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新化,古时又称“梅山”,地处雪峰山脉北段东南麓的群山之中,为古梅山蛮聚居之地。因开发较晚,是历代王朝中的三等县。辛亥革命时期,新化县一扫先前那种偏居一隅,与世隔绝的沉寂局面,变得异常活跃,新思想领域人才济济,各路英雄横空出世。其突飞猛进之势,远甚于省内其他各州县,甚至在全国都是声名显赫。在新旧思想交替的年代里,曾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新化潮”,新化也由当时的三等县一跃成为一等县。
这最初之功该归根于新化实学堂(新化一中前身)之创办,早在1898年戊戌变法时,谭嗣同等在长沙首办时务学堂,本县著名的舆地学家,长沙时务学堂的舆地教习邹代钧回家乡带领进步乡绅创办了新化实学堂,与之桴鼓相应。这样一来,本县大批青年学子受到新文化、新思想的熏陶,开始认识到满清王朝的腐败,纷纷赴日本、美国、欧洲寻求救国之道,最终汇成汹涌澎湃的革命潮流。
新化县早在1902年湖南首批官费十二名留日学生中就占有名额,及至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时,据冯自由先生所著《革命逸史》所载,首届中国同盟会员中出席成立大会的各省代表七十余人,光新化籍代表就有陈天华等十余人,总部、中部发展的会员多达四十多人,参加过辛亥革命的仁人志士则有数百人之众。中国同盟会成立不久,谭人凤与宋教仁等在上海组建中部同盟会领导长江中下游起义。新化籍人士邹永成、谢介僧等一大批志士,闻风而动,积极响应,迅速成立了中国同盟会新化分会,并建立了秘密机关。当时不论在省内、省外,新化同盟会会员的数量与质量居全国各县之首,因而有“同盟会荟萃之乡”的美誉。(邓操《湖南新化籍革命党人与辛亥革命》,原载台湾《湖南文献》总号第89期)。新化前后赴日本等国留学的激进青年达一百七十多人,其中不泛享誉中外的陈天华、谭人凤、方鼎英等杰出人物。
在辛亥革命这场风起云涌的斗争中,新化一个小小的偏避山区县,就涌现了如此多的革命志士,又因这些仁人志士特殊的贡献,而使新化彪炳昭显于近代中国民主运动的史册,这就是令我们后人引以为自豪的“辛亥新化潮”。
这个时期,当是新化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也是让所有新化人至今乃至以后回忆起来都是荡气回肠、豪气顿生的光辉岁月。(选自鄢吉先生《辛亥革命,新化人的血流得最多》有删改)
历史不应该被遗忘,所有为中国革命出过力,流过血的先辈们不应该被遗忘,谨以此文献给辛亥革命时期的梅山英烈们!
本文以陈天华、谭人凤为主线,展示了辛亥革命时期,新化的先贤们在辛亥革命这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用鲜血和生命所留下的不朽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