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旧人旧事旧梦痕,叹旧屋旧恨旧愁绪——传统女性之隐泣
朱老忠的姐姐、贵他娘、严母、严妻、老驴头之妻等人物形象是传统农村女性的典型映照,时代的糟粕在她们身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也为后世的我们提供了最鲜明的研究范本。
一方面,她们谨遵“卑弱第一,夫妇第二,敬慎第三”的传统女诫观念,无法也怯于掌控自我命运,无意也执于奉行传统圭臬。老驴头之妻因为惧怕丈夫的权威,竟然眼睁睁看着濒死的女儿向她求情而不敢伸手;严母前半生为丈夫而活,后半生为儿孙而活,恰恰照应了“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的三从观念;而朱老忠姐姐受辱后的毅然自尽,更是如平地一声雷敲响旧道德的丧钟。黄昏离愁的斑斑啜泣,不仅是书中传统一代妇女的隐泣,更是古典中国千万名妇女穿越时空的喟叹。噫吁嚱!凄凄惨惨切切!另一方面,她们谨遵“祖宗之法不可变”的传统封建思想,为乡绅地主欺压群众提供了温床,给新一代青年逃离桎梏铺下了荆棘。即便严母慈祥和蔼,却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观念,于对儿孙的关怀之中依旧展现对等级制度的严守。
她们既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也是封建道德观念的加害人,这样的矛盾性恰恰展现了时代的复杂与悲剧。毋庸置疑,她们有着乡村传统妇女的诸多美好品质,也是裹挟在男权社会之下的无奈附庸,但是当命运的不能自主演化为对一切欺压的无条件退让,当一味关注小家演变为对祖国大家的漠不关心,她们必然会随时代浪潮而倾覆。事实也确是如此,严志和之妻千呼万唤,也没有阻挡两个儿子革命的决心;严母风雨飘摇几十载,丈夫的出走与孙子的入狱逐渐侵蚀她破碎不堪的心;贵他娘年轻时被乡绅欺辱,却依旧逃不过因冯友兰而痛离爱子的命运。梁斌用这些镌刻着血与泪的真相呼唤大众生命的母题:抗争!自由!
由此,及引入第二个人物代表——春兰。
痴情女遇见执拗郎,蓝布褂氤氲红星魂——劳动女性之觉悟
春兰与运涛的爱情是全书中最令人动容的一处,春兰的痴情,运涛的真心,虽然笔墨着色不多,却勾勒出了一幅感天动地的爱情画卷。诚然如此,将研究视野仅仅局限于爱情情节是远远不够的,在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恋背后实则浮动着一层潜性逻辑——反抗意识的觉醒。
全书中春兰的前后变化之大令所有读者大吃一惊,前期的她天真烂漫、率真俏丽,后期的她则迅速变得娴静阴郁、缄默消瘦,起因皆是一个“情”字,老驴头瓜田棒打鸳鸯是诱因,运涛出走入狱是引火,邻里风言风语是导线,爱而不得之苦才是根源。此处的爱是多层次的,首先是男女之爱,其次是“ 师生”之爱。运涛是师,她则是生,贾湘农教会了运涛共产主义的思想,运涛则为她带来了反抗精神的启蒙。在无数个闪着星光的黑夜里,清风明月,朗润有情,运涛向她宣传新兴的思想,为她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而当她集会上穿着绣有运涛“革命”字样的蓝布褂出场时,这两种爱的交融到达了一个顶峰。此后,反抗精神也一直在影响着她,纵使被父亲几近打死,她依旧坚称并不后悔;纵使被现实的痛苦与生活的重压折磨得青春不再,她依旧敢于提出“我要去济南见运涛”的石破天惊之语。爱情是面包,为她填充饥饿的内需;思想是甘露,为她洗涤一尘不染的灵魂。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孤独的春兰在多少个凄瑟的寒夜里,靠着对爱人的思念,靠着对斗争的信念,来编织出了对未来生活的无限向往啊!
即便如此,春兰的人格形象仍旧带有一些局限性,这是她所处的时代环境与社会地位所强加给她的,例如她空有革命的热情,却缺少理论知识的了解;再如她受伦理道德观念影响,因担忧名节与声誉而蜗居在家。崔薄护幸,枉余酸楚,春兰的悲哀是农村万千底层女性的悲哀,而真正实现女性价值超越的则是这位知识分子女性——严萍。
思情郎绵绵无尽愁,斗官僚萧萧满腹怒——巾帼女性之呐喊
严萍,一个带有小资产阶级情调的年轻城市女性,却为整本书点燃了智性光彩。如果说对第一类传统妇女的改造是彻头彻尾的失败,对春兰的改造是半成功的尝试,那么对严萍的改造则是一场史诗级的胜利。严萍并非单一的个体形态,她是无数中国小市民阶级的象征体,她的成长也寓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熟之路,由青涩走向成熟,由理论跃至实践,她走出了一条自我的“呐喊之路”。
从时间的线性逻辑来看,严萍最初出场时不谙世事,只是一个醉心于浪漫主义文学诗篇的小资少女。后期在江涛的感召与改造下,她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精神洗礼,变得勇敢坚毅、热血昂扬,一洗小资产阶级庸俗愚昧的特质,勇于斗争,勤于时事,甚至最后加入了学联,实现了个人价值的升华。从空间的结构逻辑来看,严萍所处的时代充斥着动荡与不安。三座大山的压迫、新旧思想的交锋、情爱纠葛的萦绕,都在困扰着少女,但是她通过重重考验,实践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真理。我相信在她勇于站上台去演讲的那一刻,她就是在身体力行摇身呐喊:共产党的崛起既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民族的瑰宝!既是对新时代康庄大路的无限畅想,又是对旧时代糟粕的理智扬弃!
三种女性形象映射了三个时代女性观念的变迁,与此同时,城乡关系的对比、阶层流动的嬗变、爱情观念的演化等问题都可以通过这三种形象比较分析。由此可见,《红旗谱》中不仅构架了宏大叙事,同样也流动着细腻的情感意蕴描写,有着无限供后人采掘理解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