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朱国平的头像

朱国平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012/21
分享

闲聊沈德潜与沈周

与友人闲聊,说到了苏州的两位历史名人。一位是沈德潜。此公23岁起,继承父业,授徒教馆,自然,这做老师需要相当的实力。16岁前,他已通读《左转》《韩非子》等古代经典。师从叶燮学诗,他自谓得其要义,“不止得皮、得骨,亦已得髓”,可见自负,亦可知其腹笥之丰赡。

然而教书只是沈德潜用作通向未来的一块跳板,以科举求功名才是他的宏图大志。惜乎他考运不佳,历四十余年,科举屡试屡败,屡败屡试。从22岁乡试算起,他参加科举考试17次,终于在1739年67岁时,中了进士,从此跻身官场。

在这之前,沈德潜除了写有大量的诗歌外,学术研究上,有成书于康熙年间的《唐诗别裁集》和《古诗源》,有刊刻于他考上进士这年的《明诗别裁集》。67岁,即使沈德潜像大多数人一样,人生的帷幕落下,作为诗人和学者,他也一定青史有名。

进入官场之后,竟如鱼得水,而且天赐寿年,让他活到97岁。大器晚成,官至一品。乾隆在位60年,他备享荣宠30载。要不是死后东窗事发,他的人生就是就是旧时代里一个完美的励志典型。

江苏东台已故举人徐述夔,生前所著《一柱楼诗》,多咏明末时事。乾隆43年,徐述夔之孙徐食田与监生蔡嘉树因田产纠纷结怨,蔡以徐述夔诗中有“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等悖逆之语,将徐家告发。后又遇如皋县民童志磷添柴加火,乾隆帝大为恼怒,对徐述夔处以“锉碎其尸,枭首示众”,徐食田兄弟被“斩立决”外,渎职的地方官员及与此书有关联者,一应受到严处。沈德潜为该书作传,“视其悖逆之词恬不为怪”,还对徐加以赞扬,“使其身在,必当重治其罪”。其身不在,便夺官罢祠,削谥仆碑。孜孜所求,一夜成烟。

另一位是沈周。他生活的时代,比沈德潜早了约250年。沈周为明代绘画大师,吴门画派创始人。他与文征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四家”中文征明、唐寅都是他的学生。诗画辉千古,桃李耀师门。

沈周家学渊源深厚,又得陈宽等名师点化,13岁,已有作品《南村十景图》,15岁,所写诗歌为侍郎崔恭所赏识,崔以《凤凰台》命其赋诗,沈周挥笔立就,崔叹为奇才。27岁,得苏州太守汪浒举荐,他婉言谢绝。据说谢绝的原因是他算了一卦,得一“遁”字,故以为应远离官场。其实,真正的原因,应该是沈周志不在此。如果有心追求功名,绝不至于到27岁时都没有参加过一次科举考试。不错,明初朱元璋搞文字狱,吏治严酷,但有清一代,至少文字狱比之明初,有过之而无不及,沈德潜不是一样对跻身官场矢志不渝吗?所以,从根本上看,还是个志向问题。

沈周一生居家,读书作画,追求的,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新来的太守想找个画工,在官府里画一幅壁画。太守手下办事人员将这事安排给了沈周。有人对沈周说:让您以大才而做此等小事,这是有意羞辱,您何不找个熟悉的官场中人打个招呼?沈周说,做差役没有羞辱,仰求他人免除差役,倒真是自取其辱。沈周淡然完成了此事。如东南大学教授陆衡先生在沈周故居雅集时所说,把沈周在绘画上的成就拿掉,凭借他写的那些诗词,在文坛上也必定占有一席之地;把他的画与诗全部拿掉,以其人格的高度,坚守自我的“清真”,也足以垂范后世。

友人对沈周赞叹有加,却为沈德潜深感惋惜。年近古稀,混迹官场,虽博得一时荣耀,但死后犹不得安宁;况且,为官时的无限风光,始终伴随伴君如伴虎的凶险,要把乾隆爷伺候得开开心心,那种鞍前马后的唯唯诺诺,无处不在的小心谨慎,哪里容得下半点自在与自我?

我则表示了与之有所不同的看法。愉悦或者痛苦,作为特定的生命体验,完全是一种个人的内心感受。别人为之惋惜,但谁能说沈德潜以老弱之身而鞍前马后之时,不是春风得意,成就感满满呢?况对其不胜羡慕的,一定也大有人在。这如同喝酒,不能喝酒的人以为酒很辣很苦,而善酒者却是三杯入口,飘然若仙。大清朝终结的时候,那么多太监以泪洗面,痛不欲生,此乃人各有志,适者自适。至于死后险遭鞭尸,朝台上挤和挤上台尽得风光之时,谁会考虑那么许多。

2020.12.21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