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乡野季风已跨入芒种的门槛,催熟着即将成熟的小麦。正午的骄阳照射在玉壁古城的残垣废墟上。此刻,我仰望蓝天上的大雁:仰望自由飞翔的和平鸽:仰望两魏时期的历史长空。远望川流不息的汾水和古老的高欢军寨。在弥漫着浓浓麦香的气息里,我迈着沉重的步履,带着千丝万缕的遐想,向这座已经荒废了近千年的古城走去。
此时,我仿佛听到“山头鼓角相闻”的杀喊声:看到韦孝宽严阵以待的将士和那“敌群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高大坚固的玉壁城墙......
我翻滚的思绪抑制不住滔滔往事。啊,“玉壁古城”您之所以闻名于世,是因为在这里曾经发生过震惊中外的防御、攻城战役。如今,我终于看到您那立壁千仞的悬崖绝峭:看到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关险道。
是冷兵器时代的残酷战事,让那些悬崖上的鲜花变得异常凋谢枯萎。是无情的战争杀戮,让四季常青的绿树变得异常枯枝败叶。更是那场无情的战争恶魔让背井离乡的七万将士战死疆场,同归一穴。在历经唐风宋雨的侵袭中,被融为与黄土一体用累累白骨堆积的文化层。历史的光阴仿佛在那一刻凝固:川流不息的汾水仿佛在那一刻停流:世界上的万物生灵也仿佛在那一刻濒临毁灭......
这是一个寒风肆虐的冬夜。
呜呜的西北风一个劲地吹着玉壁悬崖上的蒿草,仿佛为阵亡的将士唱起了生命的挽歌。这时,历史的星空将这一悲惨的影像记录在玉壁古城的风云烟雨中……
此时,此刻,我凝视着古城墙上的层层夯土。这层层夯土犹如一库万卷藏书。打开它,就如同打开一部完好无损的“两魏”史书。那一个个带着浓浓的血腥文字,记载了那场残酷的战争。翻开它就如同翻开中国历史上的战略史册。在当地人的记忆里:“玉壁之战”其规模堪与春秋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城濮之战”“韩原之战”相提并论。其防御战术,不亚于同一时期的“邺城之战”、“平阳之战”和“晋阳之战”。它运用巧妙的迂回战术,书写了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守城攻坚战。
玉壁城位于山西省稷山县白家庄一带。蜿蜒的峨嵋岭台地成为汾河谷地一道天然的防护屏障。这里曾是东、西两魏扩张势力,争夺地盘的咽喉要道。然而,“玉壁之战”是这里发生的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战术最杂、伤亡最大的一次封建势力争夺战。
据古文献记载:“玉壁城,在稷山县南12里。……城周围80里,四面并临深谷”。 系依自然地形构筑而成,周约4公里。东西稍长,略呈“凹”字形城池。东城墙外的沟壑犹有当年高欢所挖的地道残存;西城墙外是高欢攻城将士“死者七万人,聚为一冢”的遗骸残留处;断崖处犹见白骨森列。“万人坑”则位于圈背椅右前方六、七十米的城西沟沿上。从底到顶深约30多米,宽约10多米。里面骷髅依稀可辩,人骨叠放横陈,使人望之毛骨悚然,寒意顿生。据当地农人介绍:“万人冢”当时被黄土覆盖,后因水土流失,白骨露野。据《资治通鉴》记载:当年东魏苦攻,凡50日,士卒战亡及病死者七万人,共为一冢。有诗云:“一将功成万骨枯,此地空余万人冢。”遥想当年那些血气方刚的健儿,别家离乡,远征作战,捐躯沙场,饮恨玉壁。用斑斑血泪书写成一曲曲悲惋、凄凉的《哀殇》之歌。
遥望玉壁城北角犹存的烽火台残墩。我们把玉壁之战的历史影像还原到北魏孝武帝永熙三年的那个冬天。
随着北魏政权的土崩瓦解,北魏王朝已瓜分为东、西两魏。其政权分别落入丞相宇文泰和高欢手里。两魏以黄河为界,东魏以邺为都,占有函谷关以东,原北魏的大部分地区;西魏以长安为都,仅占关中一角。两魏彼此对立,后被北齐、北周所替代。从此,民无宁日,战争频繁。
高欢仗恃地广人众、粮足马肥的战略优势,企图一举荡平西魏;宇文泰虽僻居关西,人稀兵少,粮秣匮乏,但爱民如子、励精图治。于是,在公元534年春天,西魏骁将杨檦东渡黄河,攻占了东魏的邵郡(今垣曲故城。)随后,势如破竹,攻占东魏大部分地区。从此,两魏互为依托的关河天险独为西魏所占据。正因如此,河东逐渐成为两魏之间殊死搏斗的焦点。于是,便拉开了“玉壁之战“的序幕。
公元538年,西魏东道行台王思政以玉壁地处军事险要为由:上书宇文泰筑城。因为玉壁有着特殊的战略要地。坐落于汾河与涑水两河的峨嵋原北缘和运城盆地。占地6000多平方公里。台地略呈棱形,平均海拔为400米以上。北界汾河谷地,西界黄河峡谷。东、南涑水环绕。由于台地边缘多次遭受雨水侵蚀和河流冲刷,形成陡峻的黄土断崖和冲沟。沿河断崖大多在50米以上,整个台地犹如一座座巨大的黄土城堡。台地中央有孤峰、稷王两山耸起。它占据峨嵋原,东南则控制涑水河谷的南北孔道,西北则控制汾河河谷东西孔道。进可长驱突击,退可守险无忧。自古以来就构成西南拱卫长安、东北屏翰晋阳的有利军事地形。同时,台地处于暖温地带,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盛产粮麻,向来为供给军需的理想之地。所以,谁占有峨嵋原,谁就取得了战略主动地位。如今,西魏进入河东,想要站稳脚根,进而巩固发展,则必须守住峨嵋原。这也正是西魏筑城玉壁,战略转移玉壁的重要原因;而河东则是两魏在角逐中,东魏的战略要地,亦其“软腹部”,高欢对西魏涉足河东早已如坐针毡,对其筑城玉壁自然如鲠骨在喉——这正是高欢为拔除玉壁,不惜以赌国运之命的主要原因之一。
“玉壁之战”,先后进行两次,由东魏攻打西魏的要塞“玉壁”引发。东魏军由丞相高欢亲自统率;西魏军首次由东道行台王思政为主将,第二次由晋州刺史韦孝宽为主将。首次“玉壁之战”发生于公元542年初冬。高欢率领晋阳麾军沿汾河谷道南下,军势浩大。可谓:“四十里吹角连营”。几日后,高欢兵临城下,软硬兼施。先以授并州刺史劝降,王思政不受;高欢突围玉壁,连续攻打9日不克。
寒夜,一钩残月悬挂在玉壁城外的上空。凄惨的鸱鸮鸟从冬夜的树林掠过,惊醒了高欢营帐里的士兵。给远离故土的士兵带来几许忧愁。伤者的怒骂,劳累的鼾声夹杂着脚臭、汗酸、潮湿、被褥的霉腥混合气味,一股脑地笼罩着整个军营空间。
忽然,雪花飘来,白茫茫一片,霎时蔓延千沟万壑。寒风带着刺耳的哨声,吹过狼藉不堪的战场,吹过每个士兵的梦幻。士兵的梦境终久是:鲜卑人固有的牛羊欢散,绿草肥沃,雄鹰盘旋的安乐窝。是妻子依依不舍的留恋:是倚门母亲凄苦的叮咛:是守护者梦里填充的悲怆壮歌。
此刻,天不作美,连续不断的降雪使汾河封冻。正所谓:寒封三尺汾川水,铁马冰河攻城难。城外野战,士卒们饥寒交迫。死伤惨重,高欢灰溜溜,无奈撤军。
此次战役,东魏大败西魏而告终。
公元546年,从不甘心失败的高欢,倾山东之众伐西,志图关中,玉壁城首当其冲。汾河两岸,高欢军队连营数十里,狼烟四起。战鼓咚咚,杀声震天。黑压压直逼玉壁城下。一霎时,城内士兵全身铠甲。高欢命神箭射手元盗射击,每次击中西魏士兵,高欢大呼叫嚣。同时,高欢又率军在城外南墙根架起云梯,垒起土丘,想居高临下而攻城;韦孝宽则登上城内的瞭望楼,命令将士缚木相接。高过土丘,严阵以待。正所谓:道高一尺,僧高一丈。
这时的高欢慌了脚步,连忙派人向城内喊话:“纵尔缚楼至天,我会穿城取尔”。于是,率军在城南深挖地道向城中接近。同时,又在城北垒起土山,昼夜攻城;韦孝宽则沿城挖堑截击地道,并严令战士守堑,城外一旦挖透堑壕,立即擒杀,又于堑外贮积柴火,备足风箱,如有敌蛰伏地道,即鼓风以烟火灼烧。城内无水而汲于汾河之水,高欢又派将士下大力气,移汾改道;韦孝宽则于城内凿井以对。城外又造战车,坚固锐利,车之所及,莫不摧毁;城内以缝布为缦,随车所向而张设。布既悬空中,车竟不能摧毁。城外缚松香于高竿,灌油加火,欲烧布焚楼;城内则造长柄铁钩,以钩割竿,松麻俱落。城外又于城四周穿地21道,各施梁柱,以油浇灌,放火烧柱,柱折城崩;城内却随崩随竖木栅以阻止。城外攻城之术已尽,城内则无一不识机关而破除之。真乃:方双争持,两军对垒。不相上下,针锋相对。高欢无奈,只好派人向韦孝宽喊话:“晓以既无救兵,何不投降?”韦孝宽答道:“我城池森严壁垒,众志成城。粮秣有余,攻者枉自徒劳,守者逸颐自安,何须驰援?我倒是为贵方将士有来无回而担忧呢?”
高欢再此派人向城中喊话:“能斩城中主将者,拜太尉,封开国郡公,邑万户,赏帛万疋。”韦孝宽手题帛书,反射城外云:“若有斩高欢者,一依此赏。”高欢又将韦孝宽原在山东的从子押于城下,扬言城内再不降者,从子人头落地。”韦孝宽依然不为所动,将士们为主将韦孝宽大义凛然所感动,誓言要与玉壁城共存亡。
夏夜,士兵把惆怅的烈酒倒进粗瓷大碗,一饮而尽。然后,束紧沉重的铠甲去攻城。曾经的兵营,应该有很多思乡的故事。士兵们对着风,对着雨、对着一悬希望的生命,开怀畅饮,悲怆中唱起了“生命的挽歌”。
俗话说:兵败如山倒。高欢帅军苦战50多天的玉壁古城,未能攻克。士卒战死、病死者数字惊人。高欢心力交瘁,忧愤发病。恰有陨石坠落军营,军营中的战马鸣叫不止,士卒们惊恐不安。战而不胜、攻而不克的高欢不得于11月7日,下令解围玉壁城,气急败坏地返回晋阳。
此次战役,东魏又一次大败西魏。
风萧萧兮,汾水寒。鸱鸮哀嚎兮,军心乱。就在高欢返回晋阳途中,军中谣传:高欢中箭将亡。于是,高欢重整旗鼓,命部将斛律金创作并吟唱了《敕勒歌》。歌曰: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慷慨的《敕勒歌》描写了草原上美好的游牧生活,无不让溃不成军的士兵泪流满面。这首景象壮阔,描绘北国草原辽阔无垠、气势恢宏的民歌,借“玉壁之战”,写进了史书,从而流传于后世。
在“玉壁之战”中,两军使用的战术,可谓:金、木、水、火、土五行俱全。其规模达到了古来战争中无所不用的战争策略。这也许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所涉及的战术内涵最广、最丰富、最齐全的一次特殊的战役。最终,高欢苦战攻城,未能取胜。其智力俱困,因而发病,乘夜逃遁,不久忿怨,死于晋阳。西魏则嘉奖韦孝宽守城之功,授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建忠郡公。至北周保定初年,以韦孝宽立勋玉壁,于玉壁置勋州,仍授韦孝宽勋州刺史。
“玉壁之战”是以最弱小、最贫蹙的西魏,通过两次“玉壁之战”的大捷,在双方角逐中始终占据着战略主动地位,在历次重大战役中保持不败之地。其国力、军事力量为后来居上。直至以其为基础的北周又以北周为基础的隋代,终于取得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大一统。这充分证明“玉壁之战”及玉壁要塞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历史地位和军事战略价值。有专家称:“玉壁之战”和战国时的“长平之战”一样,直接影响着中国战争史上的发展走向。
就在玉壁大战的狼烟尚未散尽的30年之后,周武帝征伐北齐,路经玉壁城时,大声赞叹:韦孝宽当年守城防御的战术之妙。元代诗人王恽在他的一首咏史诗《玉壁怀古》中还原了玉壁之战的战略情景:
我行河东几欲遍,大抵盘回心阜转。南崖高与北山齐,玉壁城根分一线。荒烟废垒照坏土,炮具梯冲经百战。短碑盛说郧君灵,万骑阴风响平甸。一曲悲歌敕勒川,当时神武已凄然。韦公守御尽良策,更著百升飞上天。
我目睹着眼前这座古老的玉壁城,凝视着:碑上“玉壁城遗址”的几个大字。一首耳熟能详的影视剧主题歌《历史的天空》萦绕在我的耳畔:
暗淡了刀光剑影,
远去了鼓角铮鸣。
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湮没了黄尘古道,
荒芜了烽火边城,
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是的,历史的沧桑抹不去滚滚烟尘的记忆。在麦浪翻滚的玉壁城上空,被现代化的广播电视发射塔所替代。高耸的发射塔,向人们昭示着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那玉壁之战,兵戈相残的历史见证,是对玉壁争霸、鏖战的血泪控诉。我翘首企盼国家对玉壁古城及玉壁古战场的早日恢复,这不仅可以让人们了解到古代将士的英勇善战和足智多谋的回旋、防御、攻城战术。而且还可以深刻地认识到华夏一统的来之不易。它既有历史意义,又有政治意义。更重要的是恢复玉壁大战遗址,将对研究中国古代的军事战略战术有着十分珍贵的历史价值。
啊,玉壁城!我心中的玉壁城!永远的玉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