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花鼓舞,气势磅礴,顶天立地。
舞姿优美、雄浑奔放的松桃花鼓舞,舞碎了松江河上的粼粼波光,舞醒了梵净山上的朵朵野花,舞亮了华夏都市的万家灯火。
苗族花鼓舞,不是天神舞的,而神州儿女,神的苗人舞的。这些布满苗人符号的神的儿女们,摇曳着比酒醉的山风,从林海的绿色里摇出来,舞出来,抹亮你本就充满了惊奇的眼睛。你来不及看一眼满眼的风景,你就会被花鼓舞灌醉了。苗族是个多情奔放的民族,不管他们的生活里有多少苦难,他们都离不开歌声和舞蹈。或者说,他们是生长在歌声中、浸泡在舞蹈里;歌舞融入了他们的血液,挤进了他们的骨髓。花鼓舞的雄浑,奔放,发自生命深处,与神灵相沟通、与天地相衔接的神秘力量撼人心魄,读是一本书,看是一幅画,听是一首歌。
读是一本书,一本氲氤生命的书。苗族人与鼓共舞,以鼓为命;苗族人在鼓声中耕作,在鼓声中衍息。苗族人的头上,开垦着一方梯田,也开垦着一部历史。谁说得清是历史比鼓更长,还是鼓比历史更远?谁说得清是鼓撑起了苗族人,还是苗族人撑起了鼓?花鼓啊,是一种天籁、地籁与人籁的交融与震响。是一种生命、灵魂与岁月的磨擦和相互的接纳。
他们威猛地搏击着、腾挪着、窜跃着,飞扬的鼓槌和着踏得生响的地皮,让人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强盛!让人惊疑这些只是消化稻谷玉米的躯体,竟能释放如此磅礴的力量。难道这就是痛快山河、蓬勃想象的松桃苗族花鼓?难道这就是厚实粗犷苗家人浑洒的雄?难道这就是土生土长高原人的痛苦和欢乐?难道这就是生活和梦想纷飞的思绪?我只觉得这一阵强似一阵的豪迈鼓击和击鼓人跳跃挪腾的舞姿,全都随着鼓点的节奏在交织、旋转、奔突、辐射和升华。他们聚精会神地在用心、用情、用廉价的体能在尽情演绎着对当今和谐社会的感恩和追求。
松桃花鼓舞,舞动着古老民族永生永世的梦想呵!
看是一幅画,一幅溢光流彩的画。后生们伴随着热烈欢快的鼓点,时而轻灵摇曳,时而踏歌而起,时而奔放跳跃,时而腾空摇曳,时而急剧旋转,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如起伏的波浪。姑娘们舞姿轻灵,身轻似燕,身体软如云絮,双臂柔若无骨,步步生莲花般地舞姿,如花间飞舞的蝴蝶,如潺潺的流水,如深山中的明月,如小巷中的晨曦,如荷叶尖的圆露,使人如饮佳酿,醉得无法自抑。轻步曼舞像燕子伏巢、疾飞高翔像鹊鸟夜惊。美丽的舞姿闲婉柔靡,机敏的迅飞体轻如风。她们的妙态绝伦,她们的素质玉洁冰清。修仪容操行以显其心志,独自驰思于杳远幽冥。志在高山表现峨峨之势,意在流水舞出荡荡之情。
他们的心遨游在无垠的太空,自由地远思长想。开始的动作,像是俯身,又像是仰望;像是来、又像是往。是那样的雍容不迫,又是那么不已的惆怅,实难用语言来形象。接着舞下去,像是飞翔,又像步行;像是辣立,又像斜倾。不经意的动作也决不失法度,手眼身法都应着鼓声。纤细的罗衣从风飘舞,缭绕的长袖左右交横。络绎不绝的姿态飞舞散开,曲折的身段手脚合并。
他们舞姿轻灵,身轻似燕,身体软如云絮,双臂柔若无骨,步步生莲花般地舞姿,如花间飞舞的蝴蝶,如潺潺的流水,如深山中的明月,如小巷中的晨曦,如荷叶尖的圆露,使我如饮佳酿,醉得无法自抑。
富有节奏地舞动着鼓槌,整齐划一地全都敲在鼓面上,犹如草原上流动的一片红云;这抑扬顿挫,铿锵有力的鼓声,如同阵阵滚动的惊雷;如同惊涛拍案的狂吼;如同飞扬流苏的旋风。使得山河为之颤动,阳光为之飞溅,群情为之亢奋。这种不容束缚、不容羁绊、不容阻挡的轰鸣。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心上;碰撞在回音四起的山涧岩崖间;碰撞在着绿涛翻涌的吊脚楼上,给人一种豪壮抒情和发泄的排解。
听是一首歌,一首气势磅礴的歌。咚咚咚、咚咚咚,悬崖峭壁回音,豪壮而浪漫的抒情;咚咚咚、咚咚咚,江河飞瀑共鸣,严峻而现实的思索;咚咚咚、咚咚咚,千军万马奔腾,欢快而激扬的排解。载歌载舞的民族啊,脚踏荆棘头枕山梁的民族,依然狂舞而作,依然狂舞而憩;依然义无返顾, 依然神采飞扬。以怎样的手姿合拍于你?以怎样的音韵和谐于您?以怎样的舞蹈伴你远道而来?
谁让我的双眼溢满泪水?溢出林立的手臂,溢出猎猎的风声和满目的苍凉?花鼓响了,先人们把天上雷霆万钧的轰鸣、春天气候的温馨、万物生态的萌芽都融会于鼓声中,所以史典有“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之说。打鼓能扩大春天的声音,鼓声是万物的体内发出的声音,所以鼓声是神音。
苗族花鼓啊,在这森林和河谷交错的地方,在这空旷的夜里,到底能够响多远?星星坠地,我分明听见一声巨响如雷,随后一种久违的震撼不期而至。挥舞的臂膀和鼓槌连同狂澜的鼓声同时逼近,一张张闪光的脸写满虔诚,有谁能听到那从远古飘来的歌声?鼓的姿势真实而又充满诱惑,在大开大合之间,在俯伏仰首之间,一种声音撼天震地,一种激情如飞腾越。
花鼓声声,流水絮絮,都在一个个的饱含中,踏响与穿过了那些桓古的岁月,浓进了古朴和现代的节奏,诠释了一个个浓着满面风雨的生活概念,拥抱着真善美。
花鼓舞有许多的舞艺高手,许是花鼓舞久负盛名,与之伴生的舞蹈也同样璀璨生辉。你就是头顶着“贵州苗族花鼓鼓王”艺衔的松桃县正大乡瓦窑村龙云辉。
龙云辉告诉我,自己能够成为遐迩闻名的鼓王得益于父亲龙求正的得力教导和传授。老人不仅是村里的好庄稼把式,还是十里八乡闻名的鼓王。在这黔湘边区一提到花鼓舞人们就必然联系到他父亲,提到我父亲的名字就必然想到那个在打花鼓时,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动作模仿得惟妙惟肖的舞者。他带给这片土地上人们的不光是快乐,不光是享受,更多的还是骄傲。
从七岁就开始跟父亲龙天文学习花鼓的龙求正,把一生的心血全部倾注在苗族独特的舞蹈上,以至于把花鼓舞说成是封建迷信活动的年代,龙求正都没有中断过打花鼓的活动,并为此吃了不少的苦头。改革开放后,花鼓舞不光得到政府的允许,而且还作为一项民间文化活动得到政府的重视和保护。
由于龙求正人灵活、脑子好用,没用多久时间,他很快就掌握了师傅传授的全部招式。一九六六年,他随贵州省歌舞团赴京演出,受到了毛主席、周总理、朱德、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凭着一手数十年苦炼而成、超凡脱俗的花鼓舞,他赢得了苗族鼓王的桂冠,国内外不少文艺工作者先后慕名前来向他拜师学艺。
龙求正已经老了只好把鼓槌交给了下一代。第二天上午,是五月十八,龙求正在自己家里举行了传承仪式。
堂屋里都布置好了,神柜上供着列祖列宗的牌位,中间放了一张方桌,方桌下方直放了一条大板凳,两旁由师伯、师叔陪坐着,其他徒弟分立在方桌下方的大板凳两旁,气氛显得庄严肃穆。龙云辉由一名师兄引导,燃烛焚香化纸,先跪拜鼓神,后叩拜师傅,再按师傅辈份顺序揖拜师伯、师父和师兄。揖拜刚一结束,师傅叫人拿来竹板子,大声说道:龙云辉,你要出师,我要教你成才!俗话说,苦功出好戏,严师出高徒,学艺先学德,教戏先教人。有艺无义,四方不利;有艺无德,四方摸黑;德艺双全,万事不难。花鼓舞一枝花,乡土是爹妈,天寒地冻也不怕,根子扎在百姓家。
喝令龙云辉伏在大板凳上,大声说:我要打你八十大板!
这时,师伯、师叔都为其说情,父亲最后松口说:好,看在你们的面子上,只打三板子!
龙云辉伏在大板凳上,屁股挨了不轻不重三板子,马上站起身来向师傅磕头谢恩。人们后来说:龙云辉是啃板凳头子从师的。
在三个兄弟中排行老二的龙云辉别无选择接过先辈们抚摩得溜光闪亮的鼓槌,踏着先辈的足迹,在残留着他们生存轨迹的花鼓舞揣摩时,为一些惊人的发现和感触惊愕不已,思绪常常飘游在舞步中。而比他小三岁的弟弟龙云恩也是响当当的花鼓舞专家,多年来被贵州省民族歌舞团招聘为专业演员。他的精湛技艺闯荡大江南北,还在荷兰、德国、美国、法国、波兰、加拿大等国家留下深深的足迹和矫健的舞姿。
为那丰富多彩的民族歌舞艺术所陶醉,龙云辉用生命的全部热情去歌唱、去欢舞、去探索和感受苗族花舞所蕴涵的民族力量,使龙云辉的花舞艺术不断得到升华。龙云辉刻苦学习,掌握多种文化知识。通过不断的舞台艺术实践,对鼓舞艺术形式的理解和融汇能力得到了加强,刻苦和勇于探索所获取的一切,为后期的舞蹈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苗族最崇尚的是力。苗族人民以力为美,越是具有力量的人就越美。所以勤劳、智慧、坚强、勇敢便成了美的象征,成了苗族人民美的标准和美的理想,是人们追求、向往和赞美的东西。这种美感,在男子单人鼓舞武术动作上得到充分展示。
花鼓舞时而体旋劈叉,时而腾踏起飞,给人一种刚健、柔美、恬静的享受。那种刚柔相济和强线条的表现,会使你心情激奋、热血沸腾,自然地对一个襟怀豁达、性格豪爽、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的民族不由产生一种崇敬之情。这种心头油然而生的强悍粗犷,奔放豪迈的灵感,就是力的阳刚之气。
更有趣的是,一套完美的鼓舞套路,往往手的摆动、步伐的行进、舞姿的变幻、感情抒发,无不伴着鼓点和节奏,形成了一套一套特定的鼓点类型,让舞蹈、音乐紧密联系,使之闪烁出原始文化之光,表现了舞蹈与民族文化的亲密关系。
艺术是个性的反映,没有个性,就出不了真作品。他的代表作《鼓之源》,就是他创造出生动的个性,个性的背后必然有共性。龙云辉、龙云恩兄弟和本村鼓师、县文体广电局干部龙志平编导的原生态花鼓舞《鼓之源》,于2009年11月代表贵州省参加在江西婺源县举办的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全国民间鼓舞鼓乐大赛,夺得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这是贵州省继赫章县《彝族铃铛舞》夺得第六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之后,第二个获得国家级最高民间文艺奖“山花奖”的节目。
他独特的表演艺术风格中的主要特点就是:脚下溜、韵律强、身姿美、情感真、神态媚,其统一在表演中就是:轻捷秀丽,潇洒娇媚。如他的代表作《美女梳头》中,他的动作有张有弛,放开时有如凤凰展翅,收敛时如蜻蜓点水,奔放中戛然而止,委婉中含情。他的表演细腻,生活气息浓郁,舞姿洒脱,流动感强,许多动作的组合衔接巧妙而又流畅优美。
他在艺术世界里纵横捭阖,集人类智慧之大成。他认为:民族舞蹈,是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我们有责任对苗族族舞蹈进行重新认识和重新分析,竭力促使它在全球化、多元化、多样化的舞蹈格局中增添一份理所应当的文化份额。总而言之,民族舞蹈艺术的历史原本就是民族文化的历史,保护民族舞蹈文化遗产,弘扬民族舞蹈文化,就是保护和弘扬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由苗族承续下来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的花鼓舞蹈,足以给人们留下许多想象的空间和深入探讨的话题。以现代的视角和理念审视解读苗族舞蹈的起源与发展、传承与演进、拓展与延伸,将会给我们带来许多超乎艺术之外的遐想和启迪。
不仅要使祖上流传下来的技艺得到继承,而且要将它宏扬光大,让大山外面的世界认知苗族文化。
基于这样的理念,你承担了一个传播者的角色,频频到国内外表演,用铿锵的鼓声向外面的世界推介英雄巴果,推介灿烂的苗族文化。如今,他的花鼓艺术表演队遍布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跟随其学艺的徒弟不计其数。
采访刚刚结束,鼓王就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使劲儿拽一个师弟出征了,那样果断,那样坚定,那样有力!
让我们痛苦和欢乐,凝聚奔突和憧憬;让我们青春焕发,记住春花和秋月;让我们守恒心灵,修辞着爱和恨;把我们的奢望,铺展在花鼓舞中。
凯旋与丰收同庆,山寨与欢歌同醉。金灿灿的米酒、金灿灿的稻穗、金灿灿的鼓声溢满大地。如痴如醉的鼓手啊,如火如荼的鼓韵;载歌载舞的民族啊,大开大合的历史--都已熔铸于花鼓舞的辉煌与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