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游)
夏日蝉鸣,与文友相约,我再次来到绿树浓荫的永春。溪水潺潺的湖洋,雨后初霁的山色显得更加空濛迷人,云雾缭绕横亘千里,其间有白鹭翩翩飞翔,目光所及皆是人间仙境。南宋理学家朱熹曾多次到访,在“众水会于桃溪一源”的桃源梦乡,留下了“千浔瀑布如飞练,一簇人烟似画图”的佳句。戴云山脉往南绵延全境,群山雄浑,翠峰叠嶂,四季如春,北宋名臣蔡襄誉之:“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序春。”。
地处福建东南部的永春,属晋江东溪上游,自宋迄清,桃溪流域、湖洋溪流域捎放永春、德化、仙游三地的木材毛竹,许多村民靠放竹木排或以竹木排水运货物营生,古时杉竹及货物交易集散地在蓬莱桥的码头,很是繁荣:至今流传着“汪内排篙,汪城猪刀,落后炭筛,许垅菜栽,湖坵石匠,月城石索,清白文桌,排尾筐落,尾坂金镯,龙山鱼垛,程厝尾乞丐婆……”的淳朴歌谣,生动反映了当时各村落百姓生活的烟火气息;现存的宋代古瓷窑遗址,如湖洋镇蓬莱村湖坵山的蓬莱窑、溪西村原茶厂后的溪西窑、龙山村畚厩岭至金鸡亭的碗窑芸窑,无不叙说着当年“无永不开市”盛况。从湖洋溪至泉州约140公里的溪道,沿途密布的史迹连通着海上丝绸之路,更有陶瓷、漆器、铁器、香料、茶叶、老醋等物产,远销日本、东南亚乃至非洲坦桑尼亚等地,成就了永春人能商善贾的“南洋神话”。
从建于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的东关桥(通仙桥)下的汪内码头上竹筏,我们在湖洋溪上逐波悠游,像一群快乐放飞的鱼,相互嘻闹着、高歌着。两岸青山迎面而来,头顶的白云漠漠飞走于蓝天,也荡漾于绿水之中。凉爽的夏风从山涧徐徐吹来,拂过我的发际,随潺潺溪水奔向远方。我在天地间的一叶小竹筏上,望着蔚蓝的天空发呆,高处或许没有鸟语花香,也没有人间守望的美好;想两千年前的江上烟波,庄周老先生是否也曾在这样的小舟上,感慨:“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来过了、将到来的生命如这风如这水。
阳光穿过密林,照见湖洋溪面的微澜,轻柔的水草随波浮动,在清澈溪底的砾石上有鱼群戏逐着梦幻光影。游动的鱼儿呈纺缍形,口有对须,酷似鲤鱼,背部一支倒刺的鳍埋于肌里,当地叫它“黑脊倒刺鲃”;若在漆黑的夜晚,拿手电筒照它,那鱼鳞便会发出闪闪粼光,又叫“光鱼”。这种鱼对居所比较挑,它所喜欢的地方,说明那的水质清新,有活水。阳光下的一切,还是初时的欢喜模样。
都说鱼通人性,而我更觉得人生如鱼;人本然的寻根谒祖,梦回故乡,像似鱼类固有的洄游特性。鱼类每年会定期、定向、集群地通过洄游来完成其诸如生育、成长、索饵、越冬等生命中的各重要环节,“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为种族繁殖延续,它们不怕水急路远逆流而上,千里奔赴它们的原乡,哪怕粉身碎骨也要“鱼跃龙门”。这场景极像中华大地上每年的春运返乡潮,清明时节的返乡祭祖,往来穿梭汇成一汪众星追月的血脉,在种族的基因里世代传承延续着。俗话说:“清明没回来没祖,年兜没回来没某(老婆)”。叶落归根是生命的轮回,所有归来,都是聚积力量为了更好地再出发。
穿过湖洋镇热闹的丁字街,我们沿蓬莱村道向东北走约3公里小路,过一段绿树成荫的斜坡,眼前便豁然开阔起来,那座熟悉的、巍峨的庄府山门大石牌坊静静矗立着,仿佛在悠久的历史中述说着千年荣光。每次回到永春庄氏家庙,我都有种回家的感动。
庄府位于蓬莱“凤来山”平凹处,背靠锦绣山,有湖洋溪多情环绕,右侧山丘称睏牛,左边为对面山,山脉似扶手,前埕抱一亩半的方形水田,俗称“印墩”,“龙手寿土”聚瑞吐秀,青山绿水,从高处俯瞰像只凤凰展翅欲飞。清朝邑人邱人龙游庄氏家庙曾赋《湖阳庄少师祠》:“三台翠堪*,松柏青绵绵。古庙半村路,荒桥群壑烟。斯人竟千古,风雅缅遗篇”。钟灵毓秀的庄府,自古英才辈出,从五代至清登科进士者多达96人,继宋少师庄夏之后,一门出了四状元两榜眼,荣耀无双;繁衍至今的庄氏族人中更是人才济济,不愧“鼎甲世家”锦绣传芳。
漫步庄氏家庙大广场,由西向东依次是少师府、蓬莱堂、庄府及忠应庙等四座建筑,其靠北C位的就是庄氏后人心心念念的庄府,现在所看到的庄氏家庙,为宋明官邸和清代宗祠混合一体的古建形制,几经重建翻修保留至今。2002年庄氏家庙被列为第四批永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自庄夏公开府泉州后,子孙星移,经元至明,永春湖洋庄府故宅早已破旧颓圮。到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吏部尚书庄钦粼倡议重修永春府第,择坐壬向丙兼亥己,名“蓬莱堂”;到清乾隆初(1736年)庄府于旧址建祠“庄氏家庙”,保留古制石基,大梁木构铺架,占地407平方米;同治七年(1868)重修,一块当时立的“奉宪示禁 ”石碑现仍树在家庙前左侧,碑文系翰林院编修、甘肃西宁道台庄俊元所撰,记述了桃源庄氏家庙及先祖墓葬变迁情况,并告示周边居民保护文物之戒例,由当时永春州府所立;至光绪二十三年(1897)庄府毁于火灾,同年复建;民国三十七年(1948)重修;到1985年,以迁居晋江青阳、惠安山腰为主的庄氏宗亲,召集各处庄氏子弟合力重修共建家庙,庄府故居焕然一新。
庄府坐北朝南,五开间二进深,单檐歇山顶砖石木结构,前落三门,呈凹字形;正门两侧壁垛用辉绿岩精雕的花草鸟兽图砌成花框,垛中镶嵌一块八角形的六龙透雕青草石花窗,色彩鲜艳;两旁下壁垛用整块花岗岩板各浮雕一麒麟,左右回头相顾。两侧开间墙壁用红砖砌图,筑在白花岗岩墙基上,红白相间,古朴大方,极浓的闽南风格。左门额匾“锦绣”堂号,右门额匾题“御墨”殊荣。大门前一对石柱镌下了历史的烈烈风云:“自唐代发祥以来,看鼎甲簪缨鹊起蝉联,灵钟锦绣无双地;由闽中著姓而后,任吴齐浙粤支分衍派,本溯桃源总一家”,足见庄氏家族的来源、兴盛与显赫,以及走过的岁月山河。
大门口有对辉绿岩雕石鼓,门鼓石为击鼓、升堂、听政之意,是功名与权力的标志,一般只有衙门或官宦之家才可置立。其鼓面刻螺旋纹,又称螺鼓石,传说如有不忠不义之人进府,门鼓即会警觉呜呜作响。鼓前侧雕饰梅花鹿,右鹿回头俯视,左鹿昂首向天长鸣,我不禁吟起:“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因鹿与“禄”谐音,古人常以鹿象征“禄”,以此寓意升官发财,飞黄腾达。而在庄氏家庙后山的石岩下,有一天然“鹿乳泉”,长年不涸,水洁白甘甜如乳,是庄府的水源活泉。每年海内外的庄氏子孙返乡到此,头等大事就是争饮此泉,甚至要装几瓶带回家,说以前状元都喝这的水,也说喝了这水能中状元。甜不甜家乡水,不论身处何方,故乡永远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心中最温暖的地方。
跨门槛、过天井、进大厅,置身其中,有强大的气场从四面八方袭来。厅堂上奉祀着森公以来的庄氏先祖,并供着庄安世、庄际昌、庄有恭、庄培因四位状元和庄奇显、庄存与两位榜眼的绘像,梁间高悬“状元”、“榜眼”牌匾,令人肃然起敬;单在明清两代,万历、乾隆两朝的150多年间,庄府就出了四状元两榜眼,写下庄氏历史上辉煌灿烂的篇章。“赐第沐皇恩,前少师,后冢宰,五邑衣冠推锦绣;入庙思先德,左三子,右九孙,一朝簪笏半云礽”的石柱楹联在阳光下奕奕生辉,字字光芒耀眼。
千年历史长河的迁徙中,无论分支何处,无论繁盛喧嚣,庄氏良好的家规家训已深深扎根于后辈子孙心底,忠孝传家,书香绵世,精神一脉相承。我再次仰望大厅墙上的“忠孝”、“廉节”遒劲大字时,仿佛听见庄夏公语重心长地讲《课儿说》:“汝辈今日免饥寒之尢,当知自幸,勉力读书。从师长之教,尊敬父母,友爱兄弟,听吾朝夕提耳之诲,将古人所行之事,驯意效学,念念不忘,庶几有所成立,以遂吾志……”。
(春归)
每年春和景明,我回乡祭祖。
位于永春东北部的湖洋重镇,曾是通往省会福州的必经之路。那有我们血脉里的记忆家园,深植故乡的根。千年羁旅客,多少梦魂牵。祖先生活发迹的府邸,后来成为我们常回来看看的家庙,成为后代子孙回溯源头的乡愁。在沧海桑田的变化里,总有些什么是不变的,是天荒地老的;犹如深情的目光,盼望着我们展翅高飞,也盼望着我们倦鸟归巢。
霏霏春雨,像是千年前唐朝末年的那场大雨,中原动荡狼烟四起,百姓流离失所,一路向南筚路蓝缕。原籍河南光州固始的庄森(字文盛,行一郎,父庄国器,兄庄锐)唐咸通六年(865)中甲榜进士,后任黄门都监;唐僖宗年间,黄巢造反,天下群雄并起,官居广州都督刺史的庄森将何去何从?无数个不眠之夜的困惑与内心挣扎。盗贼猖獗,朝廷腐败,民不聊生,或为正义抗争、或为和平奋战,此去必是刀光剑影九死一生。时42岁的庄森在庭院花园徘徊了一夜,发须早已霜白,他望着东方渐起的曙光,喃喃自语道:“抉择难分祸福,但求无愧天地。”。于光启元年(885)正月,庄森毅然策马跟随母舅王潮三兄弟入闽,开疆拓土,功勋卓著。王潮任命庄森镇守桐城(泉州),后森公择居永春桃源里(湖洋)善正乡蓬莱,繁衍生息,为庄姓入闽开基始祖。后梁开平三年(909)“开闽三王”建闽国,广施德政,那时华夏其他地方尚处战乱之中,福建独呈一派繁荣景象;同时又致力开拓海上交通贸易,成为福建海上丝绸之路的先行者之一。
庄森夫人林氏,阃号静素,生四子:庄韦、庄章、庄中(庄寻)、庄申,其四子庄申之后的入闽第八世庄元吉为桃源锦绣本派始祖。湖洋庄府是唐代以来庄氏的主发祥地,以“御墨锦绣”为殊荣,后代裔孙枝繁叶茂,广布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海内外总人口达百万之多,庄姓被列为福建省第20大姓。
乡愁是根跨越时空扯着风筝的线,千百年来不管庄氏子孙身在何处,每年清明微雨含春,五湖四海的庄氏后人都会蜂拥而至,到锦绣山祭祖追思,从登高望远处汲取传承的力量与智慧,从花木蓬勃生机中感悟春归的意义。在先祖携梦出发的地方,看一岁一枯荣的凄凄芳草,看满山涌动的人潮,皆世间匆匆过客,唯庄府原乡如青山不老。而这青山原本也不叫锦绣山,当地俗称“鬼笑山”(鬼岫山),这说来有点话长。
北宋末年,永春湖洋有一白员外过世,他家人重金请了一位“山家”风水先生,望能寻一吉地让逝者安息,也可荫及后代子孙官财两旺,吉祥富贵。这位风水先生每天天未亮就带着干粮出门,翻山越岭,五年间踏遍了湖洋的山山水水,终在湖城村留后角落背后山寻得一宝地。见此山势端庄秀丽,瑞气钟灵,西北石牛山威镇,四面高峰拱照,雄伟开阔,天笔迭峰,左有仙游来水,右有德化来水,双溪如游龙交汇于下湖,似仙人执玉笏;山腰横斜一小山仑,形似“美女抱儿吃奶”,自然天成甚是奇妙。
按风水先生的指点,白家将白员外的尸骨埋入墓穴,怎知连续五天都是头天葬,第二天一早墓葬就被抛弃荒野。大家以为是有人故意破坏,于是风水先生让东家抬来一个大木桶,桶侧钻了孔眼,放在墓地旁。黄昏时,风水先生备好了酒菜,躲进大桶里,侯观外边动静。到了三更半夜,忽然听见有吵闹声响:“这状元地是孝子庄图的,怎能让别人占去!”,白花花的月光下不见一人,风吹树摇沙沙作响,却真真有听到说话声、挖坟和石头的搬动声,白家的尸骨再次被抛弃荒野。风水先生心知这是阎王派来的山鬼护墓,天亮后,便去向白家说明原由,这块风水宝地白家是得不了了,须另择他处安葬。
庄图是谁,家住何处?风水先生四处打听。有一天他路过湖洋街,看见很多人围在一猪肉铺买肉,生意很好,只见顾客说要几斤几两,他便手起刀落,将切好的猪肉包好给顾客,卖肉的人没秤,也没人说要再过秤。风水先生觉得奇怪,上前便问:“这卖肉的,没称,有足重吗?”,只见卖肉人回道:“谁不知我庄图好刀路,卖肉不用秤。”。原来庄图长期卖猪肉,熟能生巧,一刀切下去便是几斤几两,分毫无差,被当地传为佳话。
听见“庄图”这名字,风水先生喜出望外,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便说要买猪腰子,庄图回道:“吾卖肉不求暴利,腰子要留给家母吃”,为试探庄图是否真孝子,风水先生说愿付双倍价钱,执意要买猪腰子。庄图无奈,只好说待回家请示家母,方可决定。于是风水先生等肉卖完,随庄图回家,才知庄图的母亲长期患肾虚病,腰酸腿痛,不能料理家务,家中里里外外的活都是庄图一人承担,有老中医给他母亲开了帖药方,须配猪腰子才会更有药效。庄图为治好母亲的病,天天将猪腰子留给母亲做药引,四邻传颂庄图是大孝子。
风水先生得知后,便如实将山中有处风水宝地的经过告之,庄图(又名庄裳、元吉)母子大喜,择日将庄图父亲的庄观骨骸迁葬到鬼岫山,穴坐辰向戍。葬好当晚,风水先生约庄图说:“今晚咱俩躲在墓旁木桶里,听动静。”。到了半夜,叽叽喳喳的声音又来了,“这是庄图的祖墓,今地归庄氏,我们不必再守了。”,说完便哈哈大笑地走了,笑声震响山谷,从此该山被湖洋人称为“鬼笑(岫)山”。自从庄图将父亲庄观的墓迁葬于鬼岫山后,庄家一切吉祥安顺。
庄夏公给宋宁宗讲“鬼笑(岫)山”的来历时,宁宗皇帝觉得庄夏祖父庄观墓所在的“鬼笑(岫)山”名不雅,为表彰庄夏的治政功绩,便御笔改为“锦绣山”,特荫封其祖父庄观为朝政大夫,其父庄裳(庄图)为中大夫。庄夏是庄裳(庄图)的第四子,于宋淳熙八年以第八名会魁进士,历仕南宋(孝、光、宁)三朝,官至兵部尚书,封永春开国男,赐第桐城,在现泉州的庄府巷,嘉定十七年加赠少师;《宋史》称其“有为之才”,被《八闽通志》列入“名臣”传。因“御墨锦绣”殊荣,庄氏遂改堂号“天水”为“锦绣”,此后凡灯号“锦绣”的庄氏族人都是福建庄姓始祖森公、夏公的后裔。
每年清明祭祖,走到锦绣山门,望着四柱纯色砻石雕琢的华表直上云天,坊顶高悬“圣旨”、“锦绣名山”匾额,左右嵌四面“状元”石匾,雄伟壮观,庄氏族人心中总会无比自豪;见贤而思齐,巍峨山门,无形激励和鞭策着我等后辈仍须继续砥砺前行。看五湖四海的庄氏宗亲汇聚山头,想当年先祖单枪匹马开创的基业,代代薪火相传,终汇成我们今日的千军万马,你能感受到“锦绣传芳一本百枝开万世,桃源衍派五洲四海共千秋”的人丁兴旺。
经过岁月的风,总会留下不舍的痕迹,我们彼此看见了无数的你,而你也成了无数的我们,成了奔涌血脉里的记忆,穿越时光的远洋,抵达并温暖着后人心灵。故乡的山水是一幅水墨丹青,深情并历久弥新,让代代人的心永远挂念着,结连在一起。
再回锦绣名山,再回庄府,溯洄先人最初携梦出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