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宅家抗疫五多月的我,实在有点憋不住了!
现在全国疫情趋向缓和,家乡—宁波已变成低风险地区,乃至全省也如此。于是,我的神经又兴奋起来,不安份起来了。去旅游,去摄影。这是我退休以后唯一的爱好。到底去哪儿好呢?经过反复权衡,还是去省内浙江丽水最安全,最现实。丽水地区在浙江省的西南部,一直属于疫情的低风险地区,而且丽水还是全国的摄影拍摄基地,有许多可拍片的景点,如“南尖岩的云雾”、“云和梯田”、“仙都晨景”、“瓯江帆影”、“松阳土屋”等。有不少摄影师在那里拍出了获国际、国内大奖的佳片。我虽没有去拍能获大奖的奢望,但坚信在那里有东西可拍,况且丽水我一次也没有去过。就这样定了,去丽水!时间,今年六月下旬。
我们这次出行由游侠客旅行社的资深导游兼摄影指导祁门鸿茶作为领队。一行十六人都是摄影爱好者。除了携带随身行李外,大家都背着相机、三脚架等摄影器材。显然,憋了这么长时间,大家都想出来透透气,放松一下心情,拍点片子。我们的领队据他自己说,带队去丽水已至少四十多次了,确实他介绍起丽水情况来,如数家珍。有这样的人领队,自然我们心里踏实了许多。唯一令人担忧的是天气状况,据气象预报丽水这几天都是阴雨。玩摄影的人都知道,风光摄影靠天吃饭。若天气不给力,再好的风景也是干瞪眼。这时领队安慰我们,气象预报不一定准,况且天气会变的。事到如今,也只能寄希望于“老天爷”了。我们从杭州出发,乘一辆中型旅游车去丽水。车内,座位多,游客少,一人一位,十分舒服。据说,疫情期间省内旅游组团也很难,一般能组成的都是小规模的旅游团。但对游客来说,却是好事,座得舒服,服务也周到。
经过五天的游览和拍摄,丽水的几个主要景点我们都到了,几个主要景点的典型照片我们也都拍到了。但这次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丽水的“云雾”。
“云雾”是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凝固而成的水滴集合。这个集合飘在天空,我们称之谓“云”;若迷漫在田野、山谷中,称之谓“雾”。我们这次去丽水,刚好是丽水“云雾”最多的季节。六月的丽水,时晴时雨。下午“晒太阳”,晚上“下雨”,第二天早上只要天晴,就会出现“云雾”。“云雾”,洁白,飘逸,洒脱,灵动!凡物附上了“云”或“雾”,就赋于一种“神秘感”,一种“仙气”。传说中,观音菩萨居住的南海,其周围就有若隐若现、飘飘缈缈的“云”和“雾”;天上的仙女,其脚下总踩着一朵朵轻盈、浮动的“云雾”。黄山“云海”,天下闻名,文人墨客,趋之若鹜;“三清山”,之所以被称为“仙山”,也离不开“云雾”相衬。本人自从退休后,寄情于山水,到处观“山”,观“水”,观“日出”、“日落”,也十分喜欢观“云”和“雾”。这次丽水之行,给我观了过够。
这次观“云雾”的第一站,是丽水隧昌县的南尖岩。南尖岩风景区的最高点,海拔1200米。这与大西北的山势相比,这点高度显然算不了什么,但对浙江来说这样的海拔已不算低了。上山的道路,盘桓曲折,十分窄小。我们从杭州开来的中巴,只能停在山脚下,改乘由景区提供的小巴士,而且除了摄影器材外,大件行李也不能带。小车沿着山路曲折前进,周围都是参天的大树。开车的司机凭着对山路的熟悉,车开得很快,一会儿直行,一会儿弯曲,又一会儿真行,再一会儿弯曲,经过半小时的弯弯曲曲,终于到了南尖岩的山顶。导游把我们安排在一家店名听起来有点恐怖的“龙门客栈”民宿内。
安顿好住宿,领队就带我们去景点“踩点",为明天的拍摄熟悉环境。拍摄点离我们住宿的地方不远,大约500—600米路程。我们一边走,一边看。其实南尖岩风景区虽处1200米的山顶,但人烟很浓,已建成了比较完善的商业服务区。有超市,有餐厅,有土特产店等,但最多的还是与我们住的一样的民宿。一家接一家。什么“神仙居”,“白云堂”,“人间仙境”等,多数取名与景点的美感有关。外来人一看就明白,这些店铺都围绕旅客而设的。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他们“靠风景吃风景”,也属正常。
到达拍摄点,我们一看,这里的地形居高临下。往前看,山峰层叠,差错不一,与天际交汇。往下看,山峰、山坡、梯田、树林、村庄……,列列在目。确实是好景!但天公不作美,原本我们想拍“日落”的辉煌,结果乌云密布,有一阵子还出现了“闪电”。眼前暮色苍茫,光色灰暗。显然,不是拍片的好时机。大家拍了几张,就兴趣索然,纷纷收起相机、三脚架返宾馆去了。心里,大家挺担心:明天的天气会不会仍是这样,倘若如此,那我们这次南尖岩“枉蹬”了!
晚上下了一夜雨。第二天四时半左右,我们又来到了拍摄点。天还没有亮,山下漆黑一片。大家参照昨天的印象,寻找机位,安装相机。天虽没下雨,但吹过来的山风,却给人带来丝丝的冷意。待了一会儿,东方渐渐变亮,山下的景物也慢慢清晰了。令人惊喜的是,虽然没有见到辉煌的“日出”,却见到了满目的“云雾”。这大概是昨夜这场雨的功劳。只见朵朵“云雾”绕着山峰在慢慢地飘。从这座山谷,飘到那只山谷。不紧不慢,悠然自在。陶渊明说“云无心”,即“云”自在而闲散,伸缩自如,任意飘荡。今天,我似乎真正见到了。再往前看,几座山峰间围着一团“雾”,像一个“天湖”。近下的梯田、村庄、树木在若隐若现的白雾笼罩下,洋溢着一股“仙气”。尤其吸引我注意力的是右边山腰上的一间黄色的小屋。小屋的左边上方,是浮动的“云海”;小屋的下面,是墨翠色的悬崖,崖前飘着几朵白云。此境,真如一幅“天上人家”图。
这次观“云雾”的第二站,是松阳县的四都乡。四都乡是一个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乡镇,多数村庄位于层峦叠嶂的深山里,自然条件恶劣,村级基础设施落后。但这里是摄影人钟情的地方,有一个不错的摄影拍摄基地。这个基地,下设一家民宿,专供摄影人住宿。这家民宿虽然条件简陋,但摄影文化氛围浓郁。在房间及餐厅的墙壁上,都挂着许多摄影作品。我们就在这里住下来了。
这天晚上,原本打算去拍天空的星轨,但天公不作美下起了雨,又加云层厚重,只能放弃。第二天早晨四时一刻,我们按计划背着摄影器材,拿着照明灯,摸黑去登四都乡的寨头山拍“日出”。住的地方离山顶不远,但路很难走,山势陡峭,根本没路,只有一条茅草丛生供单人行走用小石子铺成的小路。刚登山时,前面天空已映出了红霞,这表明今天天气放晴,有“日出”的希望。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激励。摄影的人都懂,“光线是最具视觉冲击力的”,有光线与没光线,拍的片子大不一样。于是,我们不管器材沉重,路难走,拼着一股劲往上冲。登上山顶时,太阳还没露脸,但红霞已经满天。更为精彩的是,由于昨夜下雨,今天放晴,山谷里充塞满满一池“云雾”。迷漫着,扩散着,涌动着,像白色的“海洋”。旭日橙色的暖光,照射到“云海”上;”云海”表面,也被染上了暖暖的橙色。这时,我们中的许多人情不自禁地喊出了“真美呀”!接着,纷纷找机位,撑三脚架,装相机,按快门。寂静的山谷间,响起了一批“嚓……,嚓……”的快门声。过了一会儿,太阳跳出了地平线,放射出了万丈光芒。“哇--,耶苏光”!随着太阳光线越来越强烈,“云海”也变得越来越亮,越来越暖。原处于阴影中的山野、村庄、树木,慢慢清晰了。到这时,我才明白了什么叫“天地同辉”!
从山顶返回后,吃过早餐,我们就出发去四都乡古村落——陈家铺村。该村位于大山深处的半山腰。有一条小型水泥路与其相通。路由山的低处往高处逐步延伸。路的右边是山壁,左边是山谷。那天刚好“启雾”,山谷里白茫茫的一片,根本看不到谷底到底有多少深。我们一边走,一边欣赏“雾景”。这里的“雾”,多姿多彩。有的满满一个山谷全是“雾”,像白色的“海”,白色的“湖”;有的“雾”像海浪一样不断的涌动,甚至冲击着对面的山坡;有的像一股“白烟”,缓缓地蔓延扩散着,“雾”中的村庄若隐若现,……。如此美景不时吸引着我,停下来,拍一张,再停下来,再拍一张,走到陈家铺,已不知道拍了多少张。
这次观“云雾”的第三站,是丽水的“云和梯田”。云和梯田位于丽水地区云和县境内,海拔200—1400米。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梯田群,又被称为“中国最美的梯田”。那天,我们又起得很早,四时半左右就到了景区门口。景区的门还没有开放,领队通过关系把我们放了进去。拍风光“要起得早,收得晚”,目的就要赶在“日出”或“日落”之前,抢到好机位,拍到好光线 。进入景区,除了管理人员,还没有游客,显然我们来得最早。景区内漆黑一片,根本看不到梯田的影子;空气却是湿漉漉的。我们只能盲目地先架好相机,待光线亮点,再调整机位。
待一会儿,东方渐渐发白,然后变红。远处呈现出了黑蒙蒙的山影,过一会儿慢慢有了层次;近处的梯田轮廓和线条,也渐渐清晰了。最让我们兴奋的是,天地上下,满眼浮动着白色的“云雾”,而且不断地变化着,呈现出各种形态。有时如一幅半透明的“面纱”,掩住“日出”的山谷,使得早晨的阳光变得很柔美,暖暖的,一点不剌目。有时像一条长长的“纱巾”,在梯田上空飘飘呀,飘,而且不断的弯曲伸缩,给刚性的梯田添加了一份妩媚。有时“云雾”迷漫在村庄四周,一会儿变淡,一会儿变浓,而且不断的扩散、蔓延,使得整个村庄的轮廓变得忽隐忽现,忽浓忽淡,呈现出一种飘飘缈缈,亦真亦幻的感觉。好一幅“人间仙境”图。站在那里,人有一种醉意。
现在,我明白了,为什么人们把云和梯田冠之谓“中国最美的梯田”,原来这里不仅有梯田,有暖光,还有虚无缥缈、变化莫测的“云雾”。
总之,丽水之美在于“云雾”!
二0二0年七月,写于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