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念理的头像

张念理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10/15
分享

山清水秀崔岜峪

崔岜峪,三个字都带着一个山字,三山夹峪的崔岜峪村,位于红沙沟到柘山的公路西侧三里,距安丘市区的50公里处,现有村民140余户,500多口人。村庄坐落在紫草山、大柜山、捯山子、官山、北山中间,处在群山耸立的山峪中,村子周围,一座座高山,起伏连绵,绿林环绕,果树成片,是一个山清水秀的迷人古村落。

村里唯一柏油道路从村前蜿蜒西去,通往深山,通往上头村,上头村是古时崔岜峪村居民搬迁去定居立村,西依大车山,东望崔岜峪。柏油道路南侧溪流弯弯,溪水潺潺,小溪自西而东,从远处山上汇聚几汪山泉,倾泻下来,蜿蜒曲折,流经村前,岸边栽植樱桃、桃树、苹果、山楂等果树, 正鲜花盛开,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村前的小溪边散生着些水草 ,清泉叮咚叮咚,欢快地唱着歌儿,在青石上流淌,水清见底,倒映着树木、蓝天,像极了一位文静的姑娘。村落北依山南坡,前靠小溪,西高东低,错落有致,几百年来,人们像住在桃花源里,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世无争,幸福美好的日子。

据记载,明朝嘉靖年间,王氏九世祖王大来和妻子从雹泉大寿山村出发,用箩筐挑着俩子,领着一子,携带全部家当,到石门村投奔其三祖公伯祥。石门村建于青石山上,土地贫瘠,土下多为青石,常年多缺水,粮食收成不好,生活较困难。大来祖闲暇之际站在石门村西,往西眺望,一览山川,三山夹峪。再三考虑决定西去实地考察,经过考察发现离石门村西约八里路这块地乃祥地也,此地西边有山岭,前后也有山岭,这里依山傍水,群峰丛萃,树木茂盛,泉水叮咚,河水常年不断,东边地势开阔,有条弯曲的小路,土地较好,有水源,是宜居宜稼之风水宝地,酌定为迁居之地,便携妻带子在此置地创立基业,因村处三面青山环绕石山耸立的山峪中,故以地形叫崎坝峪,因山上全是石,崔和岜都是高大石山的意思,于是改名为三个字都带山的崔岜峪了。

郑氏万历七年在崔岜峪村东立村,郑氏与王氏仅隔一条洪水冲刷而成的小山沟,为了区分村庄名称 ,遂改叫西崔岜峪,郑氏村叫东崔岜峪。 自王氏定居崔岜峪,耕读传家,诗书继世,人才辈出,名扬乡里。王氏后人明清时期进士六人,举人十七人,近代出了少将王锡友,行政部级全国政协委员王灵桂,著名画家王富国、王征远等,博士20多人,大学生更是数不胜数。

崔岜峪依靠在小山南坡上而建,三面环山,山山相连,山清水秀,风景秀丽,村南是紫草山,村西南是大柜山,正西是上头村和大车山。每座山峰海拔都在400米以上,山体多由黑杂石和玄武岩构成,山势陡峭,山顶已全部绿化,主要栽植刺槐、松树等,山皮极少裸露,山上盛产紫草、丹参、远志、坤草、酸枣仁、山蝎子、红蜈蚣等中药材,半山腰以下是梯田,主要种植果树,栽种花生、谷子、红薯等农作物。齐长城从山顶蜿蜒而过,安丘天路像一条玉带,环绕在半山腰上,山顶部绿树成荫,百草丰茂,遮蔽了整个山峦。半山腰下是层层叠叠的梯田,好像步步云梯,依着山势,依着沟壑,巧妙的从山脚一直延伸到山顶。假如是雾蒙蒙的天气,大片的梯田在云雾笼罩下,就像从人间登上天堂的天梯似的,美丽壮观,如梦似画,像极了一幅巨大的水墨山水画!

崔岜峪村南的紫草山,相传有一条显灵的碗口粗红花蛇,隐住在山顶上的大石头下,守护着满山的紫色仙草,紫色仙草,能包治百病,能起死回生,若有病人,只要用仙草,或外敷,或煎熬后口服,见草病除,非常灵验,此山名曰紫草山。

崔岜峪村西偏南约二里地,有一山名叫大柜山,据说此山里面装着数不尽的金银财宝。相传很早以前,有一个锢炉子(就是锔盆锔碗锔大缸的那种工匠,也有叫锔炉子、锢漏匠的)挑着担子,路过大柜山时,坐在山脚下休息,突然发现有个山洞在向外淌金子,他欣喜若狂,连忙往担子里装金子,不一会儿就装满了,装完之后,锢炉子看着洞口还在源源不断向外淌金子,就拔了一把蒿子把洞口塞住了,没成想他拔的蒿子是一把万年蒿。第二天一大早,这个锢炉子又来大柜山这里,想找昨天他塞住的那个洞口,可是他找来找去,怎么也找不到了,情急之下,他就拿下担子上的掏灰耙,在他记着的大体位置捯土,当时那土就像草木灰一样松软,一上午的时间,他就在大柜山的东面捯出了一座小山,此山在小柜山之西,大柜山以东名叫捯(当地人读四声)山子。中午他的妻子来给他送饭,看着满头大汗的丈夫和东边他捯出来的一座小山,说了一句:“那你今辈子是找不到了!”这一句话不要紧,话音刚落,松软的土立马变的坚硬无比,锢炉子的掏灰耙再也刨不动分毫了!原本快要成功了,被他妻子的一句话封住了。因为锢炉子塞洞口用的是万年蒿,所以一万年以后大柜山会重新打开,给崔岜峪的人们无穷的财富。今天距离锢炉子塞住洞口不知道过去多少年了,或许快一万年了吧,大柜山财富的大门虽然还没打开,但是,大柜山物产丰富,飞禽走兽、奇珍异果不计其数,他以另一种方式馈赠着勤劳善良的乡亲们。

抗战时期,1938年日寇占领安丘,本来盘踞夏坡的山东省第八区保安司令厉文礼,为躲避日寇,看上了这个深藏在山坳里的神秘村庄,把他的老巢迁来西崔岜峪,厉文礼的队伍名为抗日军,实则是祸国殃民的匪帮,砸古丁架票,搜刮民财,贱淫妇女,无恶不作,对百姓横征暴敛,狂言:“只要锅底下不长蜘蛛网,就得纳给养!”,对于不纳给养的村庄,厉文礼怀恨在心,气的暴跳如雷,花石涧村位于崔岜峪东北十里,因有民团,不向厉部纳给养,厉文礼便指派团长胡鼎三,带领四五百人的队伍,攻打花石涧,使花石涧村惨遭战火。崔岜峪周围村庄的老百姓恨透了这帮匪徒,编了“最怕鬼子来抓人 ,更怕厉部进家门”的顺口溜,可见厉文礼部对西崔岜峪及周围村庄祸害之极。直到1943年城顶山战役后,厉文礼投降日军,又将老巢迁往夏坡,崔岜峪及周围村庄,才免遭其害。作恶多端的厉文礼,解放后被人民政府判处死刑,1954年在夏坡枪决,为崔岜峪及周围村庄的百姓报仇雪恨,这个恶魔才结束了其罪恶的一生。

解放后,勤劳智慧的西崔岜峪人,响应国家号召,战天斗地,修筑梯田,修建水库,在梯田栽种果树,种植花生、地瓜、谷子、棉花等农作物,引水上山,浇灌农田,增加了农民收入,崔岜峪人民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如今的崔岜峪,古朴典雅,闲适幽静,处处鸟语花香,这个古老村庄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和烦躁,坐落在青山绿水间, 坐落在层峦叠嶂环绕的山坳里,坐落在神话故事缭绕的传说里,老人在房前树下休憩、闲聊,孩子们在溪边玩耍、嬉戏,勤劳的山民在梯田里、果园里忙碌,观景踏青的游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人们俨然生活在陶渊明憧憬的桃花源里,这是多么自豪、快乐和幸福啊!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