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红杏飘香,绿柳含烟,又是一个草长莺飞,百花争艳的季节,一群年过半百的老同学约我到县城外二十多公里外的李渡口去踏青。
李渡口是北汝河支流蓝河上的一个渡口。多少年前,悠悠蓝河水,像是一条蔚蓝色的飘带,从嵩山余脉的山坳间飘出,轻盈地飘落在豫东平原的广袤原野,又宛若母亲温暖的臂膀将李渡口村紧紧地抱在怀里。多少年来,它不舍昼夜地流淌着,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河岸边,便诞生了这个古老的渡口。李渡口村便因渡口而得名。
沐着绵绵的细雨,呼吸着沿途沁人肺腑的花香,我们驱车向李渡口村驶去。老班长说,这次之所以把踏青的地方选在李渡口,一是到那里观赏一下美丽的蓝河景观带,二是感受一下那里传统古村落明清民居的一种古朴古韵,三是顺便看望一下在那里当村支部书记的老同学李付营。
说真的,对于李渡口我并不陌生。20多年前我在县委宣传部工作时,曾经陪同几位从北京慕名而来的古建筑专家,去那里探寻中原古代建筑珍贵的工艺遗存。印象中,那里数百间雕梁画栋古色古香的明清四合院与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新式楼房“摩肩接踵”。其老旧的屋顶和墙体之上,满是被岁月的风霜雪雨侵袭过的斑驳印痕。曲径通幽之处,长满了杂乱的野草。当我们拨开葳蕤的草丛,踏着残垣断壁间的一堆堆瓦砾,躲开危危欲坠的屋檐,走近它们,才发现这里竟是一座十分珍贵的古典建筑的艺术宝藏——一座座古色古香的深宅大院,门楼高耸,雕饰精美,临街的墙面上嵌着一溜儿精致的拴马石。青砖黛瓦的大门和屋檐下的立柱上,雕刻的龙凤花鸟、仙禽瑞兽、竹兰梅菊、神话人物等工艺细腻,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而镂空透雕的“卐”形、古币形石窗和山脊之下由有麒麟、凤凰、蝙蝠、麋鹿、牡丹等吉祥物组合而成的浮雕山花,形态逼真,其花鸟禽兽名字所组合出的谐音,无不蕴含着福禄、吉祥、安康、长寿、富贵等寓意,妙趣横生,耐人寻味,更让专家们为之惊叹!
记忆中,一位年迈的古建专家凝视着这一切,竟抑制不住心中的酸楚:“太可惜哟……这么珍贵的古代建筑群,为什么不尽快保护起来呀?为什么呀?”当他登上寨墙,望着残缺不全或者已经夷为平地的古寨,眉头紧蹙,默默不语;再看看寨墙外那条被称作蓝河的干涸壕沟内,哀草摇曳,飞絮飘零,不禁哀声长叹:“流淌了上千年的蓝河水,怎么也断流了?是上游截流,还是源头……”
那时,担任村委会主任的李付营不无沮丧地告诉他们:“老师,多少年了,源头几乎没有水了……”
车子在前面一座古色古香的寨门前停了下来,旁边就是碧水荡漾的蓝河。细雨如烟,轻轻地飘洒在杨柳拂堤的河面上,飘洒在一只只缓缓滑行的游船上。宽阔的河面上不时飘来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
久违的蓝河水,何时去而复返,竟如此欢快,如此丰盈地奔流在这条古老的河道中?这的确让我喜出望外!
走近前面这座城堡般古色古香的西寨门,摩肩接踵的是熙来攘往的游客;登上脚下这座宛如鲲鹏双翼般的弧形寨墙,举目远望,寨内沿街的酒肆茶楼,旌旗招展,人头攒动。数百间雕梁画栋古朴典雅的明清民居,在如梦如幻的细雨中尽显古朴古韵之美……
面前的景区简介牌显示:河南省郏县李渡口村——“全国最美十大美丽乡村”、“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中国景观村落”、“中国传统村落”、国家级AAA景区、河南省历史文化名村……
凝望着眼前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渡口,我百感交集,感慨万千……
霏霏细雨中,只见一个头戴草帽身材魁梧的汉子,从河堤下面“水上人家”的施工工地朝岸上走来。我一眼便认出了他就是我们的老同学,李渡口村支部书记李付营。
李书记介绍说,这里曾是元朝时期蓝河漕运的一个渡口,陆路交通四通八达。随着蓝河航运的发展,渡口东岸商贸、制造、加工和客栈业也日渐兴隆,明朝时这里便成为一个车水马龙的繁华码头。那时寨内的屠行、酒馆、药铺、花行、染行、布行、煤行、纺织、卷烟、钱庄等商铺和作坊达到28家。李渡口逐渐发展成远近闻名的商贸集聚地。村子内外的商贾、富豪、乡绅、达官贵人甚至文人墨客,相继在这里购田置业,建筑豪宅,聚族而居……
李书记陪我们边走边聊,如数家珍地讲述起李渡口人乐善好施的故事。
“前面这个院子就是济世堂药铺。药铺的主人叫李文秀,是清朝光绪年间的秀才,也是当年方圆十里八村远近闻名的郎中。附近村子的老百姓大多会来这里看病取药。凡来他这里看病的穷人,根本不用担心没钱抓药治病的问题!有的病人因无力支付药费,对郎中递过来的药物竟不知所措,左右为难。李文秀微微一笑:‘你只管吃药,把病治好就行。不收钱!’一句话把患者感动得两眼噙泪……在村子里,李郎中还倡导富人捐款,帮助穷人治病。村子里的富人遇到穷人看病,都会慷慨解囊:‘你别掏(钱),我里来(方言:我买单)!’”
“这个院子就是李之印故居。你看,咱村子里大多明清时期的楼房,几乎都是这样的‘檐口门’——房屋的大门向室内延伸,留出一米多宽的‘超宽’房檐。屋檐下还要放上两把凳子,这是为什么?就是为了容留流浪在街头的乞丐。老祖先们留下的规矩就是,每家每户的房子尽可能留下‘超宽’的屋檐,以备雨雪天气乞丐容身。每一个乞丐们来到咱这里,都能吃上一碗热乎乎的饭。”
……
在这里,几乎每一条街道,每一条小巷,每一处宅院,都会有一串美好的慈善佳话。耳濡目染,李渡口的娃娃们见惯了村子里太多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的善举,他们是在慈风善雨的熏陶与浸润中长大的。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哟!当然,咱李渡口也遇到了太多太多的好人哟!”李书记不胜感慨。
在一个古朴典雅的茶馆里,李书记为老同学们沏上几杯浓郁的香茶,便回忆起李渡口人的创业史:“那一年,专家们走后,我们萌生了很多梦想——必须尽快抢修和保护这些明清民居!可是,要修复600多间明清建筑,又谈何容易?”
他清楚的记得,十多年前,县里和镇政府的干部带着古建筑专家李道兴、黄忠良等来到这里,为李渡口未来的发展“把脉问诊”,“谋篇布局”。此后,他们便是李渡口人家中的常客。正是这些领导和专家们经过实地考察和反复论证,终于达成共识——首先,确定分步实施“古建修复”、“引汝(河)入蓝(河)”和“传统文化”三项工程,在高标准还原明清民居历史风貌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李渡口古建筑的文化和艺术价值,传承和弘扬以"慈善博爱”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文化,以此促进旅游景区的建设。其次,为确保古建筑修复和景区开发工程的资金支持,必须解决好自身的“造血”功能,村集体必须有自己的产业支撑,为工程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财力支持。此外,还要依照相关政策,尽快争取国家和省、市对文物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政策性项目的支持。
蓝图已经绘就,李渡口村干部群众终于看到了古建筑修复和景区开发的一缕曙光。他们把积蓄在心中的万丈豪情,化作干事创业的巨大热情和动力,甩开膀子投入到农业产业化发展、抢修保护古建筑和景区开发的繁重工作之中。
2019年9月8日,李渡口第一家股份制合作社成立,吸收股份资金150多万元。除此之外,合作社还引导部分村民分别以自家的土地和房舍入股,把1085亩土地、176间房屋吸纳为实物型股份。此外,56户家庭还以劳务形式入股。李渡口合作社不仅围绕古建保护开展“抢修”行动,而且还将乡村振兴、产业化发展和教育扶智也纳入自己的“责任田”。正是有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注入,李渡口村的古建筑复修和景区建设已显示出可喜的发展态势。
在老街的一口古井旁,一位年轻的游客正在饶有兴致地摇动着井台上的一架用来打水的辘轳,周围簇拥着一群好奇的游客。我兴奋地走了过去,在这里竟邂逅到县慈善协会的一个姑娘。与她同行的还有几个专程来这里搜集古建筑资料的文史学者。她说,在县城有一批热心慈善和公益事业的文史学者、专家、教授,他们有着浓重的古建情结。多少个日日夜夜,他们和省内外的古建筑专家们一起,在李渡口的每一座明清宅院内实地考察,商谈和论证着如何修复古建“筑巢引凤”,培育李渡口村招商引资的资源优势;如何通过线上线下推介自己,打造属于李渡口人自己的知名品牌;指导镇、村相关人员收集、整理和填报各类申报材料。他们所作的这一切,都是义务劳动……
村干部李晓琴告诉我们:“几年前,两家旅游企业相继在李渡口安营扎寨。专业的旅游企业集设计规划、施工建设、旅游开发、运营策划、景区管理为一体,让咱李渡口的父老乡亲们信心百倍,更加坚定了做好旅游开发的决心。”
“为做好腾讯'99公益日'的募捐活动,上级慈善部门的同志们提前来到村里,引导村两委干部号召本村村民、在外工作人员以及各地爱心人士,爱心企业为古村落开发和景区建设进行募捐,真没想到竟一下子募集到40多万元!省、市慈善总会为其争取项目资金20多万元,帮助我们筑起了蓝河大坝,建起了以竹林、果木和花卉为主的'绿色长廊+瓜果花海'型蓝河景观带,并为村里的幸福院购置了老年人生活用品和娱乐设施(用品),村子里十多位体弱病残的老人也有了自己温馨的家……”
碧水绕村看蓝河春涨,百舸争流现古渡神韵,是多少年来李渡口人梦寐以求的愿望。然而,如何解决蓝河的水源问题,一直牵动着县、镇领导们的心,县水利、农业、自然资源等部门的领导多次到李渡口实地调研,勾勒出一幅“引汝(河)入蓝(河)”的线路图。县政府确定把解决蓝河治理和水源问题,纳入全县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工程,同时上级水利部门还把蓝河确定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郏县段退水河道。蓝河古渡终于迎来了左右逢"源”的历史机遇。
几年前,“引汝(河)入蓝(河)”工程全线贯通。滔滔不绝的北汝河水,从40多公里外的赵寨村溢洪道奔涌而出,沿着新复修的大型水利工程广阔渠蜿蜒而下,注入了干涸30多年的蓝河,终于流到了李渡口人的家门口。
望着久违的蓝河,捧起清凌凌的河水,热泪盈眶的李渡口人载歌载舞,欢呼雀跃……
为建设和装扮自己美丽的家园,遍布于大江南北的李渡口人纷纷慷慨解囊,奉献着自己对家乡的一片爱心。
2019年8月,出嫁在山西省长治市的李渡口村姑娘李娥仙,回到了娘家,看到乡亲们为修复明清民居,开发旅游景区捐款捐物,出力流汗,感觉自己也必须为家乡的建设做些什么。于是,拿出13.5万元为村里建起一个集娱乐、健身和演出为一体的潞银文化广场。让乡亲们高兴得合不拢嘴……
济世堂药铺的第五代传人李纪安、李纪涛兄弟,常年在禹州市经营中药材生意,忙里偷闲专程赶回村里捐款捐物……
在街道中心树立的功德碑上,刻满了捐款人的名字。从500元,1000元到5000元,10000元……这一切凝聚着家乡父老乡亲与社会各界对李渡口的一片深情。
近年来,村子里为修复明清民居和景区开发累计投入建设资金4600多万元,终于创建出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AAA景区,重塑出一个具有古风神韵千年渡口,诞生出一个国家级的“最美乡村”!
在李渡口文化讲堂,李书记告诉我们,前一段时间,村子里几个家长反映,疫情之后,一些孩子痴迷上了手机游戏,出现厌学、逃学,甚至严重叛逆,导致辍学的现象,让家长们忧心忡忡而又束手无策。李书记当即给县城的一个朋友打电话,诉说家长们的烦恼。
第二天,来自北京的张广、平顶山的周洁等教育专家,就专程赶到了村里的文化讲堂,为台下的家长们耐心讲解家庭教育知识,并到村民家中为孩子们作心理辅导。
几年来,来自京城,省城,县城的教育专家、国学讲师、农学教授等全都是送课上门,风雨无阻来这里免费培训。在这里,每一个专家、讲师、教授都怀着一颗慈善之心,无怨无悔地来这里默默奉献,心甘情愿地作李渡口村的义工。
李渡口村的每一个父老乡亲都知道,他们为何而来,又为何如此的敬业与执着。李书记扳起指头,如数家珍地回忆着一个个或熟悉,或陌生的名字:“……他们来这里只是默默付出,未曾索取过一丝一毫的回报哟……”
慈风善雨沐古渡,冰清玉洁映人心。慈善之爱与人间真情,就这样如绵绵春雨,播撒在李渡口的每一寸土地上;似熠熠星光,闪耀在蓝河之上的每一朵浪花间。
……
行走在姹紫嫣红的蓝河景观带,呼吸着沁人肺腑的花香,沐浴着这如梦如幻的春雨,感受着人间真情的美好,我们只想让时间过得慢点,再慢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