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周正海的头像

周正海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2/12
分享

走在乡间小路上

80年代,一条从岜浩小寨途径干洗到牛场的乡间小路,正常步行约需一个小时,小学后半程和初中都走在这条崎岖不平的乡间小路上。

凌晨五点起床洗漱,六点从岜浩出发,把这个时间拉回去用很恰当,可是那时没钟没表,只靠父母听鸡叫次数估计起床时间。俗云:“鸡叫三遍天下白。”在农忙季节,一家人赶时节,早出晚归,疲惫不堪,一觉睡天亮,沉睡误判了起床时间,特别是月明星稀的夜晚,以为天亮了,擦亮火柴,在微弱的煤油灯光前,爮锅爮灶后狼吞虎咽,匆匆忙忙赶到学校,天没亮,原来鸡叫第一遍就被叫醒了。偶尔没人叫醒,自然醒来时,慌慌忙忙背起书包从披着晨曦的茅屋冲出家门,半路上手捧清水在脸上胡乱地搓几下,这一觉就意味着要付出一天步行四小时的代价,因为要回家午餐。每天早起已是一种习惯,迟到不可怕,因为老师了解我,有时迟到深感愧疚和自责。走这条路出发时间不确定,但确定的是走完这条路,从未躲学过。

天不亮,翻过小寨丫口,穿过杉树林,唧唧唧的虫鸣和猫头鹰咕咕咕的叫声,是夜间固有的曲调,喜欢小动物的我见过猫头鹰和许多虫子,尽管猫头鹰的叫声低沉幽深,也不至于让我畏缩不前。不明不白的情况在夜间出现时,砰砰的心跳自然会有的,我估计是野猫、土拔鼠之类夜间刨土的动物,唰唰唰的声音,一定是它们从枯叶上跑过,最诡异的是山腰上有泥土飞下来在树叶上沙沙的响,我估计是土拔鼠又刨土了,我捡起石子,把平时放牛抛石的力量使出来,往山腰上射过去,壮壮胆,嘿,真灵验,被惊动了,山腰上平静了下来。在平时,会听到大人们闲聊一些“鬼撒土”的故事,也会干扰走夜路的抵抗力,不过我从来是不信鬼的,也不怕鬼,就怕心中有鬼。经历了多次的心里抗争和磨练,产生了走夜路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才越走越有信心。

丫口下来,过“石菩萨”后往下走,是一坝稻田,一脉田埂,时而弯曲时而折角,路是那样瘦窄,稍不留神,靠近田边的软泥就留下一个鞋坑,同时也留下一只泥鞋,到沟边用青草洗刷,没人笑的,只有星星和月亮在笑。稻田里叶尖上的露珠仿佛是掉下的繁星,走着走着,读起辛弃疾的词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不知不觉到了玉米地。从只有两三片叶的玉米苗长到比我高的玉米林,我亲眼见证它们的成长,它们也见证我的成长。夜间经过这块长长的玉米林地确实需要一点胆量,眼前黑漆漆一片,伴随着嘘嘘唰唰的响声,就是有人串到身边也觉察不到,真有恶作剧这事,会吓破了胆。茂盛的玉米株弯弯的叶片如镰刀般伸到路中来割脖子割脸,有的轻轻抚摸头发,有的友好的擦肩而过。每次走过玉米林,心跳咚咚,真巴不得农民不在这块地里种植这种高杆的低产量的玉米,这样可以走空旷的路,减少路境的复杂性,当然也只是幻想罢了,毕竟只是早上一段夜路,哼哼小曲就过了,有时和同伴一起讲故事、谈学习不知不觉就过了,下午回来却是一片密密匝匝的充满豪情壮志的富有诗意的“青纱帐”。

穿过玉米林,路程过半,这是一段山旮旯的崎岖小路,高一脚矮一脚。路边的小草长到路中来,在“露似真珠月似弓”的夜晚,有时成了第一个碰落第一滴露水的人。拿起小棒一边拍一边走,不然到学校,那军绿色的帆布鞋一定湿个透,就得忍受湿鞋冰脚的煎熬,遇到下雨天那一定要煎熬的,在中午,冰凉格外牵动神经,吃不到东西,能量得不到补充。住校是奢望,学校宿舍床位也有限。俗话说:“天热热大家,天冷冷自己。”在怕冷的天平上,寒冷总把炎热翘上天。读古文“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一段,眼前仿佛又燃起了一盏油灯。夜走这段路,小心翼翼,昼行此条路,驰思遐想。这段路也是小动物栖居的地方,石块石缝到处都是,记得和同伴见过一条毒蛇,头部扁扁的,昂着头,分叉的舌头闪电般灵活,不紧不慢钻进石缝里。

到了山腰的梁杠上,放眼望去,近处是干洗小寨,远处是村庄、田野和连绵起伏的山峦。下坡拐过洼地,又到一处梁杠上,这里叫庙坡,路边有个庙,庙里有燃过的香桩和没燃过的香柱,就像一丛枯草,香坛周围是香灰,石柱上挂着一条条红布如燃烧的火焰。走过庙旁再下坡,横走一段必经的石板路,路边有个黑洞,洞里能容纳百号人,大洞延伸进去有几个小洞,听说小洞深远,阴森恐怖。每次走过洞口魂不附体,恨不得三步并两步走,可是一过洞口就是陡斜而下的石级,想快也快不了。害怕是因为看不见什么,黑洞洞的。其实走了五六年也没什么事发生,不见什么可怕的东西,过洞口也不过是几秒的时间,这几秒时间几步就跨过,这几秒一直向前走,这几步也一直从未停歇过,从未犹豫过,更不会退缩回家。过了洞口,穿过干洗小寨,波澜不惊,直到学校。

这条乡间小路的故事一生难忘,与同龄好友一起聊天叙旧时,过五旬的年龄依然对这段走读历程记忆犹新。在这条路上,有谈笑风生,有你追我赶,半路上几个趴在草地上讨论题目,有时一边走路一边背背书。下雨天的背影浮现在眼前,在风雨中打伞,一脱手,“降落伞”在空中没停留就翻滚离去,雨衣雨伞是奢侈品很少用,戴斗笠时被风吹得东倒西歪,有时闻到宣纸竹篾斗笠浓浓的桐油味,斗笠兜风携带不便,有时双手把一张四方的透明塑料软布撑在头上,风一吹,远处的同伴说是“风筝”,有时遇大雨,没带雨具就躲在崖檐下,纠结的是上学怕迟到。每天放学回家,虽然饥肠辘辘,但脚步轻盈,好像脚底装上了弹簧似的,被饥饿驱赶回家。

如今,岜浩小寨到牛场的路已变成水泥路,只不过有的路段改道罢了,另一条是改道经小水井小寨的水泥路,时有小轿车、小货车、三轮车、摩托车通过,孩子们上学有的住校,不住校的,家长开车接送,中午有免费的营养午餐,不再挨饿。

 2023.12.10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