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小梅的头像

张小梅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9/19
分享

皮影

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挥舞百万兵。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者“灯影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汉武帝的宠妃李夫人染疾去世,汉武帝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发明皮影戏,汉武帝看后龙颜大悦,就此爱不释手。这个优美的故事载入《汉书》,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

记忆中,每年的皮影戏都在固定的日期举办,到时无论外面务工经商的还是走亲访友的都会赶到,皮影戏开演之前三五天,总要通知亲朋好友来看戏,尤其是新订婚的人家,必须邀请对象过来的,否则,便是失了礼数或是发生了变故,因此,皮影戏更像是一个乡村盛大的聚会。儿时的我一直有个疑问就是为什么热闹的皮影戏要在每年的七月份举办,而且等小麦刚好颗粒归仓后,后来我猜想可能是先辈们为了庆祝丰收的喜悦吧。

皮影戏的举办方通常由两户村民轮流担任,大家把举办者称“盼头”。皮影戏开始之前两天,村民们天不亮出发,敲锣打鼓把庙上的神接回到“盼头”家最好的正房子桌子上。家家户户把提前准备好的水果、糕点、肉等供奉到桌子上,然后大家轮流烧香磕头。完了在村里找个最宽敞的地方搭个皮影戏蓬,我记忆中都搭在学校操场上。

第二天,村民们从外地请来的皮影戏子们来了,那时候把演皮影戏的都叫“戏子”。一般四五个人,里面还有一个女的。不知道是戏中角色需要,还是博人眼球,总之村民议论和关注最多的是女戏子,“啊呀呀”那个女的尽然抽烟;那个女的五十来岁吧、“瞧,打扮的……”因为皮影戏主要是晚上表演,一般表演连续三个晚上再后面紧接着加半天白天,戏子们轮流吃住在村民家,村民们盛情款待。白天好好休息,养精蓄锐,检查按照皮影道具。皮影道具主要是硬纸板或者牛皮羊皮做的,先在纸板上画好各种角色造型,图上彩色,然后裁剪成小部件,把小部件用细线连缀起来,最后用几根细竹竿撑起,这样表演时就能灵活自如。

皮影戏一般晚上九点开始,八点半村口电杆上高音喇叭先播放一段流行歌曲,那时候听得最多的是林翠萍的情网,喇叭上高唱“心茫心茫茫,我的心儿慌呀慌……”,各家各户灯火辉煌,整个村庄明亮发光,老人们提前把凳子拿上坐到皮影戏蓬下,静静等待。孩子们则迫不及待的在戏场里乱跑。喇叭声就是一种气氛和开始的宣布,很快,人声鼎沸,整个村庄被欢声笑语包围,年轻人们都有说有笑,断断续续出场。虽然大家都把珍藏的最美的衣服拿出来穿上,但还是遮掩不住晒得黝黑发亮的肌肤。

“哎……猴哥哥,多、多摘些回来,我老猪等着,快去快回……”,灯光照射下,一块一米左右的白沙布上活灵活现的展示着西游记人物。坐在白沙布最前面的一个戏子不仅手指灵活熟练掌控着皮影道具,嘴里说念打唱,脚下敲打着锣鼓。其他戏子时不时和唱着。他用方言唱的有板有眼,字正腔圆。屏幕前的老人们如醉如痴的欣赏着。女人们,眼睛盯着屏幕,胳膊腋下夹着一大把塑料纸包好的麦秆,草编子在双手间不断的跳跃翻转,一会儿便拉长了几盘。男人们则三个一伙五个一团蹲在戏场墙角下边吸烟边聊天。孩子们在戏场里吃着豆豆乱跑,胆大的时不时拉开戏蓬子把头探进去看一下,做个鬼脸,让其他伙伴羡慕不已。甚至有的把兜里的豆豆抛到其他伙伴身上,然后迅速躲藏起来。

三个晚上皮影完了就是半天白天的皮影戏,白天的叫“日影”,日影都是戏子们免费赠送的。因为是白天,效果不好,黑乎乎的人物大家都不爱看,急切期盼结束,因为结束后就是抢花环节。村民们起前把彩色纸做的一朵大花绑在一根很长很滑的木杆上,然后把木杆栽到戏蓬附近的土里。谁抢手花,谁就是村里最幸运的人。

日影刚结束,说时迟,那时快,所有的人都冲向花杆子,有小伙子刚爬山一米距离,底下人山人海的摇晃木杆,就摇下来了,又爬上去一个,又摇下来,呐喊声,笑声,从村庄东头传到西头,整个村庄热闹非凡。持续几个小时候后,还是大伙儿把花摇下来,最后总有一个抢上拿回家才结束。

最后一次看老家的皮影戏,那是十几年的事了, 戏子们依然鼓乐喧天,白沙布前只端坐着两三个老人。再后来,就是一个老人和一只老狗,最后老人也去世了,皮影戏也就退出了乡村舞台,淡出了大众视野……

今年,县里举办了非遗展演,知道有皮影戏演出,便早早吃过晚饭和爱人领着孩子去看,演出准点开始,舞台前窜动的人也不少,摆摊的似乎更多一些,演出道具比以前的时兴漂亮了很多,演员唱功也不错,再也没有从前那种味儿,看了十几分钟便兴味索然的从戏场里面出来了。

回家的路上,我内心百感交集,莫名的哀伤。是啊,随着信息化浪潮席卷世界,电影、电视、手机占据我们大部分生活时间,各类娱乐项目极尽视听之娱,伴随着农耕文明发展起来的皮影戏,无论在内容上还是表演形式上很难融入现代人的生活,终将被掩埋在历史发展的潮流中,这是不容回避的问题和事实,但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作为几代人的记忆,却只能成为遥远的回忆。就像现在的农村一样,年轻人大都外出务工去了,孩子也转学到镇上或者城里的学校,村庄里只剩下些许老人,,排练整齐的砖瓦房多数十室九空,宽敞明亮的校舍里只有廖廖数人,甚至个别学校已成为闲置房,四周杂草丛生,再也听不到昔日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再也看不到皮影戏的热闹场面,即使逢年过节回家,大家也闭门不出,邻里之间偶尔碰面也仅限打声招呼,没有了往日的热情……喔,挽不回的过去,回不去的童年,挥不去的乡愁。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