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吉台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村庄,隶属诸城石桥子镇,村北是滔滔奔涌的渠河(又名浯河),蜿蜒的荆河则在村南村东绕村半圈,流入渠河,并在村南低洼处形成一个小水库,此地为两河相交之处,水源丰富,土壤肥沃,自古以来就有人居住,村民以种植粮食、蔬菜为主,民风淳朴,生活美满富裕。
都吉台历史悠久,据记载,早在西周时期,此地便有人烟。春秋时为城阳城,汉代此地设置平昌县,此地为平昌侯刘卬封国,即平昌故城。西汉属琅琊郡,东汉属北海国。三国时,魏置平昌郡于此。晋重设平昌郡。北魏初仍属平昌郡,后改属高密郡。北齐废,并入安丘县。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亦有记载:"浯水经平昌城北,城之东有台……名为斗鸡台。"平昌故城几经兴衰,清初,这里又形成村落,村名"斗鸡台"。清咸丰年间,斗鸡台已成较大村庄,当时土匪猖獗,都吉台建有围墙,又组织民团,站岗放哨,斗鸡台村从未受土匪骚扰,因而不少外村人来此避难定居。逢乱世黎民百姓安全无恙,远近村庄都盛传“斗鸡村”都吉利,都吉祥,有口皆碑。也因为“斗鸡台”名字不雅,人们便取都吉都利之意,清朝年间把村名改为吉祥的名字"都吉台"。
五月二十二日那天,根据庆芳老师提议,去都吉台看看,应该不错,于是与庆芳、培峰、建武一行四人,从安丘出发,经金冢子,临浯,过渠河时,打开导航,几经辗转,很快就到了都吉台村,偌大一个村子,上哪里去寻找遗迹呢?问询村民,得知要寻的“都吉台”在村子东南角,便驱车往东,不觉已经走在了充满文化氛围的仿古街道上,正路遇一户村民办喜事,娶媳妇,看来今天是个好日子,不会让我们扫兴而归。
穿过新修的都吉台大门楼,便来到了都吉台文化公园中心区域,文化公园围绕在“斗鸡台”周围,设计分为文体活动广场、都吉台文化公园、台边商业古街、斗鸡台遗址和文化展馆等几部分,我们认真的端详着公园的每一幢建筑,每一处景点,每一个角落,所有的一切都精心设计,独具匠心,体现出古朴典雅的风格,悠悠岁月的痕迹。
在文化公园转了转,却没看到上“斗鸡台”的小路,又来到台子西侧的院落,看起来像撤销了的学校,这就是都吉台文化公园的展馆区,因为没有预约,门关着,我们是看不到里面展示的物品了,在这里仍然找不到上“斗鸡台”的小道,庆芳老师不甘心,踩踏着杂草,艰难地从西侧攀爬了上去。等我们走出院落的时候,庆芳老师也从台子上下来了,在庆芳的指引下,我们沿着东南角的弯曲小道,顺利地登上了“斗鸡台”,这是一块平地,高七米有余,南北长,东西窄,南北长百米,东西宽二十多米,不很规则,平台的中心,生长些杂草,也有些零碎的纸片和食品袋,七八棵老松树围绕着,这就是古时的“斗鸡台”遗址了。
《水经注.潍水》中记载:“潍河又北,迳平昌县古城东,荆水注之……汉文帝封齐悼王惠王肥子?为侯国,城之东南角有台,台下有井,与荆水通。”“斗鸡台”,又称“龙台”,台下有井,据说有龙出入。井在乾隆年间暴雨时坍塌,已是枯井。村里人相传曾有人在早上雾朦天气,发现台上有鸡相斗之声,说得有声有色。斗鸡台下层为龙山文化,层次较薄。中层为商周文化遗存,上层为汉代遗物并有唐宋遗存,内涵十分丰富,近几年出土的大量陶器、铜器。
据明万历《诸城县志》记载:"斗鸡台在城阳城东北,高两丈,圆六百步,春秋鲁昭公25年(公元前517年)季氏与郈氏斗鸡处。"当时的斗鸡多为赌博,各出赌注,以两鸡相斗结果决定输赢。斗鸡是古代贵族士大夫们寻欢作乐之举,他们衣食无忧,生活空虚,遂下赌注,斗鸡取乐。但是斗鸡不仅仅是娱乐,也是一种传统文化活动,而且还承载着一定的历史和民族文化内涵。
《史记·鲁周公世家》载:鲁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鲁大夫季孙意如(即季平子)与鲁大夫后恶(即都昭伯)在此斗鸡,为了取胜,各自都耍了点儿鬼花招。季氏将芥末面洒在鸡翅上,欲以辣坏郈氏鸡眼取胜;郈氏则在鸡爪上暗缚铜钩,欲以利爪斗赢。结果季氏鸡大败,季氏甚为恼火,侵入郈氏之宫地自缢。郈氏联合臧氏到鲁昭公处告季氏,昭公讨伐季氏,季平子请囚请亡皆不许,季氏遂联合叔氏、孟氏三家共伐鲁昭公,鲁昭公败而失国出亡,后恶亦被孟氏所杀。
改革开放以来,潍坊、诸城等地考古专家,对都吉台周围进行详细调查与勘察,故城内的“斗鸡台”及其周围,是一处龙山文化至商、周时代的古遗迹,汉代、唐宋时期的遗迹遗物也十分丰富,此处周围古迹、古墓较多,地下埋藏丰富。由于年代久远,多数未被发现和发掘, 现被确定为潍坊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站在“斗鸡台”上,漫步在都吉台古村里,观赏着都吉台经历沧桑岁月洗礼的古老景观,深深的感受到都吉台曾经繁华的过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都吉台蕴藏着丰富的人文景观和历史信息,是中华文明留下的丰厚遗产,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生活智慧,都吉台是宝贵的物质文化、自然文化和精神文化遗产的载体。
近几年诸城市围绕都吉台遗址,打造都吉台文化公园、都吉台商业古街和都吉台文化展馆,为留住乡村记忆,记住乡愁,做了具体切实的工作,真正让都吉台成为留得住乡情、记得住乡愁的精神家园,是挖掘乡村文化内涵,提升乡村文化品位,助力乡村振兴的典范和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