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深知夏深,仰看天离离。清酣暑雨不缘求,犹似梅黄麦欲秋。夏至节气,攀升的温度,酷热的阳光,突如其来的阵雨,勾勒出夏天的模样。在漫长的夏天,我们普遍感觉食欲不佳,吃些什么成了生活的主题?绿苋菜红西瓜,一红一绿防苦夏。苋菜源自印度,以此煮粥,一锅清水白米染成桃红色,淡淡的苦涩而不腻,分外清爽。小时候吃出一嘴胭脂红,舍不得擦嘴,童趣跃然。“六月苋,塞鸡蛋;七月苋,金不换。”苋菜对老少皆宜,适合夏至调理脾胃。
长夏消暑,当属西瓜。西瓜和苦瓜是瓜中翘楚。西瓜由丝绸之路从西域传入新疆,物美价廉,水分充足。从文人贵族到贩夫走卒,人见人爱,爱不释手。抱着一块冰镇大西瓜啃得满脸汁水,只顾惬意开怀,雅俗之说早已抛到九霄云外了。不乏古代文人骚客对各种瓜果进行品评,佳句不断。如果把冬瓜、西瓜、南瓜、北瓜的所有诗句加在一起,西瓜当属名列前茅。范成大的“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方一夔的“恨无纤手削驼峰,醉嚼寒瓜一百筒。”《诗经·七月》记载: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
虽说夏季漫长,不宜长久外出,但也不能没日没夜地把自己关在屋里吹空调。我们要保持神清气爽,精神饱满,培养乐观健康向上的兴趣,利用早晚时间进行适当锻炼。《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秃穿犊鼻迎风去,横坐牛腰趁草行。小时候没有空调,玩累了就在院子里草席上或木床上一趟,酣睡中编织美梦。身边,母亲摇一把蒲扇驱赶蚊虫,母爱的光辉让月华失色,悄悄隐退。夏夜更深,母亲倦了,猛一低头打一个激灵,继续摇扇。午夜时分,父亲俯身抱起幼子,放回屋里炕上,以免夜露着凉。那个小心翼翼,生怕打扰了孩子的好梦,其拳拳情怀当铭记心头。也许睡梦中有感知,就是源自那份亲情和信任,从来没有睁眼多说一句感谢的话语,现在想起来,我亏欠父母的太多太多,还没来得及回报,他们就已走远。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火轮渐近暑徘徊,一夜阴生夏九来。我国民间习惯将五天称为一候,三候为一节气。夏至分三候:一候鹿角解。雄鹿的角前生属阳,夏至日阴气生、阳气衰,故鹿角开始脱落,雌性麋鹿属阴,故冬至日脱落;二候蝉始鸣。雄性的知了感受到阴气,便鼓翼而鸣;三候半夏生。半夏属阴,是适合在仲夏的沼泽地里生长的草药。这里,我们不得不叹服老祖宗的智慧结合了天文、地理、动植物生长等诸物象规律,可谓集气象、物候、天体演化之大成为一体。
孩子们喜欢在夏日的傍晚冒着被蚊虫叮咬得奇痒难耐,去密林中捉破土而出的蝉。看着满满一瓶子胜利果实,一步一跃地跑步回家,洗净放在油锅一炸,白浆爆汁,蛋白清香四溢,外壳酥脆,幼童唇齿留香。成蝉的成长要经历十几年隐遁土地爷的艰辛历程,我想没有人问津。
自17世纪中叶开始,科学家对蝉的生命周期困惑不已:幼虫在地底生活13—17年。然后,在夏天短短数周内上树、蜕皮、成虫、交配、产卵、孵化,再钻回地底,等待下一个轮回。据说,这种周期蝉善于利用资源脉动影响环境,控制鸟类数量。奉劝天下父母,不论蝉蛹蛋白多么丰富,我们还是要手下留情,再造一个清新亮丽的自然环境。听鸟鸣,看花开,赏雨落,漫步林荫,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自是妙不可言。
稻花如白练,荷花别样红。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夏至作为节气,纳入了古代忌神典礼。周代在夏至忌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麦收之后,农人为了感谢天赐丰收,祈求秋日结出硕果,举办隆重的“过夏麦”活动,是古代夏祭的遗存。而妇女们互赠折扇借以生风,互赠脂粉驱赶浊气,沿用至今。至于麦粽、夏至饼和夏至面,有尝新养生的寓意。夏季心阳最旺,养生先养心。中医理论,四季消长变化和五脏功能活动息息相关。
从人文风情到饮食文化,夏至凝聚了我国丰富的文化底蕴,在几千年农耕文化的交织融合发展演变中,节气的意义得以更广泛地发挥和拓展。
2024-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