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安故城遗址,以安丘市王家庄镇(今峡山生态经济开发区王家庄街道)李家古城村为中心,周围辐射多个村庄,总面积八万平方米。《安丘县志》《安丘乡土志》记载,西汉初时置昌安县,属高密国,后汉初省,汉明帝封邓袭为昌安侯,食邑于此,汉安帝复置昌安县,此后历朝屡为县治。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省入安丘。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析安丘县在昌安故城处复置昌安县(今址),六年复省入安丘,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安丘县治迁此,改名辅唐县。五代后晋天福七年(公元942年)改为胶西县,属高密郡。北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县治迁走,移居县址,复名安丘县。从此昌安故城遂废。作为古代侯国和县治,昌安故城前后历时八百余年。
李家古城,位于潍坊市峡山区王家庄街道驻地西南6.2公里(原安丘市王家庄镇李家古城村)。4月22日,天气晴暖,风和日丽,我和原籍石堆大坡庄的邻居韩英臣先生便上路了,要亲身到李家古城,考察探寻昌安故城遗迹,了却多年夙愿。
从安丘出发,沿朱常路,先到大坡庄,再往南经大连池,一路南行。很短时间便来到李家古城村,首先在村东北角看到了立有“昌安故城遗址”的大理石碑牌,我们停下车,在大理石碑牌前仔细端详上面的文字,并拍照留存,正面上方标注着潍坊市文物保护单位,正中是“昌安故城遗址”六个正楷大字,右下方写着潍坊市人民政府2018年10月23日公布,潍坊峡山生态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2019年10月立。
昌安故城遗址碑牌正西是残垣断墙,其实就是一段不起眼的土岭,我们沿土岭向西步行,看到东西向土岭长约四百余米,南北向也有一百多米长,高三至四米,宽也有六至十米,高低不平,宽窄不一,已经很不规则,土岭上生长着许多杂树,有榆树、刺槐等,也有一些杂草,土岭系黄土夯筑而成,我们猜测,这极有可能就是昌安故城的古城墙。
返回后,我们开车沿村东道路南行,在路旁遇到一位穿着干净利落,看起来很很有文化的村民,问询起昌安故城的有关情况,他打开了话匣子,说这就是昌安故城的古城墙,故城墙原来东西长五百多米,南北宽也有三百多米,城墙底部宽二十八米,上部宽六米,高八米左右。南墙从村前,进来一排房子处,村民建房,已平整,盖了房子,东墙就是我们站立的地方,也已经平整了,正是村的最东边,西边的城墙也平整了南边一大截,现在只留下了西墙的北半截和北墙,立碑的地方正好就是故城墙的东北角。又问起村民,抗战时期在此起义的原厉文礼部十团团长韩寿臣当时的住所,他也说不上,古时的房屋没有了,大概早就已经拆除了。据村民讲,前几年,村民盖房时随处可挖到古砖古瓦,五铢钱,铜钱、剪头、枪头等遗物,最早的是汉的砖瓦和五铢钱。
明初以来,王氏、栾氏分别看上了这片肥沃的土地,先后迁来此处,在昌安故城周围立村,因位于故城附近,故村名王家古城、栾家古城。清乾隆初年,李氏亦迁此立村,因村在昌安故城遗址上,故取名李家古城,李家古城现有村民九百余人,耕地一千余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葱、黄烟等农作物。后因栾家古城在最西边,随即改为西古城。三个村庄都以古城名字立村,足见当地人们对昌安故城情有独钟,推崇备至。
李家古城村北半里许有二古冢,相传为昌安侯邓袭父子墓,《安丘县乡土志》载;“昌安故城,汉明帝永平元年(公元58年)封邓袭(邓禹之子)为侯国也……城北半里许有古冢,相传即昌安侯邓袭墓也。”史书记载,东汉初年为高密侯邓禹食邑。东汉显宗永平元年(58),封邓禹之子邓袭为昌安侯,邓袭子邓藩袭爵昌安侯,父子二人长期生活在昌安,百年之后葬于此地,就不足为奇了。原来的古墓被盗挖整平,现在已不复存在。
在李家古城村,漫步在古城墙边,仿佛能听见岁月在轻声的诉说。两千年悠悠岁月,尽管侵蚀了它的风貌,但历史却永远记录着它曾经的辉煌和故事,作为历史悠久的古城,历史上长期存在是毋宁质疑的。而且上世纪四十年代,在李家古城还发生了韩寿臣率部起义,投身革命的故事。
韩寿臣,名鹤松,绰号“韩二虎”。今大汶河旅游开发区韩家王封村人。生于农家,上过私整,当过染匠、屠户,在本村干过保长,与土匪头子郝明珠来往密切,也干过一些断路截劫的勾当。1936年,他在邻村董家王封训练民团,后又在牟山观组织乡农学校,主管军事训练,培训学员二百多名。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以地方自卫队和乡农学校的部分学生为骨干,组成了抗日保乡联防队。所部编入山东八区保安司令厉文礼部,任保安第十团团长。1939年所部被鲁苏战区挺进第二纵队司令厉文礼编为独立第十团,他仍任团长。曾开展过抗日活动,与八路军有过合作,并保护过进步人士。1943年3月,城顶山战役厉文礼被俘,公开投降日军,所部改为鲁东和平建国军,韩寿臣仁副指挥兼十团团长,团部设在李家古城村,负责东线作战,韩寿臣对厉文礼的所作所为极为不满,经共产党员张俊千长期做政治工作,韩寿臣有了起义的念头,1945年6月,八路军发起了讨厉战役,战役刚开始,韩寿臣看到连装备最强的胡鼎三特务团都被打垮,更加坚定了起义决心。6月23日凌晨,韩寿臣率全团4个营一千八百余人,在李家古城宣布起义。从此韩寿臣将功折罪,浴火重生,走上革命道路,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努力工作,直至1971年病故。
李家古城作为曾经的历史古城——昌安故城,从西汉到北宋,历经数个朝代,八百多年,历史悠久,文化辉煌灿烂,还有北宋以后发生的神奇传闻和故事,的确令人神往心醉。可如今看到曾经的昌安故城,只留下五百余米残存的断墙土岭,顿觉遗憾和惋惜。
历史文化是一个村庄,一个城市的年轮,也是这个村庄和城市的灵魂。厚重的历史文化沉淀,赋予了村庄和城市独特的魅力和神韵。牢记历史,留住乡愁,把昌安故城打造成历史文化名片,展现它特有的魅力和神韵,当地人民和政府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或许不久的将来,这个目标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