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鹏的头像

杨鹏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8/28
分享

塘 背 坡 遗 梦

文/杨 鹏

㵲水汤汤,秋蝉哀鸣。

一场交通意外事故,镇远县文联二级主任科员杨勇的艺术人生定格在2024年8月23日10:22分,年仅59岁。突闻噩耗,我心中的痛苦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仿佛整个世界都崩塌了。这种心情便在杨非木老师笔下的《秋蝉》中“秋风何事恁伤情?且听枝头痛别声。我谓来年能再见,蝉言再见是来生。”的诗行里找到寄托。毕竟镇远文艺界陨落了一颗闪耀的美术之星。

镇远县㵲阳镇两路口村有一地名叫塘背坡。塘背坡空气清新,绿树成荫,山峦叠嶂,连绵不绝,一片绿色的海洋向天边延伸,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恢宏与宁静。我的同事杨勇就长眠于这里。站在塘背坡坡顶,眼前枯黄的包谷杆在秋风中哀嚎,似乎在述说着秋天的凄凉,我不由感叹,一切已不再如从前那般美好。

眼泪不会淡忘记忆。我和杨勇从相识到深知已有二十多年。杨勇就读于黔东南师专油画专业,系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黔东南州美术家协会会员、镇远县美术家协会会员。他自幼爱好美术,1986年毕业后,先后从事美术教育和科普画指导工作,被辅导的中学老师和机关幼儿园的美术老师多人获省级二等、三等奖。2014年调至镇远县文联专门从事《㵲阳河》内刊杂志美术编辑。2021年11月,我从县委宣传部调到县文联工作后,我们之间的艺术思想火花碰撞更加频繁,我为杨勇用独特的方式传递的情感所触动,激发了我对生活和世界的热情和好奇心。在工作中我是领导,在生活上他是兄长,我们无话不谈,亲密无间。有时他创作出来的作品,由我来写文案。相反,有时他热心地为我的文章提出修改意见。“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创作意念时而在深夜交流、时而在午间畅谈,总是意犹未尽。比如:“峡谷幽深、空旷。狭窄的河床,让人似乎难以找到远行的归宿。湍急舒缓的河水与鹅卵石相互撞击,携手鱼儿欢快的跳跃,一起流淌在岁月的长河中。”杨勇的文学意境植入了我的散文《铁溪流韵》中,让山、水、情融为一体,艺术想象力更加丰富、文化韵味更加十足。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是我们交流最多的话题。我记得刚到文联时,仅仅认为杨勇只是一名普通的驾驶员,后来才发现他在美术领域有一定的造诣,于是我和班子研究决定腾出一间15平方米的办公室来作为他的创作室。小空间做大文章。这些年来,杨勇早期研习西画,后来痴迷于中国画,尤喜山水,并善于在山水画中融入西画技法,其画面内容广、画风细腻悠长,兼具西画的光影及立体感的特点,画面效果别具一格。《青阶宫墙锁古韵》《远山近树桃花 轻舟栈桥人家》《喜上眉梢》等一批有思想、有筋骨、有温度的美术作品,既写满了他的精彩艺术人生,又张扬了他的胸怀大志。比如:《山在云中漂 人在画中游》这篇作品,记录的是我和杨勇在青溪镇红光村轿顶山遍访脱贫户时拍下的瞬间记忆,至今难忘。在村庄的晨曦中,我感受到了一种与城市不同的生活气息,那是清新、自然、宁静的氛围。在村庄的羊肠小道里,我更深入地了解了乡村,也结识了那么多可爱的人。《山水福地 秘境孟了》的优美画面,水波轻轻荡漾开来,闪着层层的光,我在这里看到自己童年模样。《㵲阳泛舟》这幅作品严格尊重客观现实,且在运用艺术语言时,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贯穿了杨勇强烈的真挚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再现了㵲阳河的“雄、奇、秀、幽”魅力。古巷道里的青石板、古墙、青砖黛瓦在他的《幽巷追云》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细品佳作,如身临其境,“穿行于古巷道的青石板,触摸古巷道的墙门,如同穿越时空隧道,淌过春秋,跨越先秦;如同走进了‘文化迷宫’,悠悠岁月的沧桑在我心底涌动。”

有一种精神力量,让田园乡愁走进群众内心深处,在群众中产生文化价值上的共鸣。在和美城乡建设中,杨勇主动请缨,引领文艺志愿服务队开展以“簸箕画+”为主题的文艺采风创作活动,用簸箕画的表现形式反映出乡间韵味的艺术价值。簸箕画涵盖镇远基层党建、人文山水、特色产业、民族风情等元素,独特的艺术风格、丰富的创作题材,鲜明的绘画色彩,构成一幅体现美好生活与传统艺术,并充满田园诗意的幸福和美乡村画卷。

杨勇对生活充满热爱,他经常提醒我每天坚持吃一个苹果提高免疫力、预防便秘、美容养颜;每天适当喝点醋提升食欲、解腻、消食......杨勇善于思考人生,善于和时间赛跑,善于借景抒怀,从他的朋友圈里可以找到答案:“写生创作只要能放松心情,其他的皆为浮云。古城处处是看不完的美景,时间不够用,只好去梦里偷一点。走进绿水青山,感受乡村宁静之美。”

“昔往矣,杨柳依依”。生活,一边怀念,一边继续。我将提起诗歌的灯笼为他点亮灯盏,把他的倩影画在塘背坡的山顶,用爱画一个温柔可爱的他,把幸福的笑容定格在我心里。我对杨勇的思念,如同天空中永不熄灭的星辰,灵犀间,仿佛在耳畔低语。“千里来龙归此地,万年富贵在其中”的英灵常在,鉴我此心。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