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念理的头像

张念理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212/16
分享

龙湾池探秘

周边草色蕴葱茏,

谁赐神泉荒岭中。

一线清浑贯南北,

淡咸两味隔西东。

沃田有水丰收在,

平野无春萧瑟同。

旱涝均衡缘六角,

农家仰止谢皇穹。

这是居住大汶河旅游发展中心小杨戈村的安丘本土诗人曹伯林先生吟诵龙湾池(即“六角古井”)的诗句,读了曹伯林先生的诗,觉得龙湾池神秘莫测,有故事,有底蕴,非常有必要去看一看,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

龙湾池,位于大汶河旅游发展中心小杨戈村南,离村庄一里有余,在老鼠岭北侧半山坡上,原来就听说过龙湾池,总以为龙湾池是象山泉一样稍大一点的能储水的池子,不足为奇。可是最近听知情者说,龙湾池其实就是六角古井,井水清澈,常年不干,夏天雨季水满也不外溢,再旱的年景也不干,水深仍保持两三米,在风平浪静的晴天,可看见水中有一道东南西北的分界线,一边清,一边浑,且有淡咸之分,很是蹊跷,怀着诸多疑问,深秋季节,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找到小杨戈村已经退休的张佃胜老师,让他领路去找寻古井,一探究竟。

二人沿村前小路南行,山路狭窄,尽管铺上了小石子,可还是高低不平,路边土地荒芜,散见几株细萎玉米,还有几棵不象生长样子的白菜。可能今年雨水频繁偏多,降雨明显高于往年,庄稼蔬菜久涝枯死,到了古井附近,已无路可走,我们不得不跨过水沟,脚踏杂草枯叶,艰难前行,杂草深处有些水洼,稍不注意,就会踩到泥水,陷入进去,此地杨树参天,栽植杂乱,环绕在古井周围,杨树下边,便是杂草,现在已是深秋,杂草枯萎,上边尽是落叶,看不到脚下是不是平地,也不知高低深浅,我们只能踩着杂草树叶往古井走。

来到“六角古井”旁,古井周围,杨树杂乱无序,参天耸立,荒凉阴森,杂草丛生,古井处树丛杂草之中。 古井南侧是扬水站,肯定是六七十年代,大兴水利时的建筑,近几年没有利用,已经荒废,还孤零零的矗立在树丛中,这一建筑工程证明了此处地下水充足,再旱的天气,也可以抽上水来,浇老鼠岭上的的果树和庄稼。古井东北角有一株榆树,苍老古朴,树根裸露在外,树干弯曲, 树冠枝壮叶茂,尽管长在高处,饱经沧桑,毅然坚挺的站立在那里。

再仔细观察古井,看到古井呈六角形,井沿用六块青石板砌成,古井东侧立一大理石碑,书“小杨戈庄古井”六个正楷大字,六字上方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下方“安丘市人民政府,二0一二年五月公布,二0一三年五月立”三行小字,看来古井已经引起安丘市有关部门的重视,开始对其进行有效保护。

我们站在青石板上往井下看,六块青石板非常规则的布在井沿上,青石板下的井筒,也呈六角形砌成,材料用的是青砖,最上面有几行红砖,红砖极有可能是七八十年代补垒上的,青砖就不知是什么时候的了,更不知何朝何代,用青砖砌的六角井,井水离地面不足一米,水面飘着一丛杨树叶子,张佃胜老师说,这井深四米左右,水清见底,常年不干,雨季水满也不外溢;遇到干旱,井水只是稍微往下一些,离井沿也不过一米,从来没露出过井底,出现干涸。水质还非常独特,东南西北方向有纵线,纵线东南侧为甜水,纵线西北侧为懒水,村民做豆腐,站东南侧取水,即用甜水做出的豆腐,滑嫩好吃,豆香味浓,回味无穷;站西北侧取水做出来的豆腐,酸涩粗糙,如同嚼蜡,难以下咽。实际上,六角古井的水分别来自地下两股泉水,东南方的一股泉水是甜的,而西北一方的泉水却是懒水,浑浊且苦涩,并不神奇,只是古时,人们没有认识到,没法解释罢了!

此井又名龙(灵)湾池,很有灵气。如果久旱无雨,村里人便到古井旁,摆上祭品,烧香焚纸,念念有词,祈求老天降雨,非常灵验,过段时间,便下起雨来,可谓神乎其神!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据当地村民传说,此井内封印着远古真龙,故而能显示神迹,相传大禹治水时的一头应龙,因犯错被禹王封印于此,此井有近五千年历史了,毕竟只是传说,不足信也!

据村里八十多岁的老人曹始高介绍,当然他也是听老人们传说的,很久以前,大约明末清初时,龙湾池的东南角有一块平地,平地上有一寺院,最早时,有僧人五六个住在寺院里,寺院西侧的山是寺院的花园,小杨戈村位居老鼠岭两大“太师罗圈椅”风水宝地的北椅上(南椅位于西许戈村),太师椅的左手放置高地,如同放置的官帽,山头若“顶戴花翎”,该山名曰“花翎山”,花翎山上栽种着各种各样的水果,譬如杏、桃、枣、苹果、梨等,还有一些常见庄稼。寺院内有一盘碾,寺内僧人碾粮用,小杨戈村是个大村,现在有2200多口人,当时人口也不下千人,由于人口多,村里的碾和水井就不够用,有些家庭妇女就到寺院里来碾粮,也有人到龙湾池来担水吃,日子久了,有个恶僧心生歹意,开始对来碾粮和担水的村民出言不逊,百般刁难,极尽污辱,对个别来的年轻妇女动手动脚,天长日久,其他僧人们知道必然会和村里人产生摩擦,双方定会发生不愉快的事情,就陆续到别的寺院去了。村民们 为了全家老少的生计 ,也无可奈何,别无他法,仍然要到龙湾池担水喝,到寺院里来碾粮吃,留下的那个恶僧,恶习难改,色胆包天,更有恃无恐,欺辱村人,并且发展到奸淫独自上山担水碾粮的年轻村妇,村里个别水性杨花的女子,贪图吃喝享乐,自己找上门去,和恶僧苟且。寺院西边花翎山,村里人就干脆叫“花流山”了,有姿色的年轻妇女逐渐不敢独自来担水碾粮了。

村里流传已久的顺口溜“潘曹李马刘,范单门贾侯,张周不上数,住在庄西头”,除了顺口溜里的姓氏,韩、张、王、林、谢等姓的百姓依次迁入小杨戈村,村中杂姓多,人口多,近二十不同姓氏的人们聚住在一起,和睦相处,以诚相待,淳厚朴实,敬老爱幼,生活幸福,小杨戈村民风习俗当时确实不错,可村南龙湾池边的寺院里却有这么一个恶棍,伤风败俗,无恶不作,僧人的恶行,激起村里百姓的愤怒,上报到官府,因涉及僧人,官府又上报皇上,皇上听说是和尚作恶,叹气说,罢,罢,罢!官府的人误听成“耙”,欲将恶僧用“耙”耙之。官府派人来到“六角古井”旁的寺院,捕捉住恶僧,游街示众,并判处极刑——活埋,刑场就设在龙湾池的西旁的“花翎山”下,活埋了恶僧,埋到只露恶僧的头部,然后安排差役,用牲口拉着犁耙,来回用“耙”耙恶僧露出的头部,方解村民心头之恨,来回耙过数次,耙过的地方后来就形成了一道沟,村民曰“洪沟”。寺院本是清静之地,是僧人念经修行的地方,是为百姓祈祷许愿的地方,古人挖井,也是为了方便人们吃水,造福后世的事情,而恶僧却借此作恶,欺辱百姓,奸淫村妇,作恶多端,结果被耙了脑袋,也是罪有应得。今“洪沟”就在龙湾池和“花翎山”之间,依然存在,充满神秘和恐怖色彩! 这只是村里老人们流传的故事,越传越神乎,并没法考证真假,道听途说,只能作为传说而已。

今年春天,曹伯林先生曾经邀请客居安丘的烟台诗人周庆芳先生,到龙湾池寻幽探秘,周老师观龙湾池后,大叹古井的幽静和神奇,禁不住吟诗颂到:

汶南古井小杨戈,

六角扎根荒草坡。

难得凤凰风水好,

易求麋鹿丽音多。

千年忠勇千年叹,

万世贤良万世歌。

醒目浊清分界线,

教人励志善扬波。

朋邀金日杨戈疃,

探访荒芜古井泉。

六角无私统圣水,

四时有线隔深潭。

品民谣守仁怀义,

听故事嘉忠辨奸。

几度春秋清澈在,

方方正正懿行传。

曹伯林和周庆芳两位诗人的佳作,赋予了小杨戈龙湾池文化气息,为六角古井的保护、开发、利用增加了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

如今“花翎山”已平整,成为大汶河旅游发展中心西区,贾戈四村,韩家村,鹿家村,赵家村,三合村,田戈诸村等十几个村庄的公共墓地。也许不久的将来,市里有关部门能够重新认识“六角古井”的文物价值和文化价值,能较好的保护并开发利用“六角古井”,让“龙湾池”附近成为一处靓丽的景点,真正成为“灵湾池”,富有“灵气”,大显神通,让小杨戈及周围村庄,风调雨顺,旱涝保丰收,粮食满仓满囤,生活幸福美满;让渠丘大地,人们安居乐业,繁荣昌盛,生活丰富多彩 ,日子红红火火 。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