经过,也算有了一次愉悦眼目的近距离接触。

“长陂云气满淮东,下隐蛟龙万仞宫”。明代诗人张以宁写高邮的诗,其着眼点是高邮的水,写自然风光。广而言之,我把它理解为地灵人杰。高邮这块有着七千年文明史的古老地方,有美丽的自然风光,更有英才辈出。王氏一族,秦观、孙觉、汪曾祺、乔登江等,他们是人中之龙,是闪烁在高邮历史天空的璀璨星光。

其实,里下河东端串场河边的我的老家,离这里不过百余公里,而我,却是第一次走入这片神奇的土地。家门口的风光,如果错过,岂不太为可惜。幸好,我已来过。所憾由于计划不周,北门街、东塔、文游台、龙虬文化遗址景点等都未及光顾——也罢,留存念想,下次再来。

2020.11.15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