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俊峰转来其父亲刘超凡先生撰写的《刘门简史》,征求我对本书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希望我能为本书写篇序言,我便不揣冒昧,欣然应允。
拜读《刘门简史》,我一直被刘门先贤志士们崇高的气节和高尚的风范所感动,同时也为刘门后人能够秉承先祖遗训,“以德立身,以善立事”的品格;“百折不挠,不坠青云之志”的韧性;“古道热肠,乐善好施”的情怀;以及“聪颖卓越,巧思善辩”的智慧所折服。
作者从探究刘氏渊源、先祖遗风开始,记载了其所属刘氏分支,先祖翰林刘斯和发奋苦读、御封文魁的成长经历,以及其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等一系列历史事实:如在陕西浑源州、济州、甘州、安西等地任职时,克己奉公,秉公办案,为民伸冤,后辞官守孝;钦差辽州,体恤民情,爱民如子,兵不刃血地平息叛乱;主导制定乡规民约,稳定社会治安;教导农桑纺织,发展农业经济;明德向善,慷慨解囊,捐资修建书院,振兴教育事业,培养有文化的社会栋梁;躬身笃行,造福百姓,最终累死在探察民情返回其官府的路上等,流露出了对其先祖“忧国忧民,求实果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自豪和赞扬,表达出对后世子孙秉承先祖遗风,自强不息,造福社会的殷切期盼……
作为时代变迁的见证者、亲历者和薪火相传的继承者,作者较为详细地记录了祖父、父辈和自己一家人的跌宕起伏的曲折经历。既有当家人心胸开阔,和睦族人的手足之情;又有以粮米衣物,帮衬贫困乡亲的乡里之谊;既有免费舍药,救死扶伤的日常行善,又有家人蒙冤入狱或他人身陷囹圄之时,亲朋邻里仗义执言,奔走营救的凡人义举;既有日寇入侵,战火纷飞之中的族人呐喊与拼搏,又有其和平年代退休之后,养牛、炕烟、为乡亲写春,颐养天年的绵绵乡情……
读《刘门简史》,同样让我们感受到时代跳动的脉搏。作者刻意为读者留下自己一系列刻骨铭心的特写“镜头”——苦难童年和学生时代在社会动荡下的颠沛流离;衣衫褴褛的单衣少年,冬夜拉煤的艰辛、刚强与梦想;与农机为伴、跻身文艺宣传队与命运抗争的斗智斗勇;感情婚姻在经一波三折后的恩爱与幸福;文革岁月,自己与他人的理智、怪异与“荒诞”;为谋生计,炎炎烈日下,拉着架子车上超负荷的烟包,踽踽独行的孤独与憧憬;麦收时节,迎风扬场的夫妻二人的劳累与喜悦;儿子儿媳的漫天喜庆的婚礼上,喜公公与喜婆婆的开心与幸福;老伴驾鹤西去后,作者悲恸欲狂,泪如雨下;走出丧偶之痛苦,发挥余热,积极参与民俗文化整理、村志编撰等……一幕幕的场景,正是社会变迁的真实写照,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折射出了普通百姓的美好真情和希望所在。
不管命运多么曲折,不管现实多么艰辛,不管前途多么无望,其刘门后人都能秉承先祖精神,笑迎挑战,脚踏实地的努力奋斗,不屈不挠地与命运抗争,使得本家族能够柳暗花明,走出困境。这是一部不屈不挠的家族奋斗史、振兴史,字里行间渗透着刘门族人博爱、大德、勤劳、拼搏和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
作者似乎拂去了历史烟云,跨越时空为我们展示出一幅刘氏家族生动形象、可歌可泣的历史画卷:从列祖列宗的掌故传说,到近代刘门先祖在历史舞台的行踪身影,延伸至现代社会刘门子孙的工作事业、社会生活,人物、事件、脉络愈发清晰。作者截取了从古到今200多年来祖辈生活中的若干个场景,连缀出来一系列的工作和生活的画面,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刘氏宗族的传奇经历和悲欢离合——从朝野官吏到凡人善举;从刘斯和等官员体恤百姓疾苦,到作者一家人星夜里礼葬黄牛;从刘门先祖的衣食住行,到当代刘门后人的物质条件和理想、信念、文明意识等精神生活等发生的一系列可喜变化,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善良与正义,知识与道德的力量!
这是时代风云变幻和几代人生活的缩影!
《刘门简史》字里行间浸润着对祖先长辈的无限崇敬,同时彰显出亲情、友情、爱情等人间真情。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长者对儿孙晚辈的精心呵护和谆谆教诲,儿孙晚辈对长者的感恩仰爱和孝顺敬重,让我们感悟到了家庭伦理道德与和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对人生和事业有着极其积极、绵长的影响,充满着人生的智慧,闪烁着人性真、善、美的光芒。作品试图揭示出家族命运与个人事业兴衰成败的主要原因,令人掩卷深思:从刘门家风、家训、家规;到刘门后人为官、为商、为人,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熏陶下的刘门宗亲勤俭持家、以善为本、知书达理的传统美德,以及立身处世的人生信仰。
作为退休教师的刘超凡先生,是非常勤奋的。70多岁的老人依然笔耕不辍,这种精神足以让人感动;作为时代秘书的刘超凡先生是十分严谨的。为撰写本书查阅了大量的地方史志、文史资料和相关家谱,文字表达力求真实准确;作为一名作家的刘超凡先生,是生活中的乐天派。情动而辞发,或以诗言志,文采飞扬,抒发着自己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依然保持着一颗不老的童心,这是多么的可贵!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家谱与方志、政史共同构成了我国历史的三大支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刘门简史》作为一本家谱性质的书籍,既谱写出了家族成功的赞歌,又昭示出了前车之鉴,更浓缩出了一种品格,一种精神,一种信仰,引导后人奋然而前行,这也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的一个缩影!
二零二二年四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