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赵凌峰的头像

赵凌峰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6/29
分享

大地诗情

赵凌峰

红石堡,绝世奇观

走过许多地方,见过许多石林,那些剑戟般凌厉、怪异般中空的神秘,那些奇葩般簇拥、风骨般孑立的传奇,多少次澎湃着我,撞击着我,而盘石镇红石林。

贵州松桃盘石镇红石林,宛如初春的一滴清露,仲秋的一抹斜阳,山野的一支百合,那么柔曼,那么抒情,那么熨帖,不经意里,囫囵一下滑进我的眼底。

我轻轻触摸着眼前那些岁月切割遗留下来的痕迹,在绿叶间斑驳的阳光下,在嶙嶙峋峋的时光甬道里,任桀骜不训的激情恣意放纵孩童般的天真,臆想一丛丛久远的故事,嬉戏在憨态可掬的乐园,流连在笙箫歌舞的天籁。

盘石镇红石林中有峡谷、溪流、清泉、如织毯样的草坪、古老的紫藤花,与红石林相得益彰,整体景观秀丽精致清雅,宛如一个天然的园林。

天造奇石,地生瑰宝!

这是一绝世景观!红石林的颜色且随季节、气候、日辰和阴晴雨雪的变化而变化,晴红雨黑、阴转褐红、晨昏有别,真乃时迁色异、阴阳有别,精彩纷呈。

置身其中,恍若在楼兰古城,实则在海底世界!

历经4.5亿年的沧浪桑田,曾经的武陵古海海枯石烂,有了这一绝世景观。

它比云南石林还要早3亿年,也是目前全世界唯一的在寒武纪行程的红色碳酸岩石林景区。

这里地处诗意的武陵地区,可谓是武陵秘境中的秘境。

整个景区融红、秀、峻、奇、绝、古于一身,堪称武陵第一奇观。

据地质专家考证,红石林岩石形成历史约有4.5亿年。红石林地域史上所称的武陵古海,海底沉积了大量混合泥砂的碳酸盐物质,经地壳运动和侵蚀、溶蚀作用,形成了这片美丽的地质奇观。

喀斯特地貌中的极品美人!

盘石红石林核心区包括当造村、仁广村,占地约30平方公里,色彩鲜艳,造型优美最珍贵的是盘石红石林保持了原生态之美。

惊艳红石林!天然去雕饰!

红石林地质奇观,包括了石林、峰丛、石柱、河流、湖泊、暗河、瀑布、洞穴、古生物化石等类型,构成了形态多样、色彩斑斓、层次分明、绚丽壮观的地质地貌景观。

青山、绿林、红石、碧水、彩花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幅梦幻多彩的山水画卷!

魔幻!百变造型的巨人园!

它们有的指天戳云,像利剑似地直指九霄;有的巍峨雄峻,活像力大千钧的武士;有的耸峙挺立,活如忠于职守的哨兵;有的亭亭玉立,如同娇美的玉女;有的如东方巨人指点江山;

有的如神龟探海、鹰击长空;有的像城堡峰塔、楼兰古城;有蜀犬吠日、乳燕待哺、蜗牛搬家、楼兰古城、七彩迷宫等等,另还有地下溶洞,绝壁天坑,千年古木等;

你可以穿过深巷般的狭窄梯道,感受古堡魔宫的奇妙感觉。

因红石林属于喀斯特地貌,此类地貌多有峡谷、洼地和溶洞,有些峡谷的地步甚窄,就如钻进黑暗的洞穴,很有探秘的感觉;尤其是炎热的夏天,在此体验一把,清凉惬意无比。

总之,红石林千奇百怪的造型和万千变化的线条,与那一条条曲径通幽的小道,令去那里的人都深深着迷。

有的上部石块叠翘相连,如盘如球,似贝似帽,千姿百态,妙趣横生;有的石根处簇拥堆积,相互挤兑又相互依存,形成东倒西歪的森林、剑戟、春笋、笙箫和缠绕在一起的怪兽奇景,憨牛驮鳖,老牛撑旗,虎踞龙蟠,雏鸟觅食……

这些嵯峨的红石林,不事修饰,不善伪装,坦露墨玉般的素颜,如林间地头的庄稼人,通体真纯。只有浑身锯齿状的纹理,一波一浪的跌宕,无言的透出生活的智慧与风霜。

山水怎么那么虔诚,几亿年都过去了,还在守护着空寂,独享着沉默;云石更是钟情不改信念坚贞,很多往事都已成为经久传唱的故事,可她还在悠悠然然苍苍桑桑地我行我素故我依然。

红石头,总在以自己独处的坚硬结构和固执的绝妙活法铸就一片静谧安逸的永恒风景,所有的生命都在雕塑成残缺而完美的层层叠叠形形色色文理分明静止不动的碑林石山。

那么,人的生命不能演绎增值吗?或站或立或倒或卧,无论以怎样的一种生存姿态出现,只要坚定的存活,无限的拓展,就会再造生命的大真大美俯仰奇观……

盘石镇红石林分布在当造村、仁广村。红石林内石峰林立,万峰迭嶂,千姿百态的喀斯特地貌向世人展现其独特而迷人的风采。景区融红、秀、峻、奇、绝、古于一身,堪称武陵第一奇观。进入石林区,景观奇奥,胜景如云,风光美妙。环顾四周,恍入梦境,犹如迈入了一座大型的天然石景雕塑基地,给人带来了美的享受。

蘑菇石位于盘石镇仁广村后山山顶,海拔886米,当地人称之为品字石,又称为丹霞蘑菇石,也有称为阳根石。占地面积约为80平方米。主体由三块石头组成,两块并排竖立,在离地面50厘米处,有两条白色的平行线,上面平放着一块大石头,像是人工特意安排,若有阳光照射,极为美观。仁广村的品字形红石林,具有中天挺孤秀,佳气接溟茫的雄壮。

红石林文化,实乃盘石一绝,也是劳动人民的又一伟大创举。石造就了红石堡,造就了盘石石文化,造就了盘石文化一颗又一颗璀璨的奇葩。

人们可能会问,谁发现盘石镇红石堡?

这是一个传奇的故事,我来给大家说说吧!

我要说的是松桃响当当的苗家汉子龙正书老板。

他曾经当过老师,上过课,曾经在县教育局、监察局工作。

正当他的事业如日中天时,他的弟弟龙再明考上重庆地质学院。

上世纪80年代,偏僻落后的山村有人考起大学,是一个天大的喜事。可龙正书一家就是高兴不起来。

为什么?对于世世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实巴交农民,食不裹腹,衣不蔽体,哪里找得钱供儿子读大学?龙正书虽然有稳定收入,也是入不敷出,哪里有钱给弟弟上大学?

龙正书每每回忆起这段温馨的记忆,脸上总是不自觉的溢满幸福的笑容。

当年龙正书18岁。闪烁的星星在深邃的夜空中抖动,月光星辉交融倾洒。看着父辈奔忙的身影,他要用劳动换来自身的价值,经过一路的努力和历练,龙正书走进了松桃苗族自治县世昌区民族完小,在那里端上了铁饭碗,干起了教书育人的工作。这对于龙正书来说,是一个新的开始,是他步入社会的第一战,做事一贯认真的他,在上班的第一天就在心里默默的对自己说:一定要好好工作,干出点模样来!

年纪轻轻的他,并没有陶醉在往日的鲜花和掌声中,而是以前所未有的胆识和气魄使他踏上了一条坎坷而又充满希望的道路。潜伏已久的梦想开始勃发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人总可以凭着自己高尚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从而得到内心的自由和安宁。

就在龙正书身上绕满荣誉光环的时候,却有一个问题令他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面对诸多的荣誉他心里不仅没有满足和骄傲,反而却觉得空荡荡的似乎少了什么呢?

这种郁郁寡欢的情绪让他陷入深深的思索中,这时候,蛰伏在内心深处的那个从小就播下的理想之种,如遇水的植物一样,开始发芽茁壮了。

龙正书意识到,他的工作生活,在逐渐的缺少激情, 缺少他骨子里渴望的惊心动魄和放手一搏。如果继续这份工作, 铁饭碗虽好,可却逐渐在磨灭他的志向,他的雄心,他对未来一切美丽而又殷切的渴望,都有可能化作泡影,怎么办?

龙正书的内心像河水一样又闪烁着不安的涟漪,青春的理想猛烈的又撞击着胸膛,嗓子里燃烧起炽烈的火,浑身骚动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他要砸碎铁饭碗,在商海大浪淘沙, 彻夜难免的龙正书找到了他郁郁寡欢的问题所在,虽然找到了症结,但他并不急于求成,他苦苦思索,甚至想到了未来的很多细节的问题,最后他确定他适合走这条路,他要出去闯荡!

深思熟虑后他把想单独闯市场经商的想法告诉了他的父亲,龙正书的父亲林国明看着长大成人、踌躇满志的儿子, 回忆起儿子的一言一行、优秀品质、想起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是:男人就要顶天立地,要拼出自己的一番天地的遗训。林国明也难抑制内心升腾而起的波澜,似乎当初自己闯商海的经历再次跃到眼前,他认为无论成败,自己的儿子需要这样的经历,需这样跌宕的人生,他支持了龙正书的选择,并对他语重心长的说:商海如海,要做商人,首先就要做一个正直的人,一个有信誉的人。

龙正书两眼含着泪花咬着嘴唇点了点头,父子俩双手紧紧的握在一起,在心灵深处做着深刻的沟通和支持。当为了一个内心的梦想而努力奋斗时,那么梦想就会变成理想,理想实现的过程,需要努力和时间,更需要决心和坚持。

21岁的龙正书终于踏上了追寻梦想的旅途,随着一趟趟呼啸的列车为这个梦想插上了翅膀,龙正书简装行李,望着车窗外陷入了深思,窗外的一片片麦黄在他眼底一扫而过,正值收获的季节,而他自己,却要独自走向陌生,不知道能收获什么?

面对全新的环境,全新的一切,内心有一丝游移的不安和茫然浮上来,但很快,就被他压下去,龙正书心里很清楚,自己并不是盲目的闯荡,在临行前,他搜索了很多的资料,加上平日里积累起来的知识,他已经明确了目标和方向,而内心那点不安实际上是对未知世界的一种下意识反应,每个人在走向未知的时候都会产生,如果自己连这点都克服不了的话,还谈何理想,谈何目标呢?

1991年1月,龙正书放弃即将担任县监察局副局长的职务,经成建平介绍去她老公曹玉江的松桃县锰矿工作,我欣欣然答应。次日,我辞去公务员,由县监察局办公主任去县锰矿任办公室主任。1991年9月升任常务副矿长,1994年1月任矿长,党总支书记。1996年,任县经贸局副局长兼锰矿矿长。

此时,县委书记帅朝刚找到我,对我说:正书同志,我们县只有你懂工业,我想请你去出去副县长,分管工业,你肯干吗?

我当时就拒绝了,说,谢谢领导看得起,我年龄大了,不想搞行政工作了。

帅书记回答我说,那你就把县锰矿做大做强,搞成改制试点。

2011年2月,松桃县锰矿国营企业改制民营企业,改为贵州省梵净山锰业有限公司。改制成功,得到全市推广。2011年7月28日,我被评为贵州省十佳民营企业家之一。

在落后、封闭、贫瘠的土地上,与其说是搞改革,毋宁说是进行一场观念上的深刻变革……

我刚从贵阳领奖刚回来,就找我谈话。他说:龙老板,您现在有钱了,松桃是个穷地方,您不能往县外投钱。他叫我投资潜龙洞,我投了1.2亿元开发潜龙洞,开启了从黑色矿业到绿色旅游的转型发展之路。

2015年5月,盘石镇党委书记张学斌、镇长麻程找到我。对我说,老家那么穷,您不帮忙?我说,我很想帮忙,但目前没有钱,一下子帮不了。他们找了七八次,我才答应。选择在当选村腊尔山人工打造全国面积最大的美国红枫。2016年5月发现奇迹——红石林。

发现红石林,龙正书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那样无比高兴。

在他的心里,不禁充满了创造的冲动和喜悦。这种冲动,在他的心里就像春天的花蕾那样,沐浴着雨露,充溢着汁液,显示着未来的盛景。

于是,他像黎明一样朝气勃勃,像日出一样拥抱着未来……

龙正书四下看一圈,轮胎的一大半淹在沙里。

要不是底盘托着,这将是一艘沉船么?

龙正书躲在汽车下乘凉,拿出馕饼子、涪陵榨菜和矿泉水,先喂饱肚子再说。他清楚,孤军作战,他一个人将是一抬挖掘机,挑出一道战壕,清除挡住去路的数十方沙土。要干多长时间?能否顺利?他不知道。他却知道,必须抢时间,尽快将货物送到,人们等着用呢!

滚烫的阳光牙齿一口一口叮咬着肩膀、后背,皮肤起翘,只穿短裤近乎赤身裸体的龙正书在拼命地挖着。

太阳只剩半张脸,残霞如血,龙正书仍在挖。

弯月升天,星河灿烂,龙正书还在挖……

不是龙正书挖得太慢,而是陷车频率太密,走走挖挖,挖挖走走,挖了太多个地方!

离要去的远方还很远很远,车在哪里抛锚,哪里就是远方。

边开车边嚼馕饼子,聚力比分解慢好几拍。疲惫感排山倒海拥来,四肢像煮过的面条。肌肉和神经网络线每根都被剪断线头,身体口袋一样松散下来。龙正书鼓足力气,左手握方向盘,右手抓起馕饼子……

时间被毫无节奏的车轮辗碎,又被悠悠多情的晨风接在一起。

清丽的晨晖揭去大山上的蒙面黑纱,亲切的工地像在显影药水里渐渐清晰起来,龙正书猛地挺一下疲惫的胸脯,像急着见恋人那样加快了速度……

烈日当头,天空中折射着变形的气浪,气浪汹涌光芒强烈。逆光的远方,突然移过来一座大山。山怎么会动呢?仔细看,它真的没动。再看,它又动了!极尽想象,也想不出它到底是什么东西。大山越来越近,越来越小,近至眼前,这才认出--只是一辆吉普车!

夜间视线不好,天地混沌一片,没关系,就以眨眼的星星为路标吧!

在那里,有时感觉也令人毛骨悚然--

龙正书又摸了一下摇把,加大了油门,汽车怒吼着向前一窜。

2016年10月,县政协副主席、县民革主任龙昌新通过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革主任王世杰把当时已84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南大学教授袁道先请盘石镇山旮旯来视察红石林。

袁教授目睹漫山遍野的红石林非常兴奋,说,这是世界奇观,市值100亿,可报国家地质公园。看后,他改为红石堡。

为何改为红石堡呢?

袁教授爽快回答:因为红石林中有的景观像宝塔,整个景区很古朴、像一片辽阔的城堡巍峨地挺立着,故改名为红石堡。

同时,我主持编制完成了《盘石镇红石堡旅游建设专项规划》,该规划科学定位了盘石的生态优势和文化优势,指明了盘石旅游开发的发展方向,制定了以山水旅游为主体,深度挖掘历史传承,保护生态环境,文化深度融合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景区战略远景。

他投入9300万元开发红石林景区。

他在盘石村苗寨出生,这方水土养育了他,极度贫穷的家庭,磨炼了他的意志,体弱多病的父母,迫使他过早地理事当家。改革开放以后,他成功地创办了一个又一个企业,这样的经历和许多企业家一样。

当造村的龙爱兵等年轻人,不明白龙正书已经60岁了,为什么还干哪?赚的钱, 几辈子也花不完了,咋不知道享清福哩?龙正书这时候往往是一脸笑意说:我还告诉你们,盘石可不是我一个人的盘石,盘石可是咱全松桃人的盘石,甚至是贵州的盘石,是全国的盘石,我领着干,干好了,那是咱松桃人的骄傲。

我现在干或不干,我的财富吃他几辈子也吃不完,可是娃子们,你们想了没有,就让我天天吃香喝辣,我一天能吃多少?我一年能吃多少?我现在干呢,就是给娃子们你们干的,知道不知道?以后你们好好干,把日子过好,过幸福,才是我想看到的,算我没有白忙活盘石这场事儿。

不用多说,我们马上能读出他这位共产党人的大胸怀、大境界、大格局。作为盘石风景区的掌舵人,龙正书心里不光装着开发建设的事情,还总是装着游客。

活动当天,龙正书大汗淋漓地在烈日下来来回回,指挥疏导交通,从上午一直指挥到下午3点多,看着交通拥堵缓解了,他才坐下吃了一碗面皮,喝了一杯水。

当我接到朋友的邀请,说去腊尔山看看新近发现的腊尔山石林时,腊尔山石林?对这个从没有听说过的景区我有些愕然。让我一下就想到了克什克腾的阿斯哈图,还有呼伦贝尔的伊和乌拉石林,那份岁月铸就的沧桑之美是我的醉爱。到了盘石镇的第一站就去了腊尔山石林。陪我去游览满足要求石林的朋友是石林的发现者之一龙正书老板。

他在崎岖的石海中艰难跋涉,在茫茫的大地上苦苦寻找;他们在这没有人迹的荒芜中度过了许多个不眠之夜,他们在一次又一次多姿多态的石林发现中激动不已。他们像一群探宝者,被一个又一个的旷世石林感动、惊叹、征服!

短短的几年,腊尔山石林经中国地质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实地考察,确定腊尔山石林为花岗岩石林。以花岗岩石林为主的石林地质公园很多,但腊尔山石林的特点更为独特和多样,堪称花岗岩红石林的博物馆,被专家评价为“国内独有、世界罕见”,发现的翌年就获批黑龙江省级地质公园。

我们此行是先去正在建设栈道的三号和二号石林群,最后回到一号石林。怎么描述呢?在连绵的群山之巅,一望无际的石海中,突然就屹立起一座座酷似古堡的石头城,当龙老板和我说起他们在这片根本没路的石头间步履艰难的行程中,第一眼看到苦苦寻找的石林无以言表的兴奋时,我感受到了他、以及他们探险队的兄弟们对这片沃土深深的爱!

初次来到这片神秘的石林山间,一下看到那么多的嶙峋怪石真有点目不暇接。有石洞、石穴、石柱、石峰,它们的形态也表现得栩栩如生,或罗汉打坐,或如猛虎出山,或似丽女出浴,或似神龟静卧。

还让我感动的是那些正在开发红石林的村民们,每天有700多人开挖、清洗石林。深山里的条件自然会很艰苦,而在石头上铺就上山的栈道,每一根角钢、每一块木头都是需要他们在坎坷的石头间步履艰难的肩扛上山,而且还要冒着零下二、三十度的严寒。问起他们苦不苦,工人们非常实的说,吃点苦不算啥,石林公园建好了,大家都来旅游了,我们的生活也就更好了。

从企业家龙正书的身上,我看到了感受了他质朴的精神,一种执着的信念, 一种高远的追求。

响水泉飞

古色古香的村庄门楼,喜庆靓丽的大红灯笼,浪漫的紫藤花海与五彩风车长廊交相辉映……走在响水洞村,浓浓的乡村风情,让人流连忘返。

飞珠溅玉的瀑布,顺着硬朗的岩层奕奕下落,总以跌宕起伏的姿态,唤醒大山沉寂的睡梦。

瀑布飞流直下,旋湍拍崖,飞珠溅玉,咆哮如雷。势如万马奔腾,犹如有游龙在天,纯白似玉的溪水从天而降,拍击着深谷的山石,竟像一支雄壮的交响乐。那一刻,感觉瞬间天旋地转,忘记了所有的愁思苦绪,抛开了喧嚣的俗尘,体会着刺激和快感,酣畅而淋漓,空灵的水声和着峡谷野风扑面而来,浸淫着每一寸肌肤,在风驰电闪之间,睁开眼时,美石堆堆,水波摇影,烟雨妖娆,仿佛进入了世外桃源,被名利诱惑之后的心竟也出奇的平静,每个从上而下的人,都是笑嫣如花。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君去哪?我是云游天涯的旅人,我是犁波耕浪的水手,我是探寻源流的歌者,行路不用杖,看山可用桨。乘筏顺流,带一船锦绣,携醉人清风,任桨声与笑声弥漫浅滩和深谷。踏浪乘风的舟楫疾缓漂流,逐鹿峡谷。小小皮筏水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是浪的颠簸,这是动感的音韵,这是平仄起伏的诗笺,这是梦幻与现实的激活。

响水洞层层叠叠依山起伏的梯田,埂回堤转,不见尽头,宛如来自天际,却又与绵延的山梁深深缠绵着,这不是神的恩赐,却是600多年来世世代代的苗族人通过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与大自然经历漫长博弈后的结晶,是苗族人的双手开创出的壮丽史诗。

她,笑容里有着与生俱来的谦逊与纯真。作为同济大学在读博士,虽然离乡多年,却依然对故土有着难以割舍的牵挂。

当我们走进苗寨的时候,苗寨的人们似乎已经熟悉了这些外来人的探访,他们扛着方桌,拎着酒缸,在通往山间的小路上,摆好酒碗,想要进入苗寨吗?十二道拦路酒迎接着探访的人群。这些从远古走来的苗家人,用辛劳耕种的粟米和清澈的溪水酿造醇厚的米酒迎接每一位游客。

在此居住,不但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精神,一场无与伦比的人与空间、人与环境之间的文化融合。揽景于胸,秉水于精神,宽广气度油然而生。观景大院,演绎了新时代社会精英的居住气度和人文取向。

响水洞系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广场是人们聚集的地方,这里每天都定时有表演。一些苗家老人穿着民族服装,低声吟唱,一支似乎从远古传来的歌声,在苗寨上空飘荡。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法,记住过去的一切:花鼓、芦笙、歌声、刺绣、蜡染,乃至所有能够寄托他们情感的东西。

我徘徊在寨子里的小路上,继续寻觅他们内心所贮藏的追怀远古家园的梦境。老人们安静地做着针线活,看着一针一线绣出的花卉,看着他们平静的面孔,我深深地感受到他们内心那种坚韧和执着。

因为这里是整个松桃文化精髓的渊源所在,世世代代苗家人所承袭的精髓——苗家的文化,苗家的技艺,苗家亘古不变的民族传统都自然、真实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我已记不清去过响水洞苗寨有多少次,有时是陪着亲戚朋友,有时带着上级领导,更多时候是陪同客人。每次去了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觉,每次回来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更加眷恋和向往响水洞那种华丽词语也无法表达出的自然和谐之美。

到了响水洞您会发现,响水洞的美不仅仅是依山傍水层层叠叠的吊脚木楼,不仅仅是浓郁古朴的民风民俗,也不仅仅是香甜的米酒醉人的飞歌。响水洞苗家人的板凳舞、芦笙舞热情而奔放,响水洞的苗家人真诚、热情而好客。

响水洞的长桌盛宴让您留连忘返,响水洞的糯米糍粑又香又甜。响水洞的夜色美,响水洞的村邑美,响水洞的山美,响水洞的水美,响水洞的人更美!如果您还要问,响水洞到底是怎样地美?

响水洞因美每天迎来数以千计的游客,工作和居住在凯里的我自然也成了响水洞的常客,我也因此自我陶醉。每次来到苗寨,感受一番独特的迎宾拦门酒,这是一种古老隆重的礼仪,以此迎接远方尊贵的客人。以此表达苗家人的真诚和敬意,慈祥的苗族寨佬敬上一碗清香的拦门酒,喝下一口,甜甜的,醇醇的,再来一口!

一进寨门,扬起木槌在糍粑槽里尽情地擂上几槌,吃上一口香甜软软的糯米糍粑。欣赏了神奇的吊脚木楼,漫步在青石板上,欣赏着街两琳琅满目的银饰和身着艳丽服饰满脸笑容的苗族姑娘,然后到独具风格的露天舞场近距离感受那神秘、热情奔放的苗族歌舞,这就是响水洞的美!

对于响水洞人而言,凡事都要讲道理,为人处事都得用理来掂量掂量,因此,不管响水洞人出售什么,从来不高抬市价该多少就多少。倘若你进入村寨中的百姓家,人们依然会很热情的招待你,有什么好吃的好喝的也都会拿出来让你品尝。从不会因此和你谈论钞票的事。

在响水洞人看来,进门就是客,时刻就得尊重,说不定自己或者自己的亲人朋友哪一天出门,山不转水转水不转路转也转到了客人家中了呢!本着这样的传统观念,就像响水洞的山水依然清奇秀丽一样,其古朴的民风一直感染着每一个游客。

当然,响水洞更耀眼的是瀑布,是峡谷……倘若游客们在寨中待的时间稍长一些,村人们会热情地给介绍,并主动地免费带你去欣赏一番。至于响水洞山寨中的苗族风情,自然十分浓厚。二月二,四月八,六月六,苗年啦,都让人大开眼界。但是作为松桃的村寨,最难能可贵的是它的风情,至于山水风光嘛,倒应该是民族风情的一种点缀!

苗家人的生产生活也就在人众神的注目下平凡了起来,点点滴滴都能叫人看见一种坚韧和充满希望的精神。一年四季花开雪落,一双双云云鞋踏在弯弯的山路上,一路都是飘逸的花瓣和汗水的浸润,他们在山腰的土地上播种粮食。

日复一日,年年交替,但付出与回报不相称的果实在维系了苗家人一代代的承传时,却又因特有的地理与生存条件,延续了独特的古苗文化。

仅如饮食作为生存的第一要素,苗寨人家就因地制谊,根据生产的主要种类形成了以酸为主的饮食体系,酸菜、酸菜糍粑、酸菜搅团等,无不酸得恰到好处,一闻一望都能使人满口生津。据说,酸的利用还很好地弥补了大山里一些人体所需的物质的缺乏,使大家都有了健康的体魄和灵魂。

历史性的变革,刷新了响水洞村的面貌,也将响水洞村的发展带到了下一个起点。我们不能满足现状,还要继续发展,不管是产业或是公共服务设施上,都要下很大的力气继续不断往前走。村支书田周成道出了响水洞村民的心声。

一位退休干部对我说,清晨或傍晚,还要沿河来上一圈儿健步走,毫不夸张地说,我的生活已离不开响水洞了。

秀丽妩媚的响水洞公园,花木繁多,建设精巧:塑胶、石板、木质步道,洁净舒爽;两道橡胶坝,蓄起宽阔水面。春来,花红柳绿,姹紫嫣红;夏日,树林阴翳,河水欢腾;秋天,层林尽染,芦花飘荡;冬季,水落石出,疏朗肃寂。四季皆有景,处处如画卷。常在岸边,欣赏这如梦家园:看旭日东升、晚霞绚烂;看月色如水、星空璀璨;看高天流云、雾气蒸腾;看细雨霏霏、白雪皑皑。有时,白鹭、野鸭、鸳鸯在水中捕食、嬉戏,游弋或低翔;有时,岸上市民尽情舞蹈唱歌,闲情垂钓……贵州响水洞,无论是丽日下的市井烟火,还是夜色里的霓虹闪烁,都溢满了温暖的情怀,在所有贵州人心中,汇成了一条和美之河、生命之河!

哦,响水洞,我何其有幸,能在你的臂弯、在贵州大地上生活。你的滋养与浇灌,激励我感恩奋斗;你奔流不息奋勇向前,伴贵州人民一起,描绘出新时代更加秀美壮丽的画卷。

2020年10月15日,响水洞村被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发展改革委列入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

响水洞是松桃唯一的省级生态体育公园。响水洞距县城一眨眼的工夫,离铜仁市、怀化市、湘西州等城市也就一两个小时车程。把响水洞建成一个适合城市人游乐的乡村旅游景区,以此造福村民,是镇政府、村支委定下的奋斗目标。

草海牧歌

阳春时节,走进盘石镇的黔东草海,绿油油的牧草像一幅幅绿地毯,一望无际,恬静自然。青青的草地上,一群群牛羊黑白点缀其间,一幅草海如画的美景映入眼帘。连续3年被贵州省政府认定为全省引领型重点园区——盘石生态畜牧业示范园区,建设成效正展现在人们面前。

我那宁静的心,随着明媚的阳光、徐徐的轻风荡漾着。远山被雾笼罩着,若隐若现,迷离中以一种特别的魅力吸引着来自远方的游客,人们都想去揭开那层薄薄的雾纱,看清草海浪漫的旖旎。

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游客们来自不同的远方,但我听不出是哪里的口音,有的是普通话,有的是地方语言,有的是少数民族语言……他们开心地交谈着,嬉笑着,我由衷地羡慕着,羡慕他们在忙碌中走过更宽广的世界,看过风情,醉过街景,经历过很多我没有经历过的东西。是啊,世界这么大,我们为何不去看看呢?

眺望着朦胧的远山,起伏的群山将草海搂在怀里,散居的村庄犹如夜空的繁星,丰富多彩。整个草海变得空旷而辽阔,饱含着一种久久的期待和无法言语的情感。

时过午时,太阳穿破了厚厚的云层,给周围的一切镶上了金边,碧绿的草海上,偶尔传来悠扬的唢呐声,一直在遥远的山谷里回响着。

无意间的在梦中闪烁,似曾相识,这一刻,只愿沉睡在静谧中。

透人心弦的马蹄声,大雁高飞的鸣叫声,似近非近,似远非远。一阵绿意,沁人心脾,草海的广阔,马儿的自由,不正是我想要的吗?迫切想去拥抱她,感受他的真与自然。清晨,阳光正好,和谐的颜色映入眼帘,久久不肯离去。远方传来一阵笛声,闻声而去,走了许久,便看见一个身穿绿萝裙的女孩坐在草坪上,歌曲的旋律,萦绕在耳旁;渴望像她一样自由,无拘无束,享受着属于自己的世界,我躺在草坪上,笛声好似从云中传来,优美中,带有几丝羞涩……

任狂风尽情的呼啸,任马儿放肆的奔跑,唯有自由,手握金沙,洒向草海,随风逝去,待到此时,重新绽放。

不知怎的,思绪好像被打乱了似的,尽管周围有多嘈杂,也都不愿醒来,眼前的画面,若隐若现,我伸手去抓住它,是那么的触手可及,又是那么的遥不可及,虽然,我已知道,这只是梦……

没有灯红酒绿,城市喧嚣,留下的是一片绿意,我,向往的自由。

不敢看,不敢想,你的记忆变模糊。

绿萝裙,在风中,一伸手却一场空。

笛中曲,在云中,一回忆,就随风。

突然间,几头健壮的黑白相间的牛犊信步而来,边走边嗷嗷地叫着,惹得旅客们高兴,情不自禁地举起相机,焦点对着牛犊,咔嚓……拍下了。

吴文玖系黔东草海建设者之一,他如数家珍地说:2009年,松桃县利用省科技扶贫种草养畜项目资金1500万元,整合石漠化、国土整治、等涉农项目资金5600万元,全力打造黔东草海,建成高标准人工草场2.3万亩。

黔东草海先后有匈牙利格拉德州,中国国家农业部、国家民委、国家改革委、水利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领导和专家实地调研,给予充分肯定。

我不无疑惑。辽阔的草海为何成为牛群的大粮仓?为何能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为何得益于养牛发展战略的大力实施?

我随便走近身边的一个看管的中年男子:你家里是个啥情况?

他介绍,这里一群是桃古坪村的,那里一群是过洲村,前面那群又芭茅村的。那群水牛是我们村谭必全家的,那群水牛是我们村龙求春家的。

中年男子腼腆地说:我是芭茅村的,我叫龙照田,我家有七口人,原来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我问你现在生活咋样?

他自豪地说:2019年10月开始,我家养了30头,卖15头,现存栏15头。都是党的扶贫政策好,不是政府帮我们建起养牛场,估计到现在我生活都是问题。

说着,他的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

草海深处传来了优美动听的姑娘的歌声:

大雁在草海上降落

是为了寻找安乐

轻轻地我来到你的身旁

牧童的短笛吹出春草香

欢快的群群牛羊

晚霞染红了山岗

轻轻地我来到你的身旁

感悟你淳朴的思想

眼中充满你高大的模样

是你用真诚创作的完美篇章

让信任的声响回荡

让幸福的生活地久天长

……

一路耕耘,一路磨砺,一路前行,一路创新。黔东草海将以这样的姿势,朝着中国梦的宏伟愿景,振翅飞翔。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