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的山、水、人
张佳羽
兰州的山
兰州卧在川里,川的两面耸起两排山,一排统称为南山,一排统称为北山。南山的代表山体有五泉山、兰山,北山的代表山体有白塔山、仁寿山。
兰州的山如同葡萄蔓,提不起来,没有分明的棱角,缓缓而下的势,上架后,也无大的起伏,看过去,谁和谁都相似,个头略略有高高低低之分,体格俨然没有雄岸险峻之别。
兰山以最高著称,从哪个方向看,也审视不出它的奇绝。
红泥沟方向,有近似直线距离的尘尘泥泥的小道供最舍力气的人攀爬。道不好走,在最窄而陡处,走得人趔趄,需手执野草以稳体态。但怎么走,也走不出华山的艰险。它无刀劈崖,无一线天,无鲸鱼背,无悬空栈,就是平平实实的倔,倔出自己吃旱烟锅子的蹲式感。
一条宽敞的盘山公路,从市里起始,缠缠绕绕,倏溜倏溜上到兰山的顶。这不费多少工夫。百万豪车可上山风凉风凉,几万元的简约车也可悠然而行。只要是有一年驾龄的司机,都敢一脚油门轰上去,站在三阁台上高呼:我来了!这与上泰山,断然不是一个感觉。没有天外村,没有中天门,没有十八盘,没有南天门,当然也没有玉皇顶,看不到“五岳独尊”四个大字的飞扬跋扈。它就是给兰州所有市民一个许愿,谁都可以轻松着上来,赠送你俯瞰全市的瞭望。
也有两根索道,从五泉山公园升起,直射兰山顶。索道的座舱,现在是极好的,全玻璃封闭,一舱可坐三四人。最先是简易的,两人一舱,像公交车的双人座,前面追加一个护栏,总觉得单薄。小孩与女子,驴友与情侣,最喜欢省时省力、又浪漫刺激的索道,坐于其里,许多烂漫者近乎癫狂,像坐检阅车检阅匍地的爬山者,高高在上。
兰山下的五泉山,附着于兰山,可谓连体山。一度是兰州最火最好的公园。因有惠泉、甘露泉、摸子泉、掬月泉、蒙泉五眼泉水而得名。其中掬月泉最诗意,可于夜里水中抱月。而白日,常有游人抛硬币于泉中,据说漂于水上不沉底,寓示财运极佳。摸子泉最出名,在一个石洞里,幽幽暗暗,传说摸石子生儿、摸瓦片生女,引得好事的婆媳们,总想前来探个究竟,试个运气,求证一下灵不灵验。
与五泉山对应的,或者说与五泉山公园对应的,是北山群里最挑头的白塔山,或者说白塔山公园。山不高,有塔则名。白塔山上的白塔,七级八面,始于明,补于清,因通身白灰涂面而得名。上山也有三种走法,攀爬、开车、坐索道。对于寻常百姓而言,山不显高,锻炼锻炼身体,释然释然心情,谁都爬得起,不费事。
白塔索道越来越被外地人首选。原因之一二,就是跨黄河而建,坐一次索道,空中经游了一次黄河,还省了不少力气和光阴,沿白塔山肩上搭的一条路往深处走去,就会撞见新兴的兰州碑林园,进去拜谒一下西夏碑、镇海寺碑,试试和东汉的草圣张芝、唐王李世民、诗仙李白、“公车上书”领袖梁启超有没有神交,得传书法真谛,手握寸毫,心起赤霞,笔下生波,题卷万里。
同处北山群里的仁寿山,提倡讲仁者寿。山下一片桃林,比起黄蓉的爹黄药师的桃花岛,不知大了多少倍!春来桃园红胜火,万人龙游穿如梭。每年春里,兰州在这里畅办桃花会,赏花踏青,来个去年今日笑春风,今日人面比桃红。踏青就上仁寿山。山是矮矮的墩实的山,却呼气不正者叩之化仁,社会善士进之延寿。
兰州是生长山脉的城市,但它沿袭陇中人的平朴气,长不出三山之奇、五岳之险、灵山之秀。它长出许多如兰山、仁寿山模样的山体,多得叫不出名儿,围在兰州一周。
记得一年细雨里游临潼。举把艳艳的薄如蝉翼的伞,低头走街,走着走着,一抬眼,哇呀!突遇了闪出来的一座黑黝黝的山,截住你的道。山是道具一样兀突突地耸立着的,青葱青葱的树,一冠一冠扎花一样扎在山体上,说有规律,又没规律,较劲似地泛着旺相。有乳白的几缕仙气在山腰游走,慢摇着碎步,似公主出宫,愁着羊肠小道,怕崴了脚。山头上,戴一顶与天齐的银灰色帽子,帽檐忽悠忽悠地蠕动着,有些皇家着装的灵气。这便是骊山。
而长沙的岳麓山,我读大学四年,登临多少次,早不记得。只记得意念与伟人润之同步拾级,“春江浩荡暂徘徊,又踏层峰望眼开。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感受周世钊“直登云麓三千丈,来看长沙百万家”的贤士情怀。到岳麓山,不是看山,是看文化。岳麓书院滋养着厚重的书卷气,熏陶得岳麓山的一花一草一木,都那么彬彬有礼,学富五车,枕山悟道。在密密的树丛里穿来穿去,这一棵是曾国藩,那一棵是左宗棠,附叶题诗,心绪寄风,那个惬呀,用几个比喻说得清楚!
把外面的山风带回兰州,与兰州山里的土壤和在一起,种下子民星汉灿烂般的诚意,生出联翩的想象。
榆中县划归兰州市,兴隆山便是缀于兰州裙摆上的一座翠山。这山骨子里有野性,铺天盖地的树,护着一淙淙清涓,养着一窝窝兽鸟。进得山来,冒天高的松,喜好在陡峭的崖角处岿然挺立,展示自己的桀骜不驯。而一片一片的灌木,在缓势的沟坡上聚会,展示群体力量的磅礴。这与兰州的南北两山迵然不同,天然的、原始的林木风采,给予兰州人博大的自然风光的享受。看惯了整齐的人工林的兰州人,走进兴隆山,就找到了随性旷野的范本。
兰州的水
兰州是黄河的,黄河于兰州,穿城而过。这话没错。黄河是兰州的。这话气量就小了,经不起推敲。黄河流经九省,总长5464公里,兰州才多大?顶多是黄河这根藤上盛开的一朵小花。
兰州,自豪有“四个一”:一条河,一座桥,一本书,一碗面。一条河,自然就是黄河,但正确的说法,不是兰州有一条黄河,而是兰州依傍着黄河,黄河滋养着兰州。一座桥,当是架在兰州市滨河路中段的黄河波浪上的中山铁桥,起于光绪三十四年,成于宣统元年,由美国人设计,德国人承铸,中国技术工匠施工,是整个西北地区运用外国技术建在黄河波涛上的第一桥,已超百年史。一本书,就是《读者》。《读者》总部红楼矗于黄河南岸一隅,上邻敦煌研究院,下邻甘肃画院。兰州市倾力打造的读者印象园,经过几年施工,正初见端倪。一碗面,兰州牛肉拉面,用的全是黄河水。夸大着说,兰州人在黄河里煮牛肉煮面,满碗漾着黄河味儿。
遥看兰州,忆旧时,曾是个典型的西北旱城,三季少雨,一季缺雪,从沙漠吹来的带沙腥味儿的风,把素衣紧裹的黄土高原川城越吹越干燥。而兰州人,工业用煤,取暖靠煤,满城尽竖高烟囱,一到冬日,黑龙游天,遮云蔽日,昼无艳阳,夜无明月,天空一片灰蒙蒙,似乎兰州的头上扣着一口巨大的“黑锅”。空气里的煤灰密度高,十人闻了九人咳,九人咳得八人红眼红嗓子,一年闹几场流感。医院里,躺着的,坐着的,大都是挂输液瓶消炎的。
空气污染,成了兰州人的“心肺之患”,也是外界认识兰州的一张“负名片”。空气质量曾一直排进全国后十。形势逼兰州,兰州出台《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办法》,重病下猛药:拆烟囱,扩建二热,全市实行统一供暖;低洒水,高喷雾,城市全覆盖加湿除尘。也就是老办法新尝试一起用,洒水车继续路面洒水,喷雾炮密布高空喷雾,高压态势,压制尘粒泛起,增强空气湿度。当时,外地人见到兰州满城跑的喷雾炮,好家伙,这是何等阵仗啊,用上“大炮”了!兰州只管干,不议论,喷雾炮早上喷,中午喷,下午喷,天天坚持,日积月累,空气质量出现转圜,居然喷得野蛮的高原风湿润起来,雨雪多起来,空气清新起来,塞上旱城遂渐变成梅雨之乡了!
兰州,延续几十年的引水上山,不怕上得慢,就怕站着看。大搞植树造林,实施网状喷灌,南北两山活了植物,绿了秃头,美了环境,净化了空气,吸引来上百种野鸟。
多管齐下,和谐生态。兰州的天蓝了,云白了,空气质量由后进变先进了。白天,沿河看风筝;晚上,沿河数星星。有时,大中午的,云朵淘气,出来变羊变马,一激灵,变一抹七彩祥云,眨巴眨巴眼,嬉闹着跑回山里,躲它个无影无踪,只留蔚蓝的天空与骄阳继续留守。
兰州人率先使用城市喷雾炮,成功经验被推广,其他城市纷纷仿效。于是乎,全国多城流行天天喷雾,一度,成为流动的靓丽风景。
黄河给了兰州康润,兰州返还黄河深情。黄河,在兰州七里河区的马滩处,有个大拐弯,不远处建有银滩大桥。兰州参考武汉的黄鹤楼,南京的滕王阁,于2013年5月动土,2018年12月竣工,在这里修建起总高93.39米、裙楼二层、主楼明七暗六的塔式黄河楼,集文化展示、观光旅游、游乐饮食、民俗体验、散心休闲于一体,呼应兰州南北两山的高差,结扣黄河万里于一耸,辉灿星月普渡之长夜,跟进时代步伐拱出巍峨,形成内涵丰富的人为景观。有人称其为:在行走的都市里,唾手触摸黄河悠远文化。
黄河水,给了兰州底气,兰州自豪,自己是个水源丰富的城市!有水讲节水,爱水共惜水。黄河两岸的绿化美化,从黄河分支出来的南河的绿化美化,一年比一年用心,一季比一季醉人。绿色生态的几成规模,促使流水恢复自然过滤,浪花增白,洪流唱歌。
兰州人总想留住水。西固水上乐园、小西湖公园、南湖公园,名字里都有水,公园里自然少不了人工湖。大人小孩,湖上划船,湖边散步,或在垂柳之下,条椅之上,把手释卷,读水读文,一种超神仙般的雅然。
在兰州读《诗经》,去距兰州313公里外的陇南礼县,寻觅距今2200余年的《蒹葭》产地——西汉水,这是甘肃境内唯一的长江流域,落得个“在水一方”的美名。
在兰州读边塞诗,去距兰州503公里的河西凉州(今涨掖市),欣赏1300前年戍边激战时节,唐朝大诗人王维描述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景象: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在兰州读《三国演义》,去距兰州308公里的天水看街亭。大约1790余年前,诸葛亮为北定中原,兴复汉室,派兵布阵,与曹魏大战于街亭。因爱将马谡违令,未扎营清水河畔,擅主陈兵街亭,致魏军轻而易举切断水源,将蜀军围困山上,焦渴难耐阵脚大乱,最终兵败街亭。于是有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舞台大剧!
水是美的,与水故事相关联的兰州,岂有不美之理……
兰州的人
有句话说,在兰州街上,走着五个人,一个会问:“你做撒去呢。”这是根正的兰州话,老本地人;一个打着秦川腔或陕北腔或汉中腔,满脸地下发掘的文物气,是陕西人;一个会唱“刘大哥讲话理太偏”,有中原遂鹿的快言快语,是河南人;一个说话轻巧细发,啊唷哟,是南方人;还有一个南腔北调,飘忽飘忽的,是外地人。
这个说法,基本涵盖了兰州人的构成。
兰州不算大,地域狭小,但包容性不小,在焕发精气神的70多年里,善吸纳,勤壮体。
上世纪五十年代,依靠国家力量,建成“兰炼”“兰化”两大化工厂,从全国招收一万六千余名青年知识分子,快马加鞭,如愿炼出“争气油”“爱国油”,产出国字“第一胶”,不负新中国首座大型现代化炼油厂名号。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兰炼”“兰化”人才自产自足,且有充沛富余,开始向华夏各地输出技术能手,叫响“哪里有炼厂、哪里就有兰炼人,哪里有化工、哪里就有兰化人”。
同时代,上海响应国家“支援大西北建设”号召,将一座要素俱全、人才济济、科研一流的制药厂整厂满员搬迁至兰州。这就是后来声名鹊起的兰州佛慈制药厂。兰州,来了一群讲上海话的南方人,他们唱好听的越剧“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说“阿拉上海银”,却为开发西部、振兴兰州,斗风沙,战酷寒,生生把自己拼搏成西北特征的兰州人。
新中国给了兰州勃勃生机,兰州改变落后在加速。全国一盘棋,四面八方源源不断向兰州输入人力、技术、知识、文化和精神,各地先进的东西与老兰州相融汇,浇铸起省会城市应有的高端大气的模样。
兰州人,自信快速生长起来,不仅添彩兰州,又始发兰州,向全国各个领域迈进,立足,起绿,开花,结果。
距兰州147公里的会宁县,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出了一位名人——五十多岁的城镇居民王秀兰,自己买了锄头、镢头等农具,跑到乡下帮农业生产社干活,啥都不图,就图个力气有处使,不空落。别人问她为什么这样做?她说:“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经《甘肃日报》一宣传,引起毛泽东主席重视,要求新华社和《人民日报》派员下去核实。14天后,《人民日报》转发《甘肃日报》报道,同时发表毛泽东主席最新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王秀兰带头安家落户农村,真正成为“锄禾日当午”的田里劳作的一员。
距兰州850公里的玉门市,出了个“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王进喜。他出身十分贫苦,解放后,真正品尝到翻身的滋味,当家作主人的痛快。他当上了石油工人,以感恩之心,拼命干工作,恨不能晚上不睡觉,为祖国多生产石油。他的钻进队从玉门油田转战东北,开发大庆油田,创造了许多新记录,帮助新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把贫油的帽子甩到太平洋去!王进喜积劳成疾,1970年4月确诊胃癌晚期,11月15日病逝,享年47岁。这位“铁人”的生命停止了,但他的精神永存,成为石油战线一面永不陨落的无比鲜红的旗帜。
先进的鼓舞和带动,其后,兰州在方方面面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知名人物。
出了机械制造工艺与设计学专家郭重庆,无机非金属材料专家徐德龙,卫生管理和疾病控制专家王陇德,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专家柴天佑,生物制品与生物药学专家王军志,药物化学与多肽药物专家王锐,地理学家秦大河,发现辐射效应或热载子效应所产生的界面陷阱与在界面附近的应变分布有直接关联的马佐平……向科学领域不断深掘,释放拉动生产力的超能量。
在兰州南湖公园的广场上,有一尊铜色半身塑像,满面稚气,胸前佩戴红领巾,凝目湖面,双手似在用力地拨水,他就是“舍己救人小英雄苏成”!这是一个少年救成人的故事。1989年2月13日下午5时许,一名成人在南湖冰面行走,不慎踏破冰层,落入刺骨的寒水中,9岁的苏成与另两名小伙伴见状,飞奔上前搭救。因力气太小,三人全部被拖入水中。纷纷赶来的群众施以援手,最终将落水者全部拉上岸。但因溺水过久,还在城关区张苏滩小学上三年级的少年苏成终止了生命。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求别人永生、不顾自己安危的小英雄,于1990年5月,在他舍己救人的南湖湖畔,树立塑像,以志纪念。
在另一层面,以李修平为代表的近十位产生较大影响的兰州籍中国电视人,素雅、端庄、知性、干练,其不躁不促、舒展清隽的主持风格,备受国人欢迎。
影视界。《康熙王朝》大剧里,官越做越小的姚启圣,甘肃话剧院演员苏廷石演出了姚老头说话尖刻、行事独断、头上长角、身上长刺的鲜明形象。入朝为官,姚老头既显倔,又有些许诡谲,但绝对大智大聪大胆,令人称道不已。《山海情》剧里的扶贫小干部马德福,由兰州生人黄轩出演,演出了当代青年人的爱与情、谋与为、苦与拼,人物形象既不悬空,也不教条,灵动,生活化,血肉丰满。
单个人显现出色,群体展示又如何呢?由兰州人自创自演的大型民族舞剧《丝路花雨》,一群飞天美人翩翩起舞,舞出敦煌壁画的神韵,舞出东方女性的俊俏,曾惊艳了世界舞台。1979年上演,至今40余年,长盛不衰,为中国舞剧开辟了新路。有人赞叹:“此舞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看几回。”
普通民众,在富足与追求的双轨上前行,为生活唱情歌,为感恩唱颂歌。
“早知道黄河的水干了,修那个黄河铁桥是做啥呢;早知道尕妹妹的心变了,谈那个恋爱是做啥呢。”这是张口就来的两句情歌小调。兰州的情歌小调质朴无华,大白话,大实话,闻歌如见人。闲暇时节,年轻人聚在黄河岸边各个公园里,尽情地唱,无比自嗨。
另一面,四十里黄河风情线上,市内各个开放性公园里,感恩的歌声此起彼伏。《绣金匾》起底于距兰州476公里的庆阳。以《绣金匾》为代表的一系列红歌,如《逛新城》《洗衣歌》等,经常被人们传唱、群唱、舞唱,锻炼了身体,美化了心灵,感染了社会,陶冶了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