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焕英》(Hi Mom) 大年初一已经在线上映,近日才抽空和同事去电影院看了一番。
乐中有悲。乐在电影小包袱不断,总能给我意外的惊喜,令我开怀大笑;悲在就算时光回去了,你也回去了,一起笑了、闹了,当大幕落下,回到现实,你发现她就是不在了,你充满无力也永远无法改变一个人离开的事实。
快乐自责。快乐在父母永远把孩子当作最至亲的人,用尽一切创造最好的环境,更快乐在想家的时候打个电话就能听到熟悉的声音,看到真实的样子,却发现父亲已白发满头,母亲也不再年轻,所以我自责,自责自己上大学以后很少陪父母做一些他们想做的事情,也没有走进他们的生活,陪他们工作、休闲娱乐,更不知道他们内心还有多少想做却因为我们而没有实现的梦想。
我似乎体会出了贾玲的心情,也看到了作为母亲对儿女的期盼,开心快乐已足已。她说她从未做过一件让母亲高兴的事情,穿越回母亲少女的时代只是让母亲更高兴一点,准确地说让母亲因为自己更高兴一点。
她总结道:“打我有记忆起,妈妈就是中年妇女的样子,所以我总忘记,妈妈曾经也是个花季少女“
突然想到自己也已不是小孩,但我所看到的母亲却是如此,我想大多数的你们也是和我一样吧。
我便拿起手机和母亲通了很久的视频。
母亲的状态还很不错,父亲也和小爸等几个人在小酌叙旧。
母亲说她很高兴看到我做着喜欢做的事情,也称很欣慰我们母子的交谈状态。其实我和母亲也并非一开始就是如此融洽,只是多年来我们都在努力改变自己,慢慢从相互沉默变得无话不谈。
对于母亲的认知我有三个阶段。小时候小小的害怕,高考后慢慢的了解,现在无限的好奇。
小时候小小的害怕。不得不承认,我的母亲非慈母是严母。“严厉”是对她作为“母亲”的最真实写照。现在细细想来也不曾有哪个母亲能超越,更无人能做到让晚辈“无故害怕”,令同辈“谨小甚微”。这便是我小时候最大的感受。
母亲到现在有时也觉得自己曾经对我太严厉,但说句心里话,现在的我对那种严厉有其他的理解。那段经历培养了我很多好的习惯,诚实守信、懂规矩、重礼节,谦卑不敢自满……想想我也属于极度坚强的人,到现在想来也只哭过几次罢了。
高考后慢慢的了解。高考前的一个夜晚,我鼓起勇气和母亲长谈了许久,当时的画面还深深烙刻在脑海里,那一天也是我人生的一次转变。母亲和父亲坐在客厅看电视,很安静。我在书房做了一番内心挣扎,下定决心要好好唠一唠,鼓起勇气走到母亲身边,说“妈,我想和你聊聊”。从那一刻开始,我明白每个人的每个“第一步”都很艰难,但跨出去后你会发现生活就在改变。当晚近五个小时的谈话,我“抱怨”她太严,她太凶,她太疯狂。她形容当时的自己是“爱之深 恨之切”。那一晚我知道了她几年来的付出和改变,也感受到了一个母亲的用心良苦。同时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解决一切误会和矛盾的最好方法就是沟通。我其实不擅于言辞,却把这个道理刻在了心里。
现在无限的好奇。现在的我知道我的母亲“她不仅是我的妈妈,她还是她自己”,从灰白的老照片中能看得出,母亲的少女时代生活算是很好了,爷爷是干部,不愁吃不愁穿。高中不仅能看小说还能看电视,在当时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我听她讲过她的高中,印象最深的是她说通往学校的小巷子一到晚上没有路灯太黑,不敢独自走夜路,只能在别人上晚自习时自己在家追《霍元甲》的万般无奈(想来路太黑怕是借口一个罢);夜里自己藏在被窝点蜡烛看小说的高光时刻;还有姐妹几个做饭集锦以及逃避姥姥追打时“快跑”等等。
现在仔细想想越发好奇她的少女时代是怎样的淘气、可爱亦或洒脱、干练。想看看她给舅爷做饭洗锅的场景,想看看她和爷爷聊天逗趣的时光,想看看她被奶奶追着打的机巧……
写到这里,我还得多提一嘴。我也想走近父亲的少年时代。看看父亲小时候穿山越岭上学的不易,看看父亲对篮球的热爱到底是不是他讲述的那样抱着毛线团睡觉、手不离篮球上课,鞋子几天一双;还想看看父亲当兵时的队列动作标准不标准,一天300个以上投篮命中的训练有多刻苦,连长带头跳旱厕的场景热血不热血;更想看父亲工作后巡回篮球赛的每场盛况,看父亲开车飞过悬崖断路时的果敢决断,看父亲几十年对家庭付出的点点滴滴……
虽然这是写母亲的一篇文章,但作为儿子来说,“父母”总是不能分开的,我和贾玲有同样的想法,想回到过去,回到父亲母亲年少的岁月,让他们也更开心一点儿,但确知道这不现实,但我想通过听、交流、相处等方式走进父母的过去,感受他们的青春澎拜、青葱岁月、恋爱结婚、悲欢离合。
愿我的父母永远健康快乐,也愿全天下的父母永远健康快乐。
永远永远永远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