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彭映水笔名龙头山客的头像

彭映水笔名龙头山客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1/25
分享

站在“水上长城”上回眸

站在“水上长城”上回眸

江西彭映水

这里湖水泱泱,这里白帆点点,这里有满湖的蓼子花,这里是候鸟的天堂。我曾用双脚丈量过这里,时隔60年,辰龙年初,我又重新来到了这里,踏上了鄱阳湖中的“水上长城”——康山大堤。

这里,是赣鄱大地恩赐的一盆清泉。

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从中知晓,鄱阳湖,古称彭蠡、彭蠡泽、彭泽,其湖是由地壳陷落、不断淤积而成。在中生代,受燕山运动的影响,这里下陷成为盆地。至亚冰期结束时,断块上升成型“庐山”耸峙,而盆地内则河道纵横,池塘密布。此后由于冰后期的海侵,整个盆地变成泱泱大湖,并成为长江的宽阔河段。

《尚书·禹贡》记有“彭蠡”,《汉书》则记为“彭泽”。三国时,彭泽分为南北两湖,长江从两湖之间的地峡上流过。后北湖演化为鄂皖交界的龙感湖、安徽境内的大官湖和泊湖。南湖则逐渐南侵,至南朝时湖水直抵新建樵舍附近,使汉初设置的鄡阳县大部分和海昏县一部分被淹没,民间有“沉海昏,起吴城”之说。

鄱阳湖,湖体通常以都昌和吴城间的松门山为界,分为南北(或东西)两湖。松门山西北为北湖,或称西鄱湖,湖面狭窄,实为一狭长通江港道,长40公里,宽35公里,最窄处约2.8公里。松门山东南为南湖,或称东鄱湖,湖面辽阔,是湖区主体,长133公里,最宽处达74公里,湖水北泄长江。余干地处鄱湖东南,属地面积最大,是大地恩赐的一盆清泉。

这里,是梦里水乡耀眼的一颗明珠。

浩渺的泱泱鄱湖,风帆点点,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鄱阳湖,是中国长江流域最大的淡水湖,也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湖水碧波荡漾,秋水与长天一色,然而,这美景背后,却有着一段艰辛的历史演变。

信江西大河,流入余干县瑞洪镇章家湖后,通过牛头山、北口湾北部与抚河和赣江南支来水汇合,因此得名三江口。秋冬季节三江口显露,宿云如墨绕湖堤,黄柳青蒲咫尺迷,行到画桥天忽醒,谁家茅屋一声鸡?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康山河自锣鼓山沿东湖与南疆湖之间,北流17千米至都昌县周溪镇瓢山与饶河来水汇合。南疆湖位于余干康山乡与鄱阳县莲湖乡之间,东湖位于余干县康山乡与南昌市新建区南矶乡之间,均为邻县界湖。

康山大堤以北、大小湖泊星罗棋布,草洲错落其间,河汊湖港纵横;大堤东南,德昌高速、昌京黄高铁从这里缠绵而过,大美鄱湖,成了梦里水乡的一颗耀眼明珠。

这里,是鄱湖襟腰上的“水上长城”。

鄱阳湖里边有多少水,现在谁都不知道。鄱阳湖在丰水期和枯水期的水位差距很大,洪水到来时是一片泽国,因此,鄱阳湖的控制利用,必须在服从长江流域整体规划的前提下进行。围湖造田,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如大禹治水。60年代,为了保护鄱阳湖的生态环境,政府决定在大堤上筑起一道坚固的屏障。

康山原本是一个半岛型的滩涂,三面环水,每个村庄都是一个小丘陵,像一个孤岛,四面环水,鄱湖行船,康山为岸。长江干流共有40个蓄滞洪区,有4个在鄱阳湖区,分别是康山(余干县)、珠湖(鄱阳县)、黄湖(南昌县)和方洲斜塘(新建区),承担的分洪总量达26亿多立方米,其中康山一处的有效蓄洪容积就占了一半,所以备受各界关注。

康山大堤,位于余干县境内,南部以低丘及小隔堤与信瑞联圩相邻。堤体源起康山糯米咀,向东北经梅溪咀、沙夹里、锣鼓山、火石洲向东过大湖口、寿港、甘泉洲至大堤东端院前闸,与信瑞圩隔堤相连,堤线长达80华里,高23米,圩面宽8米左右,堤顶路面于2000年全部硬化成水泥路面,因气势雄伟,被当地人称为“水上长城”。

康垦大堤的兴建,它见证了十几万农民大军,脚踩星辰、肩挑日月,抗严寒、战酷暑,连续三年挥汗如雨,筑堤造田的艰辛历程。康垦大堤,是一部历史的长卷,它记录了人类与自然的博弈,也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调控的演变。

如今,康山大堤已经成为鄱阳湖畔的一道美丽风景线,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赏。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传承这份精神,共同守护好这片美丽的家园。兴建康垦大堤,虽时过一个“甲子”年,但它却给我留下了许多难以忘怀的记忆。

这里,留下了“作玗”人的艰辛记忆。

1954年秋,一次历史上的特大洪水将余干的广大地区变成了一片汪洋。让穷苦不堪的百姓几乎陷入绝境。如何才能脱离洪涝灾害的侵袭?党中央决定自1965年开始在全国大搞农田水利建设。

1966年,余干发动了近20万农民军,于下半年收割完晚稻后就开始“作圩”。在康山“作圩”的日子很苦,披蓑衣、戴斗笠、冒寒风、战酷暑,住临时搭的茅草屋,喝的是鄱湖水,用芦苇秆当筷子,吃自带的咸菜。更苦的是每天要用肩膀扛起一担粪箕又一担粪箕的泥土上堤,光着脚又打滑,用芦苇秆和稻草垫路,也是爱莫能助。

“作圩”期间,那时哪有机械设备啊,全靠人工挑土。双肩被扁担压肿,或起水泡,脚被蚌壳及苇秆划破出血,那都是常见的事情。如果出现“逃兵”现象,那是一件非常丢脸的事情。一块三角红布奖励,就能号召大家争先恐后奋力拼搏。挣得的是工分加红旗,付出的是汗水加表彰。

俗语说:过了三江口,蚊子大如狗。恶劣环境下的蚊子泛滥成灾,夏天晚上睡觉在身边一抓就是一大把。有时,由于泥汗交织又遇阴雨天,衣服难于晾干,多为男性的挑圩人,在返工的路上,索性就赤条条地走回搭建的窝棚。如遇到冰冻,夜间鄱湖风大,穿出土墙外排尿的毛竹管及橡胶管,都会被冻结阻塞。就是在这样一个条件十分艰苦恶劣的环境中,余干人民创造了人间奇迹——建起了如今的康山大堤。

如今,健在的祖辈们已过耄耋之年,最小的也年逾古稀,早已霜染两鬓、不再年轻。“作圩”的父老乡亲,彰显出来的艰苦奋斗精神,感人肺腑,是子孙后代学习的榜样。

这里,是我十八岁情窦初开的地方。

筑堤与建造锣鼓山电力排灌站是同时起步的,我是兴建康山大堤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我原是一名小石匠,1964年参加完了鹭鸶港上兴电排站和李家渡配电站后,65年转到石口电排站,直至1966年才来到锣鼓山水利工地,参与康山大堤的建设,那年我才十八岁。

十八岁啊!是人生最美的年华,犹如清晨的露珠,晶莹剔透,闪烁着梦想的光芒。十八岁的美好年华,我却把它献给了鄱湖,献给了康山大堤。

今天,我告诉大家一组劳动场面,请你们听后不要摇头惊讶。当年建锣鼓山电排站,浇筑混凝土,四把铁铲(锹)一块拌板,按2:4:8比例(即2包水泥、400斤沙、800斤硪卵石)五分钟之内,须“三三九遍”要把砼拌好,一天要拌96板才算完成任务,那劳动强度之大,试问,现在又有谁能想起和做到?

1967年,我被推选为工地出纳兼事务长,这期间有些事,让我终生难忘。一是:有次我从康山银行取款给职工发工资,深夜把营业员多付的一万元钱送回银行,没喝人家一杯茶、没抽人家一支烟;二是:有次与指挥部的沈副政委和十一位工友,从瑞洪租船回锣鼓山,途经三江口遇涨水翻船,与死神擦肩而过。三是:有次我从梅溪咀买了担甲鱼挑回锣鼓山,被一伙安徽佬(顾来挑圩的人)拦在堤上讨钱,无援之下,把身上的钱全往圩堤下抛,让他们去争抢,抢得多的乐得翻跟头,可把我吓了个半死,

那年,我庆幸有缘结识了一位鄱湖渔家姑娘,她名叫吴芬,与我同庚,还有一个比她大两岁的哥哥。其父叫吴流浪,是余干东源吴家人,据说家中存有慈禧太后所赐《五代同堂》贺匾。其父与她兄妹三人,长年在鄱湖以打鱼为生。

有一天,早晨的日头刚从鄱阳湖里爬上岸,门一开,简陋的工棚房豁然亮堂起来了。站在我面前的卖鱼人,却是一位亭亭玉立的小姑娘,清清瘦瘦,长发乱蓬蓬地卷在脑后,水灵灵的双眸下露出两个甜甜的小酒窝。瞧她上身穿的蓝色毛士林褂上沾满了很多鱼鳞,黑色土布裤子卷得高高的,赤着脚,右手握着挑鱼扁担,一头插在地上。她和我说话时低着头,脸泛红晕,左手不停地搓扭扎在腰间的褂子角。

有谁会相信,一个二十岁不到的女孩子,她能挑起一百多斤重的鲜鱼。经过交谈、称秤付钱,我俩算是认识了。可我没想到,由于初次相遇,无意中触电般的一个眼神交流,竟把我的情窦之门给击开了。站在我面前的这位年轻漂亮的鄱湖姑娘,尔后会闯进我生活的驿站。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和她如久别重逢的老友,闲暇之余,我俩在鄱湖嬉戏,穿行在芦苇荡中,有时蜻蜓和蝴蝶也会来偷窥作伴。湖边的沙滩上,我俩背靠背数星星,脚抵脚晒太阳。圩堤的斜坡上,深陷过我俩故意重蹈覆辙的足迹。明月高悬时,一叶小舟在湖水中荡漾,水中倒映着我俩捞月的身影。在开满蓼子花的草滩上,听鹤鸣、与天鹅共舞……

如今,每当我思念家乡的时候,我就会想起美丽的鄱湖,想起蓼子花飘香,想起藜篙的摇曳,想起渔舟的荡漾……命运跟我开了个大玩笑,无奈没有告别的我,离开鄱湖后又身陷矿井八年,几十年都过去了,鄱湖姑娘那秀丽的身影,她对我的好,至今却还一直在纤绳上荡悠悠。鄱阳湖,真是满湖文章满湖歌,让我无法忘怀。今天,我有缘再一次回到鄱湖,重温这里的大美和过往,可让我五味杂陈,百感交集。

这里,一座忠臣庙、藏匿半部鄱湖史。

据记载,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明太祖朱元璋大战陈友谅于鄱阳湖,朱取胜后,为祀死难的将领韩成、丁普郎等36人,于至正二十四年春天,建庙于鄱湖岸边康郎山上。

一走进这座古庙,你就能看到一个个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将军塑像,庙里供奉的是有血有肉,有名有姓,真真切切的人,他们的后代散居在全国各地,每年的农历八月初一他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来到康山忠臣庙,祭奠自己的祖先。

忠臣庙历经六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六百多年的兵燹战乱、六百多年的兴废沉浮,屡遭毁圮,却长留人间。在这里你可以一边观赏,一边回味那段久远的历史。所有的传说都有源头,所有的历史都有传承,这些传说和历史都已经融进了中华子孙的血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对民族正气、对忠诚正义的普世价值观。

至今康山的许多地名,还保留着与那场战争相关的信息:在康山大堤中段内侧的“落脚湖”,就是因朱元璋水军船队在此避风歇脚而得名;插旗州现在是全省最大的河蟹养殖基地,据说当年朱元璋曾在此插满战旗迷惑陈军;锣鼓山是朱元璋设台擂鼓鸣金指挥作战之地,如今这里的锣鼓山电力排涝站,曾留下了我的身影和汗水。

康山还造就过一段“江西老表”的传奇,据说也与朱元璋有关。朱元璋为了报答当年余干陈姓百姓在鄱阳湖之战中的救命恩情,以凤阳老家的娘舅也姓陈为由,许诺如遇事可以“老表”名义直接找他,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江西老表的由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上网查看。

这里,有王勃没见过的江南独秀风光。

康山大堤,是鄱阳湖的“水上长城”,更像一条跃出湖面的蛟龙,见首不见尾,衔远山,吞长江,横无际涯。堤岸边,时而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时而春和景明,浮光跃金,一碧万顷;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鹤鸣响彻云霄。大堤沿线的六边形扶堤水泥块,像一片片铿甲龙粼,连绵起伏,一眼望不到头。在这里,王勃无缘看到,你却可以大饱眼福。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身边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湖面粼粼的水波,像丝绸上的细纹,在船边荡漾,那被船橹惊起的小鸟,正掠过草洲飞向远岸。往远处,颜色一点深似一点,白鹤天鹅飞过天空,云片也悠然地跟着移动,俯视湖心,云影在湖底徘徊。湖中小岛犹如一块块碧玉,镶嵌在湖光之中,显得那样的楚楚动人。

康山因水而兴,又因水而变。如今每到冬季,成千上万的候鸟会来到鄱阳湖过冬。他们在湖边嬉戏、觅食,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由于今年鄱阳湖水位偏低,插旗洲更是吸引了超过几万只白鹤、天鹅在这里驻足。连央视台记者都赶来拍摄宣传,让人仿佛走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伊甸园,这是大自然赋予鄱阳湖的一份珍贵的礼物。

每当夏秋季节,鄱阳湖滩涂上长满的水草,可与呼伦贝尔大草原媲美,那满湖的蓼子花,花朵小巧而美丽,更是天下仅有。藜篙是一种用来充饥的水生芦苇,“鄱阳湖中的草,南昌人的宝”。《我愿把满湖的蓼子花送给你》,不知你收到了没有?

梦里水乡的芡实,又称鸡头米、鸡头子、刺莲蓬等,被称为“水中桂圆”。站在大堤上远远望去,芡实的叶子宛若荷叶,近看像一个簸箩,一片接一片地浮在水面,紫色的、粉色的小花朵或刺破叶子或伸出头来,陪伴在硕大的绿叶旁,静谧安详,美轮美奂,独领风骚。种植芡实,已成为当地百姓致富的一种极佳途径。

这里,江豚湾显露了长江的微笑。

江豚湾,已成了游客的打卡地。枯水期的鄱阳湖变成了茫茫草原,只有少数深港还有流水,但是江豚湾(三江口)最浅时水深仍有20余米,是天然的深水港,温度适宜,饵料多,是每年江豚往来鄱阳湖必经之地。2017年余干县在这里建造了观豚台。

江豚是长江里唯一的哺乳动物,目前只有1000余头,比大熊猫的数量还要少,江豚湾一湖清水得到江豚的厚爱,让康山水域栖息的江豚数量达到两百多头,占鄱阳湖水域江豚总数的一半。当地流传有《江豚献白旗》的凄美故事,如你感兴趣,有空可来找我闲聊。

站在观豚台上,能观看成群结队的江豚,在水中不停地嬉戏翻滚。江豚长着一张呆萌的脸,嘴角微微地上翘,仿佛是一个微笑的孩子,因此被称为“长江的微笑”。江豚的呼吸频率很快,它们只在水面“拱”一下,马上就不见了。如想与这种精灵,实现零距离接触,你只有来到康山大堤,才有机会。

君来鄱阳湖观江豚天使、蓼子花海;看白帆点点、万鸟齐翔;听渔舟唱晚、鹤鸣彭蠡;尝“酒糟窖鱼”、厥鱼炒粉;与鄱湖姑娘对话,与浩荡的鄱湖叙旧,将带给你诗情画意般、粗犷的现代渔猎和农耕文明,让你享尽曼妙的滨湖生活……

这里,梦里水乡大美余干欢迎您!

生在湖滨,酷爱水乡。鄱阳湖是中国的一颗璀璨明珠,康山大堤是鄱阳湖畔抗御洪灾的水上长城,它将成为一座历史的丰碑。

如君想要更多地了解、余干的乡土人情及鄱湖风光,请你来康山大堤走一走,来插旗洲看候鸟,来大湖口看蓼子花,来康山参观忠臣庙。并建议你读一读官正书记的《闲来笔谈》,看一看国家民委原副主任吴仕民先生的《铁网铜钩》,定能使你大有收获。

站在康山大堤上,感受到的不仅是水上长城的雄伟和壮观,更有余干人用汗水和智慧换来的骄傲与自豪。

2024.1.28日 撰于江西余干北门口老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