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景的头像

张景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9/13
分享

难忘陕北四月八

农历“四月八”在我的记忆里是个充满诱惑的日子,因为这天有庙会可赶。赶庙会,对于孩子时候的我们来说,那可是一年当中为数不多的快乐日子。

“四月里来四月八,娘娘庙上把香插,人家插香为儿女,光棍插香为什么!”我是从小听着唱着这首古老的歌谣长大的。四月八这一天,陕北的好多庙宇都要举行庙会,唱大戏,说书。这个时候,正是农忙时候,即便再忙也不在这一天,老百姓们不约而同地停下手中正忙的活,把干农活时穿的沾满泥巴的衣服换下,把头发洗净,换上新衣服,带上干粮和香裱,三五成群结伴而行去赶庙会。赶会的人从四面八方蜂拥而来,刹那间就挤满了庙里庙外,他们虔诚地敬神神,许下关于这一年的最美好的愿望,然后就坐在一起抽烟、拉话、说农事,静待戏开台或是书开场。


我经常怀疑大人们来赶会并不是真正为了敬神神,而是为了在繁忙的劳动中特意抽出这么一天来放松的。农家人太辛苦了,逢年过节的休闲放松对他们来说太重要了。你看,认识的不认识人们十分和谐地聚在一起,面色祥和,语调平缓,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说着家长里短,讲着奇闻异事,交流农事心得和过日子经验。说话的人说的精彩,听话的人听的认真,捧场的人恰到好处,那气氛绝对热烈融洽。不是熟人,但所说的都是大家熟悉的人和事;不是一家人,但相互间比一家人还亲密亲近。不进饭馆,不摆酒摊场,甚至连一瓶水都没有,就那么干坐在墙根地海阔天空地你方说罢我登场,当真是高潮迭起,其乐融融。我曾经很认真地加入大人堆里听他们说话,记住了很多没听过的前朝故事,什么“关公月下斩貂蝉”“诸葛亮死制司马懿”“一统江山刘伯温”都是那时听来的。

我更喜欢看神像,经常是一尊尊地细细打量一遍。元始天尊的眉眼是充满祥和的,一点都不可怕。倒是周围的那些叫不上名字的神像面目狰狞,让人感觉无法亲近。观音菩萨的眼睛从来都是不睁开的,或者说是一直半开半合的,慈眉善目的,让人感觉心安和心静。至于那些各色娘娘们,更像是着了彩妆的邻居阿姨,在她们身上能感受到人世间的烟火味。给她们磕头时,人们的表情是最放松的。我尤其喜欢看土地爷的高高的额头,感觉很喜气。还喜欢看庙内墙壁上的壁画,每一幅壁画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

四月八这一天,很多的青年男女来庙里求儿求女,磕过头、烧过香后,就把送子娘娘怀里抱的大胖小子的牛牛掐下,用黄裱纸包了,虔诚地拿回家去,兑了水让女方喝下。庙里管事的不停地用黄泥给那小孩捏牛牛,一捏就是一天......送子娘娘庙周围的墙壁上挂满了有求必应的锦旗,都是信男信女们送来的。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人们要在农历四月初八这一天举办庙会,长大了才知道这一天为佛诞节,据说是释迦牟尼的诞辰。这一天,民间多去寺庙烧香拜佛。有的祈求安康,有的扶运算卦。常年多病者,到药王庙祈求神灵护佑安康;做生意跑买卖者,到财神爷跟前求发达;不生育者,在娘娘庙求赐儿女,各人所求不同。故四月八在陕北佳县白云山、米脂黑龙潭等地均有盛大庙会,香火颇盛。如果过了四月八再去求神拜佛,就显得不合时辰,故俗语就有了“误了四月八”一说,后人以此语讥讽不合时宜者。

至于看戏、听书,都是老戏、老书,看过听过很多遍了,有很多唱词和书段子几乎都能一字不落地背下来。但人们还是喜欢凑在一起一遍遍看,一遍遍听,只为感受那种说不出的迷人气氛。

赶庙会,孩子们是能吃到好东西的。大人们可以一分钱都不花,但孩子们能喝到二分钱一缸缸的“凉甜水”,有时还可能吃到一根冰棍,临回家时,大人们往往还会给娃娃们买一碗羊腥汤挂面,那可是连过年都享受不上的无限的美味啊!那时候,我们作为孩子期盼四月八,也许正是因为这些额外的恩惠吧!

很多年没赶过四月八庙会了,今年四月八就这么悄无声息地经过了,突然好怀念那些让人充满无限期待的年头,虽然苦,但活得很有奔头!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