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放假回家,想着一起去看场电影。上本地的影城网站查了一下,由漫画改编的《快把我哥带走》,豆瓣评分挺高的,就决定去看部青春片。
小小放影厅里满坐,环视一下年轻人居多。电影讲的是兄妹时分和时秒的故事,两人经常因为各种日常小事冲突,吵得不可开交,妹妹时秒不堪哥哥时分的整蛊,许愿把哥哥带走。谁知一觉醒来,时分居然变成闺蜜的哥哥,成了独生女儿的她并不快乐,每每总会想起与哥哥在一起遇到困难时,总能想到一块且配合默契的往事。随后误会被一一解开,原来哥哥是为了保护妹妹不受父母感情不合的影响而有时故意耍宝。
这不由地让我想起自己的童年。七十年代,母亲在乡下教书,我在家是老大,带弟妹一起玩耍是我这个姐姐的天职。当时生活相当贫困,除了偶尔有几分零花钱去代销店买几颗水果糖之外,基本没什么零食。记得有一年春天,我带着小我2岁的妹妹和小伙伴一起去河边找野梅子,刚到河边,梅子还没找着,就被闻讯赶来的母亲将我们逮了回去,说我不该带妹妹到危险的地方去玩,把我揍了一顿后,还罚跪洗衣板。
或许是太小,抑或是生得亲,对这事我一点也不长记性。三九严寒的冬天,我再次闯了大祸,家不远处,正在烧着瓦窑,瓦窑四周暖烘烘的。傍晚,好多大人围在那里烤火聊天,我带着我妹也去凑热闹。瓦窑旁边有个踩瓦泥的坑,可能是下雨的缘故,坑里储满了水。我妹一不小心,竟然滑进了坑里,被大人捞起后送回家。她一身新棉袄全湿透了,脱掉后被妈妈塞进了被窝。
那是一个凭布票供应的年代,每个人只有一套棉袄,当时也没有洗衣机,棉袄无法脱水,性急的母亲将棉袄洗净后用竹杆挂在瓦窑边烤。起风时,瓦窑吐出的长火舌撩过棉袄,将我妹出生后唯一的一套新棉袄烤焦(之前我妹老是捡我穿过的旧衣服)。得知棉袄烤焦,我吓坏了,缩在旁边一声不吭。母亲气急之下,又将我打了一顿,并再次被跪洗衣板。我妹这套崭新的小花棉袄和它被烤坏的样子一直印在我脑海里。也许是我们这代人很单纯,虽说日子过得清苦,但兄弟姐妹一起打打闹闹,吃吃野果,常常挨顿揍,生活也很有趣,过着最幸福和纯真的童年。
到了我女儿这代,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从小没亲密玩伴,因此,我注重培养她和表亲、堂亲们的感情。与娘家近,小时候我常常带她回娘家,与表哥、表弟们一起玩耍;外出求学后,每次只要她回家,我就会嘱咐她,抽空约表弟们一起吃个饭、看场电影,多多交流沟通。离婆家远,有时暑假就会约她堂姐、堂弟们一起到家里来玩玩;每年回家过春节,就会让她一起跟堂姐、堂哥一起打扫卫生、贴对联、上祖坟,从这些家庭活动中感受亲情温暖。虽然是独生子女,有表亲、堂亲们的陪伴,她的童年不再寂寥。
其实,兄弟姊妹仿佛是固定在钟表上的分针和秒针,纵然步伐速度不同,血缘亲情永远也割舍不断。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豪放派的恢弘雄放,婉约派的婉转含蓄,以及精练的词句,缜密的结构,各式起承转合,富有节奏感的长短句,爱读写的我尤喜之。
暑假从赣西小城来到遥远的北方女儿家,一起闲聊时问及,今年和她老爸在家看过什么电影。我和爱人平日喜欢宅家,女儿不在家基本没进过影院,因此,便毫不犹豫地回答,只看过《满江红》和《流浪地球2》,这还是春节期间你们回家时一起看过的电影。记忆的闸门刹那间打开,当初看《满江红》的场景再一次浮现在我的眼前。
癸卯兔年春节档电影预告片一出,我和女儿首先挑选要看的影片便是《满江红》,虽说主演阵容强大,有沈腾、易烊千玺、张译、雷佳音、王佳怡、岳云鹏等,但我们都不是追星族,而是被影名《满江红》以及剧情简介中提到的岳飞所吸引。脑海中快速闪现岳飞《满江红.写怀》中的经典名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心里暗想:善于打造鸿篇巨制的张艺谋导演会将其拍成一部怎样的影片呀?
开始购票。平时看电影,我们一般是采取电话预定的方式,可是这次电话打了好几次都无人接听。女儿和她老爸有事外出,开车转到电影院买票时才发现,原来接下来后面几天好位置的票早已告罄,而女婿即将返程上班,只好买回4张第一排且不是连座的电影票,这也是我们有史以来第一次坐这么靠前的座位。距离太近,脖子酸不说,看着影片中的人都有些变形。
我们是踩着点到的影院。进去一看,影厅里人满为患,坐得满满当当的,这时我不得不感叹该片的火爆程度。当“满江红”三个红色大字喷薄而出之际,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也随之铺天盖地席卷而来。首先就是一桩凶杀案,随后效用兵张大被抓,与亲兵副统领孙均被裹挟进这巨大阴谋之中,宰相秦桧命两人在一个时辰内查到凶手。
一片青瓦灰砖的巷道中突然出现了一个小女孩桃丫头,她手中的篾盘里端着几粒诱人的红樱桃。小女孩舍不得吃的樱桃,给了一颗马车夫刘喜——她并不知情的亲生父亲。刘喜临走前让张大照顾自己的女儿,并将樱桃也转送给了他。
张大被逼去劝说瑶琴,说出金国使者被杀真相,拿出这颗樱桃送给她。原本两个人相约去边关看樱桃吃樱桃,现在只能以这样的方式生离死别。伤感之余,妻子瑶琴唱了一首《一剪梅·舟过吴江》:“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樱桃从现实中的水果,幻化成了诗词里的水果。
当瑶琴准备登宰相楼冒死去刺杀秦桧时,知道这次必是九死一生,临上楼前吃掉了张大给的那颗定心丸似的樱桃。一颗红樱桃,谁也想不到它能辗转于几个人之手,初见时以为不过是无心之举,原来这不仅仅是水果,还是影片中的一条情感线,借助它串起了亲情、爱情、友情和家国情怀。同时,也让观众于残酷的杀戮、精明的算计之外,感受到了人类最质朴、最本真的人性温暖。
影片中,讲述看似胆小圆滑却满腔热血的效用兵张大、猜不透心思的亲兵营副统领孙均、舍弃儿女私情的舞姬瑶琴、不想拖累妻女的马车夫刘喜,聚焦困境中的一群小人物前赴后继,用生命与笑里藏刀的宰相府总管何立、立场不一的宰相府副总管武义淳、阴险狡诈的奸臣宰相秦桧博弈的忠义故事,该片将历史、悬疑、喜剧等多种元素糅杂在一起,剧情一波三折,在不断地情节反转中完成叙事目标。
最打动人的是片尾,孙均挟持替身“秦桧”站在高耸的宰相楼上将整首《满江红》义正言辞、慷慨激昂地背诵出来时,不仅被相府全军将士字字句句传诵,而且也点燃了现实生活中影院内观众的情感,我身后一群学生模样的年轻人情不自禁地跟着一起吟诵:“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孙均逃离相府时,站在路边抱着石狮的桃丫头情不自禁开始吟诵这段文字,全军将士紧跟着再次复诵:“……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共同体会岳家军前赴后继、精忠报国之悲烈。直到最后才知道,原来丢失的密信只是整个故事的引子,这么多人前赴后继、舍身取义为的只是保留岳元帅狱中临终前将写下的“鹏举绝笔,以明心迹”文字。
此次在女儿家通过电视又重温了这部影片,再次被影片中所表达的岳家军前赴后继和岳元帅精忠报国的浩然之气所震撼。
唐诗是中国古诗的高峰,有着音乐、建筑、绘画、意境等巨大的美学价值。名山大川、农家田园、春花秋月、晨钟暮鼓、连天烽火、家国亲情,无一不是诗人的吟咏对象。而诗人是历史的叙述者、抒情者,他们无一不活在历史当中。
癸卯年暑假上映的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讲述安史之乱后数年,吐蕃军入侵西南,大唐节度使高适交战不利,长安岌岌可危。就在此时,朝廷派来的监军却咄咄逼问他与李白的旧事。高适一面不动声色地安排好围剿吐蕃军的计划,一面在军帐中和监军缓缓讲述他与李白的往事。
一幅波澜壮阔的大唐画卷随诸多唐诗名篇徐徐展现。高适16岁父亲去世,守孝三年后,策马飞奔长安时,与途中被强盗抢走包裹、身着锦缎的白衣少年郎李白不期而遇,并帮助他夺回了行囊。那时的高适还只是一个梦想在战场上像父辈一样用高家枪法杀敌的少年,他说话结巴,读书还需要村中小朋友帮他先读一遍。而李白却是一个洒脱随性,才华横溢的诗人。虽然性格不同,人生经历各异,因为有着同样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博大的胸襟抱负,他们结为一生知己。
门第、身份、名望,就像一堵堵高墙,横亘在希冀一展抱负的年轻人面前。李白用纵酒狂歌、千金买醉来纾解自己难以实现理想的苦闷,他求仙、问道、入赘、隐居,却一再遭受命运的重击。而高适则在前往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叩天子门”失败后,便返回家乡梁园,勤学;赴李白的扬州一年之约,与斐十二比武不敌,高适又返回家乡梁园,苦练,直到五十岁才吐出自己的锦绣。
人的一生中交什么样的朋友很重要。高适和李白一生中仅有几次相逢,相处的时间并不长,有少年得意并肩游侠,有重诺赶赴既定之约,有狭路时偶遇,有迷茫时相问,有落魄时的求助。李白教高适相扑时,曾告诉他,相扑要借力使力,亦虚亦实,想要骗过对手,就不要放过一处细节,要连自己也以为是真的。高适对李白的诗才心怀崇拜,他的举动也深深地影响着高适。当他看到李白夜夜笙歌,醉生梦死时,却只能无助地摇头,为他的才华不为世道认可而扼腕叹息。
关键时刻,朋友的鼓励很重要。高适前半生一直默默无闻,但李白并没有看轻挚友。当高适面临困境,李白勉励他:“你心中的锦绣,终有脱口而出的一日”。当高适转赴沙场,李白对着这位相识多年的挚友喊道:“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这首诗二十年前我就是照着你的模样写的,高适!”目睹边关战况的高适,写下了“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的诗句,后来又写下《送兵到蓟北》《自蓟北归》等诗作。最终,高适成为了唐朝唯一被封侯的诗人。而“谪仙人”李白存诗近千首,他的诗作成了中国诗歌浪漫主义的高峰,被后人誉为“诗仙”。
山高水长,知己情谊不变。大器晚成的高适,从八品官职一路逆袭,擢升为手握重兵的淮南节度使。而李白不明就里地去做了永王的幕僚,被俘后,高适知道自己不能亲自去救他,只好委托郭子仪出面,李白才免得一死,流放夜郎。最后,高适借用当年李白教他的相扑战术,以假乱真诱骗吐蕃军,来了个“瓮中捉鳖”,用计谋巧妙夺回云山城,取得了云山大捷,打退了吐蕃对唐王朝的进攻,守住了长安。
影片通过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展现唐诗背后的深远意境。入选的48首唐诗名篇,既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酣畅,又有“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怅惘,还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知君”的豪迈……诗作中的镜像和诗人一起鲜活呈现于屏幕之上,一次次地唤起了观众的文化记忆。那日观影时,后座传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幼童的吟诵声,深深地打动了我,诗歌就是以这样的方式默默地嵌入到了当今我们的现实生活之中。
“长安”代表李白、高适等人心中的“理想之地”,而“三万里”则是他们与理想之间的距离,他们不畏艰难,在各自的人生困境中依然坚持前行。这种人生态度,不论在当时,还是在当下,都值得称赞,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个自己的“长安”。
我从没看过李娟的作品集,只是近两年偶尔在网络上看过她的三二篇文章,知道她是一个新疆的女作家,除此之外,对这位生活在阿勒泰并获得过鲁迅文学奖的汉族女子知之甚少。
这些年我也很少追剧,觉得看一部几十集的肥皂剧简直是浪费宝贵的时间。要是一时兴起,想看电视剧的话,一般也是看央视一套的黄金档。能上央视一套黄金档的电视肯定是经过千挑万选的精品,加上一天只播放两集,播完时间一般在晚上十点左右,比较适合我早睡的生活节奏。
《我的阿勒泰》开播的那天,刚好在《文艺报》微信公众号上看到消息:今晚!央视一黄首部播出的网剧来自散文改编。这便是李娟的同名散文集《我的阿勒泰》。平时爱好码字的我,当时心里很好奇,觉得这部电视剧必须得好好看看。
当晚看过两集之后,我被阿勒泰迷人的风景以及轻喜的故事风格所迷惑,拍了几张照片发了个朋友圈。并附上自己此刻的想法:生活确实有趣,但是,有趣的生活能上电视,而且是央视一套黄金档真神奇!我的一位文友上来说,他也在看。没想到,第二天,一位年轻的中学音乐教师也发了一条朋友圈:纯爱战士应声倒地,喜欢你,就是想到你时,风也是甜的。最爱的一部迷你剧《我的阿勒泰》真的太好看了。……新疆实景拍摄带来的震撼,让人都不忍心跳过任何一帧。新疆也就此加入心愿打卡必去地点。其欢喜之情与我一样,跃然纸上。
短短8集的迷你剧《我的阿勒泰》以生长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的文学爱好者汉族少女李文秀、开小卖部的母亲张凤侠、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奶奶祖孙3人的生活轨迹为主线,生动地记录了她们融入哈萨克族日常生活的过程,以独树一帜的美学风格为观众再现了北疆风土人情。
家里的电视机坏了,张凤侠在外用石头砌了个框给做了一个假的,将鸡一通猛赶,和几个老奶奶边磕瓜子边观看所谓的《农业频道》;晚上睡觉床塌了,文秀跌了下去直喊妈,张凤侠睡眼惺忪回答:“又不是天塌了,还能影响我睡觉”;奶奶在县城进货时走失,迷途中嘴里念叨着要回沈阳,张凤侠就用小红旗扮成导游,带她回家;帐篷漏雨,文秀用一个个塑料袋挂上装雨,来小卖部的牧民问这是干什么,她开心地说,欢迎参观文秀水电站;参加拖依的结婚舞会,文秀借来的裙子开了道缝,张凤侠麻利地用钉书机给钉上,调皮地说,草原上的草多得很,万一别人看见了会以为这是沾上了一根小草呢。据说,这一件件趣事,是被李娟用文字记录下来,并被精准地还原在剧中。在草原上乐观生活的情节,温暖了一大波观众。
在阿勒泰生活的人没有很多钱,但一点都不贫穷,衣服要穿鲜亮的颜色,蒙古包里面的装饰是温暖的,人的精神头也很好,羊是不肯卖的,但可以无偿招待你,在家门口的人是不允许饿着肚子走的,临别是要撒牛奶祝福你的……总之,人情纯净,精神丰满,生活旷达,貌似法外之地,但自有其秩序。就像蒙古包里的那位老奶奶说的:“再颠簸的生活,也要闪亮地过。”
直入云端的雪山、茂密的森林、无边的草原、成群结队的羊、肆意奔跑的马,还有骑马的哈萨克族少年、穿着长裙的汉族女孩……明净纯粹的生命力透过影像画面跃然而出。电视剧播放时,偶尔在忙家务而错过了一些片断,趁着周六日央视一套播放综艺节目,我又看了一遍重播,这对于我说,是绝无仅有的事。因此,该剧我等于看了两遍,除了我特别喜欢其清新朴素的剧风外,还有它的短小精悍。
该剧成功入围第7届戛纳电视剧节主竞赛单元,成为首部入围戛纳国际电视剧节主竞赛的长篇华语剧集,并在今年北京国际电影节完成亚洲首映。看完后,我不由地想,这部电视剧能入围戛纳奖,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后大受观众喜爱,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