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庄振加的头像

庄振加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5/18
分享

石门药香

文/庄振加

谷雨疏落,春风和融,水塘浮萍飘绿了,田间初插的秧苗正尽情地呼吸着天地灵气,满山花香鸟语。

随风潜来的茶香,引诱我们迢迢山路抵达“中国茶叶第一镇”的安溪感德。其海拔1600米,气侯温和湿润,山间清泉甘冽,赤土肥沃,是茶树及各种草木生长的好地方。

端起今年的第一杯春茶时,我们已蜿蜒盘旋了约12公里山路,歇脚在感德镇东北部的石门村一户农家。怡人的茶香在空气中弥漫,轻啜一口,滋味鲜活,饱含整个春天丰盈的味道,涤荡身心。确知从来佳茗似佳人,一口清香悠远,足以回韵一生。

南方有谷雨采制新茶的习俗,茶树经一冬的养精蓄锐,使得春枝芽叶肥硕,色泽更加翠绿;盛传雨生百谷,茶解百毒,谷雨茶清火明目祛邪,喝了可安康长寿,因称之茶药。

如今,许多地方沿用以茶入药的方子,都源自这位祖籍石门村的医神吴夲(又称吴真人、大道公、花桥公等)传下来的。他以医名天下,济人救世,从宋乾道元年至明洪熙元年间,曾先后受敕封十八次,被后世尊为“保生大帝”。清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吴真人祠记》说:“吾邑清溪之山,其最高者曰石门。吴真人者,石门人也,乡里创庙立祀,子孙聚族山下,奉真人遗容”。是怎样钟灵毓秀的山水,孕育出这样的人物?

石门村,别称玉湖,因村口有四块天然巨石构成石洞,可通行人,称之“石门”。巨石上刻有张瑞图的“石门,真人古地”真迹,劲健奇逸。唐末,吴氏先祖从河南光州固始县迁徙入闽,至安溪剑斗,后迁感德石门村,代代繁衍生息。

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三月十五日,吴夲出生于石门尖麓的穷乡僻壤,家境贫寒,当地百姓生活艰苦,缺衣少食。吴夲幼年时,母亲黄月华一病不起,山野乡村找不到可救治的大夫,最终活活看着母亲不治身亡。丧母的悲痛,深深地在吴夲幼小的心灵埋下了立志从医、治病救人的强烈善愿。

山中多虫蛇猛兽,吴夲初拜蛇医为师,辨草识药,采药用药;他聪敏好学,过目不忘,后游历名山古刹,访师学道,医术精进。尤擅长针灸,以五寸铜针循经络选穴施针,兼对症用汤药,或敷涂药草,皆能妙手回春,“如矢破的,……远近咸以为神医”。最受百姓称颂的是吴真人的高尚医德,凡来求医者,无论贫富贵贱他都用心尽力医治,“以济人救物为念”,慈悲诊病施药,救治无数,一生践行着悬壶济世的修道本心。

吴真人结庐的石门尖,有着百花岩之称,层层梯田上茶叶碧波荡漾,与茶树夹杂相生的百草四时绽放着百花的幽香,看那七叶草、白花蛇舌草、接骨草、枳椇子、栀子、覆盆子、石橄榄、金银花……在山涧崖谷随处自由地生长,好多不知名的药草悄悄缀满青山绿水间,闪耀在《吴夲本草》里;清风徐徐,扑面而来的茶香挟裹着浓郁的药香,沁人心脾。草木有灵,虽各有各的秉性,却都不约而同地穿越千年沧桑,带着解除世间病痛的使命,像淡雅的星光一样温暖人心。

吴夲年少时,因避乱随父亲吴通离开石门,迁居到漳州白礁村。据《延陵吴氏通谱·吴真人谱系纪略》记载:“真人避乱居于银同之南,沧海之滨,择白礁结茅而居”,此处后来成了吴真人修道行医的主要活动地点,也就是现在面朝九龙江,背靠文圃山的白礁慈济宫所在地。

吴真人茹素戒杀,不娶妻室,以救死扶伤、治病渡人为平生夙愿。因揭榜医好太后,使得淡薄名利的他从乡间名医一跃成了名扬天下的神医。传说天圣九年(1031年)宋仁宗的母后患乳疾,诊治时太后羞于让人视诊,太医们无法对症下药束手无策,仁宗心急如焚,坐立不安,百般无奈只好张贴黄榜广征良医。吴夲揭榜进宫,仁宗皇帝想试探他的医术,故意将诊脉的丝线先后缚在床脚和猫身上,然后把另一端拉出寝宫外让吴夲诊断,都被一一识破,仁宗才心生佩服,让其诊治。经吴真人一番调治,很快就把皇太后的病治好,仁宗皇帝喜出望外,十分感激,要赐封他为御史太医,留用于朝内。吴真人却心系百姓,起身辞谢道:“吾志在修真,拯救众生,荣华富贵,非我所愿。”,一双草鞋一根竹杖,毅然返回民间。

我有缘结识吴真人,是在泉州中山南路的花桥慈济宫,宫门额上镌刻着“真人所居”,熠熠生辉,为保生大帝生前施药义诊之处。据史料记载:宋仁宗明道元年岁次壬申(1032年),漳泉两地久旱不雨,饥荒遍野,民不聊生。……吴真人运粮接济赈灾;明道二年(1033年),泉州、漳州一带发生瘟疫,染病致死者不计其数。吴真人携徒弟跋涉于泉州清源山、大坪山、麒麟山等崇山峻岭采摘草药,悬壶于花桥亭义诊施药,救人无数,百姓感恩戴德,尊称其“花桥公”。从吴真人弟子带动广大善士献药、施药开始,花桥慈济宫千百年来一直传承着施药、赠药,以至各项慈善活动的优良传统。至今仍保留按古方、秘方制作各种丹膏丸散,作为施赠,老泉州人一定都知道花桥宫自制的金汁、感冒散、风湿散、顺气散、皮肤膏、白金丸、荷叶露、银花露、湿疹露、莲花露、桑枇露…等各种药品。吴真人济世的药香,延绵成泉州人从未间断的人文关怀,深受后世景仰。

景佑三年(1036年)农历五月初二,吴真人外出救治病人,午后回家途经文圃山龙池岩时,看见长满青苔的峭壁上有几株“仙草”金线莲,于是想顺着买麻藤上去采摘,没想爬到半壁,买麻藤被连根拔断,吴夲赶紧去抓旁边的鸡血藤,由于饥困乏力,又手心汗滑,没能抓牢,不幸坠下悬崖,时年58岁。

吴夲逝后,各地“百姓闻者追悼感泣,争肖像而敬事之”,尊为医灵真人,奉祀朝拜,希望这位一心为民的神医能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一瞬千年。今春三月十五,石门茶药飘香,我有幸随团到真人古地,参加保生大帝1042周年诞辰祭祀盛典,两岸三地华人云集,山村车水马龙,香客络绎不绝。

从吴真人纪念馆东侧石阶绕行而上,穿过竹林、茶园、中草药基地和林间摇漏的阳光光影,每登高一步,就更贴近山水深处的那份宁静空灵,远离尘世喧嚣,浮华渐渐褪去,仿佛一切都融进了这片草木间的芬芳,无边的湛然。玉湖殿早在半山腰的拐角处,静静地等侯着我们,缭绕香火为迎接这一刻遇见的欣喜,在流年里绵绵不绝。

站在玉湖殿大埕,环顾四周起伏的秀美峰峦,殿后山势雄伟,清泉飞落,案前山脉叠翠,万物沛然而至,风云激荡,忽有天下自在胸中的感慨。

村主任吴老先生介绍:玉湖殿始建于宋,是吴真人辞世后,石门族人为能让真人魂归故里,将其生前居住石门尖麓的茅舍改建成庙宇;早期为庙不叫殿,明永乐十七年,吴真人显灵治好文皇后乳患,被敕封为“恩主昊天金阙御史慈济医灵妙惠真君万寿无极保生大帝”,并赐金花一对,凤帔一件,赐同等居殿,故改宫庙名为玉湖殿。石门尖陡峭险峻,山路崎岖,族人祭祀非常不便,于是康熙已酉年六月,吴氏第十三世行伍公将其内堀赤血仑的地“付大道公迁建玉湖殿用,另施殿左田租六石,殿右竹林一所为住殿道士斋粮”,详载在《石门吴氏族谱》。玉湖殿曾毁于文革,1981年族人又在原址按明清风格重建,现殿内尚存四枚宋代柱础,一方明朝大书法家张瑞图题写的“真人古地”匾额。

自宋以来,福建沿海广泛流传着对两位由人成神的信仰崇拜,一是海神妈祖天后,一是医神保生大帝,他们生前行善积德,逝后又屡屡显现神迹护国佑民,深受历代朝廷的褒封。“渡海靠妈祖,安居靠真人”,这种不可思议的民间信仰远播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地,汇成了华夏儿女一衣带水的同源民俗文化。

杨志在《慈济宫碑》中记载:吴真人“羽化之后,灵异益著。民有疮痬疾疢,不谒诸医,惟侯是求。……焚香默祷,而沉疴已脱矣”。保生大帝为民众治病除疾的慈济神力,为“民生”“保生”、“护生”的大爱精神,赢得了海内外无数信众的尊崇。

在漫长的疾苦岁月里,保生大帝济世的灵验仙方,广为百姓信奉。生活不可能都充满阳光,人吃五谷杂粮也不可能不生病,或是身病,或是心病,到了玉湖殿,卜求一支药签便是不容错过的要紧事。山水间,虔诚焚香,默默祷告,抽取一签,再三掷杯确认是保生大帝赐你所求的那支红签,古朴的签文穿越时空直达你的内心。到石门,心静了,或许不需药签,你只要深呼吸一口气,处处都有着百草药香。

石门归来,身上总有着若有若无的兰花香气,不知不觉间令人净心欢喜。或许,是心善生香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