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战鹰的头像

战鹰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3/30
分享

我的书香情怀

历代词人钟情于春光,点绛唇,虞美人,满庭芳,一萼红;樱桃才红熟,芭蕉又绿了,流光容易把人抛,一片春愁待酒浇。漫步红尘,听风看雨。难得于嘈杂世界一隅,沏一壶清茶润泽心田,读一本闲书自我疗伤,听一场雨落荡涤灵魂;赏一树花开姹紫嫣红。毋庸置言,用书中的文字穿针引线,缝补坎坎坷坷的曲折人生才是沧桑正道。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我的桃花源就是形形色色的书籍。

林语堂先生说:“读书之意义在于开茅塞、除陋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见识、善灵性”。鉴于此,读书成为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天天读、反复读、抽空读;读百家书、读励志书;早起读、午睡读、晚上读;旅程读、如厕读、工作之余读。一日不读书感觉浑身不自在,时间久了,冷落了妻子,她戏谑道:“你跟书过一辈子吧!”我答:“书是冰盒子,你是暖炉子,缺一不可。”从此后,我之于书,书之于我,情分日渐加深。

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开始喜欢读书的了。小时候的印象里,朱自清的《背影》让我感恩父亲。每天放学后,无论早晚都要到村外打猪草,为父亲分担一份家务。鲁迅的《阿Q正传》让我认识了盲目自大又胆小虚荣的阿Q,同时,我深刻体验到了封建社会氛围下百姓的穷困潦倒。我们同情他,期待他的命运有所转变,但是又为最终结局惋惜叹息。郭小川的长诗《北方的青纱帐,南方的甘蔗林》运用象征手法把时空距离遥远的南北方联系在一起,勾画了浴血奋战的革命战斗场面和社会主义建设情景,也引发了对老一辈革命者的深切缅怀。好像是刚入初中,竟不自量力地开始写诗,还寄往报社,当然留下的只是期待和美好、失落与自知。

现在条件好了,纸刊、书刊、电子刊、大小公众号;诗歌、散文、小说、随笔,各种文体任你选择。只要你读过感兴趣的文章,大数据准确给你推送相关文章。一杯清茶、一缕檀香、一首清音,一本薄书。最好外面下着淅沥小雨,或者飘着雪花,或者晴空朗照夜色深沉。在没有一丝杂念的时候读,在没有一毫干扰的环境读。读一段文字记录一下体会,读一个故事思考一下人生,读一个人物,设身处地地沉思:自己有什么取舍。

第一次读《万水千山走遍》,喜欢上三毛,大胆率真,敢爱敢恨,爱不释手竟然忘了学习,数学考试不及格。班主任老师拿出我书桌里的书,戏谑称:“我不反对读书,一个热爱三毛的文科生数学不及格,太正常不过了。”从此,我潜心学习,把三毛放在一旁,把琼瑶抛弃了,把梁羽生搁置一边。期中数学考试得了89分,班级也是前几名。班主任老师又赞不绝口:“读书才能使人长进,要齐头并进发展!”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以为看过的书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然存在潜意识里。在气质里,在谈吐里,在胸襟的无涯。”之后《梦里花落知多少》《撒哈拉的故事》又摆在了床头。当我们独自享受读书的乐趣时,别人看来你是孤独的。但是,生命中所有的灿烂终将用寂寞偿还,孤独前可能是迷茫,孤独后便是成长!《百年孤独》这样写道:“人生的历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人和事。只有那些让我们真正感到孤独的人和事,才能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真正意义!”

书犹如一面镜子,反射出生活的多彩多姿。我看见了《百年孤独》中布恩迪亚家族的兴衰荣辱,理解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奈。我看到了《家春秋》旧中国的没落与腐朽,封建家庭礼教的残酷与黑暗,年轻人的彷徨与抗争。参加工作后,看曾国藩家书,看王阳明传,看国学生活,看稻盛和夫等名人传记。也读网络小说和散文。前者是增长生活的智慧,后者是放松紧张的心情。

在书中,我们可以感受草木情深:“孤村落日残雪,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百草红叶黄花。”可以观岁月静好:“看山看水独坐,听风听雨高眠。客来客去日日,花开花落年年。”可以观斜阳舟横:“一抹斜阳沙嘴,几点闲鸥草际,乌榜小渔舟,摇过半江秋水。风起,风起,棹入白苹花里。”可以极目楚天舒:“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可以叹山川巍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可以领略坚守信念的魅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为官者皆师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民者都宠儒《孟子》:“老吾老以及他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024-3-26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