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舒梦的头像

舒梦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103/13
分享

读鲁兴华短篇小说《男孩与猫》》

读鲁兴华短篇小说《男孩与猫》

        舒梦

读鲁兴华短篇小说《男孩与猫》让我痛心、后怕和心有余悸。

文中小主人公王远航因为听到自己养了一年而丢失的猫咪的叫声,搬了一个小板凳趴在后阳台上往下看,可能脚没站稳或是手没抓牢,一个趔趄摔到楼下,抢救无效而身亡的故事。孩子是晚上十点半左右摔下楼的,那时他的父母因工作繁忙都还没有回家,只有九岁的孩子一个人独自在家。

小说让我想起我们夫妇年轻时也是忙于事业,少了陪伴孩子的时间。孩子百天后就将他托给邻居阿姨带,上幼儿园后寒暑假也是请大学生假期工来带孩子。开始上小学时,让孩子中午去小饭桌,晚上去老师家,写完作业才去接。幸好孩子抗争,小饭桌坚决不去,我才家里请了钟点工阿姨来做饭,多了中午的亲子空间。也庆幸我在孩子的成长关键时刻小升初、中考、高考都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更庆幸帮助我带孩子的邻居阿姨、钟点工阿姨、暑假工大学生和小课老师都善良而细心。

因为工作和事业而不能有过多的时间陪伴孩子成长这是个社会问题。作者的小说《男孩与猫》正是通过“因猫咪而死的男孩”来警醒人们要关心和陪伴孩子的成长。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人民日报》曾发文指出:教育好孩子,是你这辈子最重要的事业。孩子于国于家都是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关乎国运和家庭幸福指数。小说《男孩与猫》中的男孩父母双双为了事业,总是让孩子独自在家,母亲有洁癖,又好强,男孩养的猫,陪伴了孩子一年的猫,遭到她的厌弃,最终导致了男孩坠楼身亡的悲剧。连陪伴都做不到,又如何能对孩子教育呢?

花更多时间和孩子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陪伴,是一个人给予他人最珍贵的礼物。

这确实是对的。鲁兴华的《男孩与猫》一文中的“我”,和女儿然然的相处就很有代表性。这位母亲就无微不至地关心着然然,从说话做事都给孩子一定的指导,也民主,与然然一起养猫,对然然和王远航的友好交往支持,甚至想的很远,希望女儿和王远航成为一辈子的朋友。文中的“我”很细心,她很早就发现了王远航的变化。王远航坠楼后,她也自责。如果她发现王远航的变化后能跟小主人公的妈妈谈谈,提醒一下,是不是就不会有令人如此痛心的结局了呢?文中的“我”在男孩坠楼后也自责不已,我想她应该并不仅是自责没有帮着找猫吧?她该是自责自己也没有跟孩子谈谈,疏导一下王远航的心理。

曾经看到一篇文章,题目就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沟通方式是共情。当成年人从孩子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有些难题自然会迎刃而解。文中的两位妈妈在“找猫”这件事上都忽略了和孩子共情。如果她们能陪着孩子一起找找猫咪,并在找的过程中或是没找到时跟孩子谈谈,从精神支持并劝导一下孩子,也许情况就不一样了。

当然,小说中男孩因猫而坠楼只是作者为了透视社会问题的事件。文中作者提到男孩坠楼那天是周末,男孩妈妈公司有个庆典活动,男孩妈妈早早便出门了,男孩爸爸在家陪着男孩写作业,下午两点多钟时,孩子爸爸因为单位有事,也走了。

刚刚在今日头条看到一“女条友”吐槽:她和她的丈夫是大学同学,她生完孩子后却要带孩子而不能上班,为了不荒废学业,在家做自媒体,也只能是利用碎片时间。碎片时间也有限,不能完成预期计划,她也很纠结和彷徨。

因此,如何处理好工作事业与孩子家庭的关系是当代社会存在的普遍问题。作者通过男孩因猫而坠楼的重大悲情的事件,为社会重重地敲响了警钟。

今年两会召开时政协委员宋治平建议幼儿园和小学放学时间延迟到晚六点,以便于双职工父母下班后接送,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提议。

鲁兴华,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宁夏作家协会会员,宁夏吴忠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品先后在《小说选刊》《小说月报》《读者》等发表转载。出版文学作品集三部。据我所知,作者鲁兴华不仅是作家,同时也是宁夏青铜峡市的人大代表,还是青铜峡作家之家的掌舵人。近年来,她一直致力于做各种公益活动。她也非常关心孩子的成长,倡导并引领作家走进移民点的校园启动了“小作家培养计划”。由此可见她一直在“关注社会,拥抱时代”,并尽所能去参与解决。

郎伟教授在《宁夏文学的魅力所在》中谈到:“在宁夏作家笔下,生活从来都是欢乐与悲伤的相互缠绕,是漫长而富有情味的劳作、生育、死亡、忍受、哭泣和歌唱。”

鲁兴华正是用她的笔触将死亡和悲伤诠释,用文字发出呼吁,从而引起社会来共同关注完善解决“孩子成长与父母陪伴”相矛盾的问题,让我们的生活更和谐美好。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