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井漫笔
张月和
那是上小学的时候,上学路旁的寨子外有一眼古井,水井清澈见底,透明如镜,水面上还漂着几株碧绿鲜亮的水葫芦。水井还被一棵遮天蔽日、盘根错节的柞木树所覆盖。
相传,这眼古井的水源可以穿过一座山,与山背后那一眼古井息息相通,如出一辙的是,山背后那眼古井也同样有一棵大树,古树与古井休戚相关,充满着神秘的色彩。
每天上学放学,我们都要从水井旁路过。口渴时,总是虔诚地用手掌心捧上几口来喝,宛若喝仙水一般。
后来,随着自来水日益普及,这眼古井开始渐渐荒废。有一次,我从工作单位返回家乡,正巧碰到这眼古井旁的那大柞木树被砍伐在地,心中不免增加了几分惆怅。几天后,随着古树的消失,古井也渐渐游离出人们的视线。看来,古树的茂盛根须,不但可以吸收水分,还可以滋生水源呢。以后多年,每次经过那里,古井古树的影子还依稀浮现在脑海中。
古井不仅以古树而神奇,众多寺庙旁古井,更是被人们赋予若干扑朔迷离的神奇色彩。滇西道教圣地云峰山有几眼水井,历来被人们视为仙水。多少善男信女登临云峰山,总是带着大大小小的瓶子、水壶,投币喝罢,总是要带回一些仙水,分给亲友品尝,以图吉祥。
腾冲清凉山山顶有座清凉寺,寺庙旁有一眼水井。这口水井原来距离寺庙很近,朝朝暮暮为寺庙里的尼姑提供水源。后来,一名尼姑一天早晨前来担水,发现里面有一只青蛙,出于清洁考虑,尼姑将青蛙丢到了水井下面十多米处。神奇的是,过了几天,水井居然随着青蛙下移。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四大元素之一,难怪有人以“水乳大地”一词将水比喻为大地的乳汁,又创造出思贤若渴、望梅止渴等成语典故,来表现人与水的密切联系。水不但供人们饮用、灌溉、洗濯,还可供人们造酒、泡茶,“水为酒之血”“名茶必有佳泉”等谚语,说的正是水与酒,与茶的关系。
凤凰择良木而栖,人也喜欢居住在离水源不远的地方。有一句谚语叫“傣家跟着泡沫走”,真切道出了傣族人民喜欢濒水而居的特性。其实,喜欢濒水而居的并非仅有傣族人民,无论什么国籍、什么民族,喜欢山居的也好,喜欢坝居的也好,总是把水当作生命之源。腾冲城从西山坝的西源古城搬迁至大盈江畔,正是水源改变一座城池命运的鲜活例子。
从元朝土城到明朝石头城,乃至近现代的腾冲城,人们一直凿井而饮。直到现在,腾冲城那些以火山石打造的井栏,依然千姿百态地保留下来。从孔眼分,有四眼井,三眼井,三眼井,二眼井,一眼井;从外形分,有方井,也有圆井。这些古井,在历史的长河中,滋养过一代又一代的腾冲人,也滋养过南来北往的商旅,东征西讨的将士,行吟游走的文人墨客。经受过无数寒暑交替,烈日暴雨,炮火硝烟,以及城市的改建扩建。
四眼井位于花鸟市场西侧,造型别致的井栏,尽管已经废置多年,却以厚重历史,庞大体积而原模原样摆放在古井旁的巷道一侧。80多岁的李奶奶,自从嫁到古井旁一户人家后,与古井朝夕相伴60多年。每每看到这眼古井,她就有讲不完的故事,说不完的依恋。得知这眼井将要随着城市建设被搬迁保护,李奶奶依然表现得那么豁达,那么从容。
腾冲城东南的黄坡、吴邑、玉璧的众多古井,源出东山,水质甜美。无论是玉璧的六单八井,还是吴邑、黄坡的几眼古井,大多保留着古人对于水源敬若神明的文化现象,人们随处可以发现祭祀龙神的神龛,以及神龛里的古老碑文。玉璧村各单里至少有一口古井,其中有两个单有两口古井,总共八口古井,所以总称为“六单八井”。第三单古井,神龛上镌刻着主碑“本井龙王神位”,以及对联“掘井蒙恩大涌出,仗力宏通活水来”,落款为“大清乾隆五十五年仲夏,合巷士庶同敬立”。
玉璧六单有一眼古井,碑文上镌刻着“清田龙神尊位”,以及对联“阁后涌珠泉,祠前流活水”。
作为一个古道上的重要驿站,熙来攘往的人们也一直接受着玉璧古井众多的惠顾。在玉璧古道一侧,一个以火山石打造的石缸上,清晰地镌刻着“德顺祥水缸”等字样。德顺祥,应是一个商号的名字,这个商号乐善好施,以此水缸专供路人解渴。
居于黄坡与玉璧之间的吴邑,是腾冲历史文化名人赵端礼的家乡。多年来,吴邑不断加强文化硬件软件设施建设。吴邑村落北侧有一眼古井,距离主干道有几百米,且有竹木掩映,树叶竹叶经常飘落于井中。2017年,在腾冲市财政局“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支持下,吴邑借助当地作为云南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村,以及打造传统村落的契机,在主干道旁重修了水井,修建了洗衣亭。崭新水井及洗衣亭,在丽日和风中,与村落里的古井、照壁、文化墙等交相辉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