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安丘老子文化园
张念理
六月二十八日,因业务往来,与文众、效春去柘山镇,那天骤雨初歇,仍烟雨蒙蒙,不见放晴,但比起雨前确实凉爽了许多,一看时间尚早,不妨去心仪已久的老子文化园逛逛。老子文化园2009年建成,占地27亩,总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位于安丘市柘山镇区,在一片荒芜的山岭上,依山势而建,高低错落,别具风格。
主路南台阶为广场步行的正门,西侧为车行道,东侧花岗岩石上是山东省人大原主任李振题写的“老子文化广场”6个大字,笔迹如流水,如云烟,与老子的清远、淡雅、闲适相吻合。
迈上台阶,迎面是老子汉白玉雕像,整个雕像高4.96米,意在和海拔496米的摘药山相互联系;塑像身高3.69米,站立姿势,手捧竹册,目光祥和深邃,正视远方;四方底座高一米,体现老子“天人合一”的思想,前面书“老子”二字,背面是老子介绍文字;底盘高0.27米,3、6、9、27,分别是三的倍数和立方数,体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生灵的大道衍生规律,道生万物,万物育于道。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春秋时楚国人,著名思想家,创道家学说,著《道德经》,开创我国哲学思想先河。据史料记载,老子长期居住在柘山镇摘药山的“老君洞”,采药、炼丹、著书,现摘药山上有老子庙和碑刻遗迹,其李姓后裔居住柘山大老子及周围村庄。
雕像的西南方有一石,象趴着的牛,曰老子青牛,老子青牛石原在摘药山下,2009年建老子文化园时移来此处,据传此石为老子骑青牛幻化而成,极具灵性,民间有“摸摸老子牛,鸿运开了头”之说。《列仙传》记载,春秋末年老子西游,骑一青牛从洛阳出函谷关,老子来之前,关令尹喜观星象,见一股紫气从东方缓缓而来,推算有真人要来,果然老子骑青牛而过,这就是“紫气东来”的典故的由来。
老子塑像东南方是孔子塑像,约有一米高,孔子双手合十,表示对老子的尊敬和感谢。相传孔子周游列国曾到洛邑(今洛阳),三次问礼于老子,从问寻周礼到探求天道,使他大受启发,思想有了转变,创儒家文化。老子居住洛阳时,道学思想初步形成,可见孔子的儒家学说吸收了老子学说的有益营养和精髓,并有所借鉴和补充,共生共荣,相得益彰。
登上老子像后面的台阶,是篮球场,篮球场南侧是柘山镇旅游中心接待处,再往南一点的西侧是柘山镇历史文化馆,大门紧闭,纪念先哲圣贤老子的文化广场上,建一篮球场,似乎显得不伦不类。
篮球场西边是老子公园,公园为老子文化广场的最高点,公园建设时注意借势造景,将移动电话基站的墙加以改造,形成一卷展开的《道德经》巨幅书卷墙,巨大的圆形笔洗的一边,是一支蘸在笔洗里的巨型毛笔,带给人浓浓的文化气息。 北边的墙体为长城造型,路边一面写有“齐长城”篆字。老子公园西南侧立有老子悟道石,从正面看似老子闭目静坐,超然自逸,听雨悟道;晚上从东边看象一只坐着的小象,象征着“吉祥如意”。
《道德经》墙的东南角有一花岗岩石碑,刻着《老子之歌》词和曲。《道德经》墙的正南边是露天舞台,弧形的花岗岩看台,可容纳上千观众。
在文化广场的南边是寿圣园, 《史记》记载:“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老子注重修道养生,有“寿圣”的美誉。寿圣园主要是以养生文化为主题,打造的一座山水园林。
寿圣园的北边,即露天舞台的南墙,就是“万寿壁”,镶嵌的石板上摹写了各种字体共945个的“寿”字。靠近“万寿壁”的是“养生堂”,东南是水池和“贵德亭”,“贵德亭”由六立柱支撑, 青瓦覆盖,顶部圆球,边缘六角翘伸,如鸟儿展翅,轻盈活泼,亭内梅兰竹菊国画精美绝伦,“贵德亭”的东边是养生长廊,写满了养生常识和长寿知识;北边是园内亭台轩榭,假山奇石,湖水清澈,怪石林立,松竹相间,与养生文化相伴,迂回布置的景石,镌刻着养生的经典语句和名人的“寿”字书法,琳琅满目, 使游客默默感悟人生与长寿的真谛。
“寿圣园”往西,沿山石铺就的林间小道,北拐继续曲折前行,进入林荫深处,弯弯曲曲的小路被绿化苗木和翠竹遮盖,曲径通幽,小路边设置了若干形态各异的奇石和标牌,上面刻着《道德经》里的经典名句,公园里面的景石标牌也赋予了文化内涵。
最显眼的是《道德经》墙以北的“和顺亭”,与“贵德亭”极为相似,轻盈活泼,六沿角微微上翘,似雄鹰展翅,厅内有一圆形石桌,周围四个鼓形圆凳 ,可以在厅内休息观景,亭沿内画有梅花、菊花、翠竹、牡丹、荷花等工笔画。从“和顺亭”沿山石铺就的巷道就回到了进广场的主路。
用较短时间游览了凝聚老子思想精华和修道养生感悟的老子文化园,感到极大的满足。老子,一代圣哲,传播“无为而治”,对治国安邦产生了重大影响和积极作用,他传道授业,所著 《道德经》语言精练,博大精深,启绝学于后世,立道范于永恒,为人类文化之瑰宝, 老子思想在哲学、政治、人生诸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