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朱国平的头像

朱国平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10/29
分享

作客三山小蓬莱

    苏州三山岛,太湖小蓬莱。十月二十四日下午,我和来自无锡的老同学王正,两家一行四人,从东山的长圻码头上船,前往向往已久的三山岛。二十分钟后,渡船驶近了岛上的先奇码头。

    才走出码头,“腾达山庄”的老黄,便开着机动三轮车接我们来了。岛上没有汽车,只有自行车或三轮车。自行车名副其实,靠乘骑者双脚驱动,有二人共用和四人共用两种。三轮车有电动的或机动的。老黄的车厢左右两侧,各放着一块超出车厢长度的木板,待我们上了车厢,将木板搁起,便是我们的凳子。先奇码头位于岛南部偏东,约五、六分钟后,我们便到了位于岛西南端的老黄家。

    老黄家是一幢四层的楼房,每层有六个房间,可以容纳40—50个客人。我们在二楼挨着的两个房间丢下简单的行李,看离吃饭还有一个多小时,便决定到湖边转转。老黄将我们领到离他家三五十米的环山公路边的一个岔路口,说岔路往前走,就是湖边。老黄回家,我们沿着他指的路,果然没走几步,就见到了一条长长的通向湖中的堤。堤的入口处,连着一片不大的广场,广场中间有一个新建的飞檐翘角的亭子。入口处建有一个门楼,上端横梁上用小篆写着“吴王堤”三个大字。

    我们从门楼进去,沿着吴王堤前行。这堤将内湖和外湖隔开,靠内堤的一面的栏杆上,几十米一尊,有石头刻出的十二生肖。开始弄不明白,为何要这样的装饰。走到堤的那头,看到小姑山山脚下有奇形怪状的石头——这些真正的太湖石,有的形似奔马,有的宛如羊羔,才恍然大悟,是将这山前怪石的天然之状,以人工的雕琢,作更逼真地展示。虽是秋末了,但吴王堤两侧,依旧杨柳依依,清风拂动,残照斑驳,别有情趣。

    皇家采石场是紧邻吴王堤的一处景点。北宋时,朝廷征用大量民力,来三山岛一带开采太湖石,由花石纲运至京城。三山岛小姑山,便是当年开采石头的一处遗址。陡峭的山壁上,“皇家采石场”几个遒劲峭拔,旷达飘逸的楷体字,下有“眉山苏轼”的落款。苏轼是北宋名臣、名人,和采石场有时间上的吻合,但这个几个字为坡翁何时何地因何而书,则不得而知了。

    和吴王堤连在一起的,还有太湖国家湿地公园,在公园里面,还挂有影视基地、太湖大讲堂的牌子。公园范围不大,游客活动范围,主要是在水面上用木板建成的平台,栈道。栈道栏杆外,停泊着几十艘小游船。因为时间已是傍晚,加之是工作日,所以游客不多。一位和我们一起从码头上来的无锡来的老先生,把相机加在临湖的栏杆上,瞄着眼拍夕阳晚照。湖山之上的夕阳,红得像一团火焰,在宁静的湖面,映出一条长长的光影,远山近水,上下天光,宛然一幅斑斓的图画。

    这一片所在,位于三山岛西南端的一块凸向湖里的地方。如果说,三山岛像一颗南凹北凸的菱角,这和吴王堤连在一起的这几处景致所在地,则是附着在菱角一角边的一枚芡实。它被环湖公路,在小姑村这一段,隔到了环外。

    晚餐自然是靠湖吃湖了。白鱼,白虾,银鱼炒蛋,还有一些农家自己种出的蔬菜。老黄告诉我们:蔬菜自己长的不够吃,他们也经常到市场买,但市场上买的,也都是东山岛上农家自己的出产。

    晚饭后,出小姑村,沿着湖边,朝白天上岸的先奇码头方向散步。说是湖边,却是内湖。内湖和外湖之间,有长长的堤坝,堤坝上长着高高的垂杨,它们挡住了浩渺的烟波,也挡住了澎湃的涛声和粼粼的波光。内湖里长满莲藕,如果来得及时,成片盛开的莲花,那一定是绝美的风景。但朦胧的月色下,枯枝残绿,确实引不起观赏的兴致。走了一段,便悻悻然回老黄家休息。

    翌晨六点之后,我洗漱好,给隔壁房间的王正发微信,打算喊他一起到附近走走。没想到他当即给我回来一条微信,那是他刚拍的岛上日出,他说五点钟就出去了,已走出好远。于是,我独自沿着老黄家前面的一条小巷子,向深处走去。在巷子的尽头,居然看到了一处年代久远,估计是明清时代的建筑。朝里走,大门洞开,却没有人居住。正在迟疑,旁边屋子里走出一个中年男子。我问他这房子的主人,他说,这房子是他们祖上留下的,叫“荆茂堂”,本来三进,已经倒掉一进,剩下的两进,再不修也快要倒了。我问他为什么不赶快修缮,他说正在和村里商谈这事儿呢。他话题一转:你要看老房子,到桥头吧,那里有保存较好的一幢老宅,看的人很多。他还热情地给我介绍了去的详细路线。

    四人一起用完早饭,就按照“荆茂堂”主人的指点,步行十多分钟,到了离昨天上岸的码头不远的古宅。古宅的主人也姓黄,所以,又称为黄氏古宅、清俭堂。我们到了这里,大门外坐着一个老者,在摘黄豆角子。他的前面有一块石碑,中间写着“清俭堂”,碑的下方写着“吴中区文物保护单位”。问老者是不是这房子的主人,他点点头,对我们说:你们可以进去看看,但不可以吸烟,以防意外。

    我们进去转了一圈,这一组老房子,一共54间,都是雕梁画栋,让人想见当年的富丽和豪华。但年久失修的破败之像,也令人不胜唏嘘。我们从老房子里面出来,老者还在那里摘黄豆。我走过去和他聊天,竟聊出和这房子有关的一段故事。

    黄老汉82了,他的爸爸一辈,四房。这房子,为四房所共有,四房的后代,原先一直分居在这些房子里。后来,有的年轻人在外面建了房,住出去了。上世纪八十代末,村里干部找到他,要买他们的老宅,开价50万。他们四房集中一商量,有两房半同意了,还有一房半没同意。这当儿,发生了一件事:苏州一位姓姜的副市长落马,而且在1991年被执行了死刑。村里干部帮助张罗的,正是准备将这房子卖给姜的儿子。这台柱子一倒,买房子的事儿也就被搁置下来。不知道这些被时光剥蚀得岌岌可危的古屋,以后会被遇到怎样的命运,但可以断定的是,如果那个副市长不因贪腐毙命,这房子在换了主人之后,一定会有全然不同的际遇了。

    清俭堂附近,景点颇多。我们先看了
旧石器时代遗址及哺乳类动物化石遗存。接着,又去看了唐代古井,三峰寺,大佛字。历史上的三山岛,寺庙众多,但至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已被拆毁一空。三峰寺复建于2004年,其规模和气势,均不复当年。大佛字的故址,也曾是一座颇具规模的寺庙。


    大佛字所在的位置,应该在岛的东南角。九点半了,因为要赶下午一点的渡船,我们已经到了应该返回老黄家的时候。但我因为来三山岛,还没有痛快地感受太湖的烟波浩渺,便建议从山东村经过泊头,环岛绕至老黄家。这一绕,确有收获。三山岛的东面,是观赏太湖的最好去处。在这里,一望无际的波涛,极具节奏感的浪涛拍岸的声音,原生态的芦苇丛,在浪尖上戏水的鸥鸟,一切都让人陶醉。在岛的东北角,还有一幢叫做“师俭堂”的老屋,它和前面说到过的“清俭堂”、“荆茂堂”,共同构成三山岛珍贵的古建筑遗存。

    三山岛的北面,隔着烟波,可以隐隐约约地看到东山岛和西山岛。三山岛的西面,环山路有的挨着湖边,有的则因为裁弯取直而离开湖边。四面居住的人家,除了西面,皆背山面湖。不知何故,西面的人家屋子的门,也都朝南开着。位于西北侧的泊头,是小岛通向外面的另一个码头。湖边绕行一圈,约7公里,折成步数,也就一万多步。如果不走一下,还真不能领略三山岛的全貌。

    吃过午饭,老黄又用他的三轮车,将我们送至先奇码头。我们上船,老黄回家。我们的船开出码头,拐个弯,从岛的东面,向着长圻码头驶去。我想起了昨天晚饭后和老黄说的来三山岛租房子的事儿。我问老黄:可以来这里买房子吗?——不可以,现在乡下的房子,还不好卖给城里人。我又问:那可以租到房子住吗?——这可以呀,不过房租很贵,你倒不如就住在我家,120元一天,吃和住都解决了,长期住我还可以优惠。

    只是开开玩笑而已。但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这倒是真的。有诗为证:岛上四人行,山川怡性情。雕梁房已老,古井水犹清。东麓涛声亮,西湖怪石生。此间风景好,不舍踏归程。

    2018.10.28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