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春秋繁露》
文/姚飞
《诸子百家》云:董仲舒者,上乘孔子,下启朱熹。(公元前约198~公元前约106)人,西汉经济学家,散文家和政治家。我最近几年对国学很感兴趣,所以呢,对于儒家的继承和发扬者,当然不能不提他的代表作《春秋繁露》。《春秋繁露》共十七卷,八十二篇。《春秋繁露》是对《春秋》大义的引申和发挥。就内容而言,该书以《公羊传》的阐释为中介,描述《春秋》中的伦理道德以及政治原则。并根据当时所流行的阴阳五行观念而加以进一步确证,是阐述《春秋》微言大义的一部著作。
董仲舒早年专心研究《春秋》公羊传,在汉景帝时任经学博士。并教授很多弟子,专心到什么程度呢?曾今三年不去看他的园子。他的学生很多,都是由几个先来的学生从董仲舒那里学习后,再去教其他的学生。有的学生在董仲舒那里学习了几年,还没有见过董仲舒的面。
董仲舒的著作由后人汇编成一书,汉代时称《董仲舒书》,后来称《春秋繁露》。班固《汉书。董仲舒传》收入董仲舒的《天人三策》,集中反映了董仲舒的政治哲学思想。东汉王充,是一个特立人物,轻易不盲从别人所说,一切思想都要经过自己重新思考,再作判断。他认为,董仲舒是孔子真正的继承者,他说:董仲舒“虽无鼎足之位,知在公卿之上”《论衡。别通》。又说:“文王之文在孔子,孔子之文在仲舒。他认为,董仲舒是周文王,孔子学说的正宗传人。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当代的圣人。这当然是极高的评价。
董仲舒的哲学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求真的科学哲学。二,是求善的政治哲学和宗教哲学。三,是求美的艺术哲学。董仲舒的思想从总体上说,是求善的政治哲学。他的思想体系是政治哲学体系,他的这个思想体系,用最简单的两句话来概括,就是“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繁露。玉杯》。“屈民而伸君”,就是要全国人民都要服从国君即皇帝,这是董仲舒对历史教训的一个重要终结,周代末期,诸侯强大,不服从周天子,于是天下分裂,整个社会陷入长期战乱的春秋战国时期,而导致民不聊生。人民要过安定的生活,就需要社会稳定,为了社会稳定,就要确立天子的权威。“屈君而伸天”,这就是说国君要服从上天,全民统一于皇帝,虽然防止了分裂,但是又产生了另一个倾向——极权专制。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数百年的纷争,虽然政治统一了,却由于皇帝极权专制,不受约束,也一样导致天下大乱。上天是什么?天有什么意志?谁也不知道。但是,董仲舒说,天意是可以从自然现象中研究出来的。董仲舒用一套天人同类,同类感应的理论来解说天意,一方面继承了过去的天命论,另一方面把当时的阴阳五行学说与天命论结合起来。简单地说,就是天下出现灾异,就是上天对皇帝的批评,天下出现祥瑞,就是上天对皇帝的表扬。
董仲舒说,动物有四条腿的就没有翅膀,有翅膀的就只有两条腿。有上齿的就不长角(马),长角的就没有上齿(牛)。天生万物时,都不能兼给两方面的条件,人自然也不能得到双份利益。当官的有了俸禄,就不应该再利用其他手段获取利益,他举了公仪休的例子,公仪休是鲁国相,有一天他吃到自己家里的葵菜,就把自己园中的菜拔掉,认为自己拿了俸禄,还种菜,这是与菜农争利。他的夫人自己织布,他认为这是与女工争利,便把妻子休了。这就是所谓:“拔葵出妻”,他引用了孔子的话“不患贫而患不均”,来证明他的调均思想。调均的关键在于当官的要不与民争利,当官的能够接受这种调均思想,怎么会有贪污受贿的事情呢?怎么会有假公济私,以权谋私,结党营私这类肮脏的事情呢?
《春秋繁露》中的宇宙论有“天”,“元”两个重要概念,董仲舒所说的“天”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元”不是指作为宇宙本原的元气,而是指事物的开始,以及事物所依据的东西。“是以春秋变一谓之元,元犹原也,其义以随天地始终也”。在此基础上,董仲舒丰富和完善了“天人感应”思想理论体系。“天人感应”就是指天与人之间因互感而相应的神秘联系,在天人关系中,“天”是最具权威的神秘力量的代表,“人”也特指为封建专制统治者。董仲舒精心构筑的“天人感应”论,把一切都秩序化,合理化,故而又形成了他的“大一统”思想,政治上的 “大一统”就是把整个封建社会组织在一个严密控制的系统里,皇帝是这个系统的主宰者。也就是控制肢体的“心”。在人性论上,董仲舒提出天资之朴谓性和待王教而善的人性论,认为性由天决定,性是天生的质朴,虽可以为善,只有“待外教然后能善,即人性善是通过教育的结果。天道施与,地道养育,人道按”义“行事。亲近儒家文化,成就君子人格,大家有空可以去看看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