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一到寒暑假便喜欢去姥姥家。姥姥家在一个村子里,村民的微笑都很真诚,这里给我留下了许多难忘的记忆。
村北是个小土坡。记忆中,每逢春雨落下的时候,爱玩耍的小孩子们总喜欢踩着忽软忽硬的“坡地春泥”,一起去“行雨”,我和小伙伴儿们玩儿的不亦乐乎,裤管上沾满泥水。
夏天,在不停冒着泡泡的“集合地”,大大小小的青蛙们会聚在小水洼里进行“游泳”、“跳远”比赛,看着看着我也加入到它们的行列,来来回回,蹦蹦跳跳,浑黄却透亮的水花四溅,从头发一直流淌到脚底板,到最后落了个面目全非。天黑后,在没有灯光的路上,我深一脚、浅一脚地又接连滚几团泥巴在身,到家后,就连疼爱我的姥姥也看不清我的面目,大呼:“这是谁家的泥小子啊?”,然后就赶紧张罗着给我换洗衣服。
秋雨中,我用小坡上的泥做“化妆品”,和村里的小伙伴们一起围追堵截,成功地给邻居家养的宠物犬“阿黄”敷了一层“鹏程”牌自制面膜。左邻右舍知道这件事后,我这个“主犯”就成了大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焦点。多年后,邻居们每和我讲起此事,就仿佛昨日重现,我不好意思地耳红面赤,惹得他们他们哈哈大笑。
姥姥家有前院和后院两个院子,这里有我无法忘怀的童年时光。前院西南角养了一群鸡,院落里有枣树,桃树,和桑树;后院有杏树,石榴树,月季。夏天有又酸又甜的杏,有个头不大但却甜到心头的桃子。秋天有脆生生的大枣、籽粒饱满的红石榴。顽皮的我经常把姥姥养在后院的月季,时不时地揪下几片花瓣来,姥姥看到后,就会既严厉又温柔地呵斥我,“不许糟蹋好看的花朵”。
小时候,我特别喜欢去姥姥家,可能天生就有一种“土凝气”。每年放暑假的时候,父母都忙于工作,就把我托付给姥姥照看。恰巧这时,正在上大学的舅舅也放假,我也多了一个玩伴。我和舅舅年龄差距不算大,他1米85的个子,四方白净的国字脸,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是我年少时代的偶像。那时,村子里吃水是个大问题,家里有条件的会在自家院落里打口深井。姥姥家在前院开了一口水井,这水“微咸”却又十分沁凉,一直到三四月开春,早上我起床洗脸时,还仍需要用热水伴着凉水。每次用水时,总是用一根铁条焊接的手柄上下拉伸数次才能抽出水来。为便于用水,姥姥用后院的两口大瓮储水解决日常生活所需。
每到假期,从省会放假回来的舅舅就主动承担起挑水任务。一个高大魁梧的身影挑着扁担,舅舅的赤色臂膀被扁担压出深深的痕迹,汗水顺着头发往下淌。咯吱咯吱的扁担声,桶中的水左右晃动拍打边沿儿的声音,动听的就像一首首童年的歌谣。看着水瓮在阳光下闪烁着一层又一层玲珑剔透的光影,仿佛一幅幅凝结着美好愿望的画卷。每次看到舅舅
挑着扁担的身影,年幼的我也像个小大人一样,拿起沉重的扁担,有模有样地学着他的动作……
年少的我特别贪玩,内心总有一种好奇的声音召唤我和左邻右舍的小伙伴出去“撒野”,可当时又没有像现在一样的互联网在线联系到彼此。我便抱上大半个西瓜跑出去,一边扯着嗓子满大街呼唤着小伙伴儿的名字,一边用勺子挖着西瓜,顶着“大太阳”,在胡同里和伙伴们跑来跑去,一会儿跑去晒麦场,一会跑去丢沙包,那时的我总能玩到城里见不到的新奇游戏……
每至傍晚伙伴们散场后,浑身上下都是泥土的“腥气”、麦粒儿的“残骸”,还有被西瓜汤裹身的痕迹,恰逢这时节的日照充足,经过一天的照晒,瓮里的水满满都是“阳光的味道”,每次看到我浑身上下脏兮兮的样子,舅舅都会“硬生生”拖着我来到加满水的脸盆旁,然后举过头顶,一冲而下,真是痛快淋漓。
千禧年,舅舅从那个少不经事的毛头小伙子走向了工作岗位,成为一名扎根在基层的公职人员,我的目光也跟随着他从一身蓝白相间的校服蜕变成了一套深蓝色工装,每天早上出门前,姥姥总是用“烟熏火燎”的厨房给我们俩做一顿充满“柴火味儿”的早饭。舅舅有辆超酷的钱江牌大摩托,他的上衣兜里揣着个笔记本,本子上记录着沿街店铺和商户们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根据商户的需求逐一及时解决。舅舅为人诚恳,做事雷厉风行,在岗位上一干就是好几年,风雨无阻,得到了商户们的一致好评。戊子年年底,积劳成疾的他倒在了热爱的工作岗位上,再也不能用大摩托载着我回到曾经出发的起点……
如今,伴随着党的好政策,姥姥家门口的小土坡再也不是泥泞满地,取而代之的是笔直的公路。驻村干部们走进田间地头,联合农业专家及时跟进,及时解决村民们的实际需求;村里通了天燃气和光纤宽带,建起了“扶贫车间”,开办了就业培训班。农闲时,村民们不出村也可以增加收入。夜晚的村子不再是漆黑一片,村民们在灯光下跳起了广场舞,也多了农家书屋读书的身影。家家户户接通了自来水,再也不用扁担挑水吃。
儿时不懂成长的意义,长大后才明白,成长就是踏踏实实做事,诚诚恳恳做人,就像用扁担挑水一样,先学会弯下腰,用奉献和汗水迎接掌声。舅舅已故去多年,但属于舅舅的印记却依旧留在了院落里,舅舅从没离开我……当我还是个孩子时,舅舅的扁担走进我的视线,多年后,我学着舅舅的模样,无怨无悔地奋斗在工作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