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郑铭岭的头像

郑铭岭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11/09
分享

漫步在杭州的运河之畔,一座伞博物馆犹如一位静谧的历史守望者,悄然映入眼帘。“青凉伞上微微雨,红藕香中冉冉风。”这座隐匿于繁华中的博物馆,恰似一部立体的史书,在悠悠古韵与现实交错间,静静诉说着伞的前世今生。

踏入馆内,目光所及之处,皆是伞的世界。那一把把形态各异、年代不同的伞,似在低语着往昔的传奇。从古老的油纸伞,其伞面上绘着精美的西湖山水,仿佛将江南的温婉与诗意都融入其中,“油纸伞中凝旧梦,丁香巷里觅诗魂。”到精致的丝绸伞,轻触伞面,那细腻的质感如同触碰到岁月的温柔;还有那充满异域风情的洋伞,诉说着文化交融的故事。每一把伞,都承载着工匠的心血,是艺术与实用的完美结合,彰显着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独特魅力与文化内涵。在古代,伞的使用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天子出行的华盖伞,以其巨大的规模和华丽的装饰,彰显着至高无上的皇权;而民间的伞,则多了几分质朴与生活气息,成为百姓日常遮风挡雨的必备工具。且伞在诸多传统节日与民俗活动中也占据一席之地,如某些地区的婚礼上,新娘撑着红伞,寓意着喜庆吉祥与开枝散叶,为人生新篇开启美好的祝福;又如在一些祭祀仪式中,伞作为礼器,象征着对神灵的敬重与沟通天地的媒介,庄重而神秘。

伞,于生活而言,从不被单一的使命所束缚。晴日里,它宛如一片悠然的云朵,用那穹顶的绵布,为人们阻挡炽热的骄阳。每一次撑起,都是一场与暑气的优雅较量。微风恰似它的亲密伙伴,轻轻拂过,丝丝凉意随之而来,让人得以聆听暑气在伞的威严下渐渐消散的细微声响,感受那轻柔的抚摸。此时的伞,在岁月的长河中,常与宁静、惬意相连,是人们漫步于街巷、休憩于园林时的贴心陪伴,亦在诸多传统习俗与文化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象征着祥瑞与庇佑。它也是街头巷尾一道独特的风景,集市上,摊主用伞撑起一方小小的天地,摆放着琳琅满目的货品;公园里,写生的画家以伞遮阳,专注地描绘着眼前的美景;沙滩边,色彩鲜艳的遮阳伞下,人们惬意地享受着阳光与海风。“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伞在晴日里,为这美好时光增添了一抹悠然自得的韵味。

风雨骤临,伞瞬间化身为无畏的勇士,为人们构筑起坚固的安全壁垒。雨幕中,雨滴如密集的鼓点,急切地敲打在伞面上,滴答滴答,似激昂的战歌奏响。水珠沿着伞沿滑落,那富有节奏感的律动,宛如大自然谱写的灵动音符,奏响一曲人与自然的和谐乐章。它在岁月的风雨里漂泊辗转,被无数双手紧握,无论是老者那布满沧桑的手,还是孩童那稚嫩的小手,伞都默默陪伴着他们走过大街小巷,历经风雨的洗礼。伞面的褶皱,是时光留下的深刻印记,见证着它对人们的忠诚守护,犹如一位默默无言的老友,始终不离不弃。“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这流传的诗句,也为伞在风雨中的别样风趣留下了生动写照。

犹记那些不经意的瞬间,阳光穿透伞的缝隙,斑驳陆离的光影在伞间欢快嬉戏,竟奇妙地勾勒出彩虹的模样。那一刻,伞仿若成为了连接人间与仙境的神秘之门,满溢着惊喜与美好,承载着人们对幸福与希望的憧憬。它在每一次张合起落之际,仿佛被赋予了生命与灵性,似在低诉着内心的祈愿,于风雨最狂肆之时,盼望着能有一处宁静的港湾可依。

在家庭的温情画卷里,伞更是爱的具象化。父母犹如那把坚实无比的大伞,为子女撑起一片无风无雨的天空。从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这把伞便紧紧守护在旁。幼年时,为孩子遮挡烈日的酷晒、风雨的侵袭;成长中,在孩子面对挫折与困难时,给予温暖的庇护与鼓励。子女在这把伞的呵护下,如娇嫩的幼苗茁壮成长。而随着岁月流转,子女亦会成为长辈的伞,在长辈年迈体弱时,用自己的力量为他们遮风挡雨,传承这份深沉的爱与责任。这份因伞而延续的亲情纽带,如同运河之水,绵延不绝,流淌在家族的血脉之中。

然而,在社会的大舞台上,却有另一种“伞”如阴霾般悄然浮现。那些被权势与私欲蒙蔽双眼之人,以权谋私,为违法乱纪者撑起一把把“保护伞”。这些“保护伞”如同黑暗中的毒瘤,用他们的权力与地位,肆意遮挡法律的公正之光,让罪恶在阴影里肆意滋长,破坏社会的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但正义的力量如同破晓的曙光,势不可挡。终有一日,这些“毒瘤”必将被彻底清除,法律的阳光将重新照耀每一个角落,还社会一片清明。

走出伞博物馆,运河的水依旧静静流淌。心中对伞的感悟却愈发深沉,它不仅是生活中的实用之物,更是文化的传承者、情感的寄托与社会现象的映照。愿我们都能珍惜身边那如伞般给予爱与庇护的人,同时也坚守心中的正义,让伞的美好寓意在生活中永远绽放光彩。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