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朱慧彬的头像

朱慧彬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6/22
分享

等春来

梅妈是鄂西山区一苗家村寨的菜农。老俩口以种菜为营生。山区地少,老俩口没事便在寨里寨外转悠。兜兜转转中那些坡上坡下、角角落落失耕的小荒地,便有了新主人。一锄锄地挖开,一滴滴汗水灌溉,一担担有机肥滋养,先是玉米、大豆,然后是萝卜、红薯。一年一年换着种,贫地成了沃土。如今寸草不生的荒地开满了花,挂满了果,生机盎然。梅妈皱纹如菊的脸庞便像初开的金盏花般热烈红火。

往常的一天,梅妈午后会在菜地采摘,晚饭后便将采摘的蔬菜理清洗净,分成一小捆一小捆,然后用一根根稻草扎牢绑紧,装进篮子里。为赶上早集,抢个好摊位,卖个好价钱,梅妈往往凌晨四五点钟就得起床,挑着一百多斤的菜蓝子上路,一直卖到正午才折返。通常一担菜能卖上几十块钱,偶或口袋里能揣上一张大团结,那脚步便会轻快许多,且逢人便是笑。

可现在,梅妈坐在门槛上发呆。她一闲下来腰腿痛的老毛病就会复发。这个春节,女儿梅朵一家三口因为疫情阻隔在路上。老俩口只能与一条大黑狗守着一张火锅桌与一台电视机过新年。他俩遵守寨上的规定——不拜年,不串门,不聚会……

不下雨时,老俩口活动半径会大些,屋前屋后、菜畦、鸡圈;下雨时,便只能宅在家,楼上楼下来回转悠。

转来转去,梅妈就会被老伴数落。“你瞎转个么事?你转,女儿、女婿、孙女就能回来?”

于是,梅妈便躲到后屋去烤火。屋外有雪在飘,她担心女儿、外孙女们。同样是隔离,她觉得自己比住在单元楼里的城里人要幸福多了,比关在酒店隔舍的女儿们安逸多了。梅妈拿着老人机一遍遍地瞅女儿梅朵的电话号码,手指动了动,就是没有按下拔号键。一天打几次电话,说来说去还是那几句,她怕女儿烦。

眼见立春、雨水已过,接着就是惊蛰了。昨晚后半夜,第一声春雷已经响过,蛰居的动物们怕是已经醒来,油菜的嫩茎儿高过了膝,香菜株株葱翠欲滴,接着便是蛙鸣虫叫布谷催——又到春耕时节了。

眼底的小县城不过半小时脚程,却仿佛千里之隔。封城封村封山封路……地里的菜送不进城,城里的人吃不上她种的菜。蔬菜在地里一天天老去,宛如老去的青春,她瞅着心疼;老伴秋天做的冠心病心手术,现在还没有复原,吃的药也断了些天了,她瞧着心痛。这该死的疫情什么时候能结束呢?

老伴抽了一口烟,看着电视不言语。

国家处在抗疫的危难时刻,四万医疗队、一架架满载医疗物质的专机,一车车生活救援物质,从祖国四面八方汇集重灾区江城武汉,身在鄂西疫区,作为村寨退下来的干部、老党员,他知道轻重。

老伴打量着菜地里嫩绿的菠菜、茼蒿、蒜苗、韮菜躲过寒冬的风雪,沐浴在早春的日光时,蹭蹭蹭地长高,他便欢喜得想啜口包谷酒。他琢磨着,是时候与村寨的干部们合计,将自家种的几亩菜捐出去,捐给重灾区的城市居民。只是,他在考虑如何向梅妈开口。更重要的是,新上任的支书可是个大学毕业刚回寨的女娃娃呢,他一把年纪又是老村委,如何向娃娃书记开口?

梅妈知道了老汉想法后的第二天,她望着日益温暖起来的天空,说了句,“春来了!”随后,她拖着老伴越过一条条挖断的山路,进了村寨委的大门。

这是他俩30多天后第一次出门。

他们的身后,菜花黄,蜂蝶成双,山楂树正在抽芽。

梅朵现在挺后悔的。为什么当初要回来?回来也就算了,为什么从武汉转车??从武汉转车也就算了,为什么没赶上老公坐的那班动车???结果她被隔在了武汉,等她重逢的老公与九岁的女儿小朵被隔在了宜昌,而他们的目的地是鄂西老家。

她想,自己当时是不是太激动了?老公从工作地广州返回福州的家休整不到一天,便带着小朵出发了。说好等她们到了武汉,自己坐飞机过去汇合,然后去宜昌开亲友小车回家。可她却失约了。

主意是她出的,票是她在网上抢的。等她赶到武汉,听到封城消息的那一刻,她真想搧自己耳光。

回家前一个多月,就听到武汉同学透露疫情,建议她不要回来,可她没听进去。她想,年迈的父亲重病未愈,没准这是他在世上的最后一个春节。可笑的是,梅朵不知道现在这样算不算回乡过年:回家团圆变成了三人两地,“隔舍过年”,而老家还在远方。

在酒店隔离的头几天,心里真难受。“隔舍”是当地防疫工作组安排的,每人一个标准间,十多个平方的空间,不能上楼也不能下楼。每天除了盯“抗疫新闻”,看滞留在汉的网友留言,就是盼数据回落,盼救援早到,盼城门早开,盼能出去走走,那么一小会儿。可每天都是失望。

梅朵与滞留在宜昌的老公、女儿视频。上四年级的女儿小朵听说学校延迟开学,必须在隔舍上网课,心里老大不乐意。酒店WIFI使用人数多,信号不好,常常中断。小朵便抱怨她没让带课本、练习册。隔舍没有电脑,没有打印机,商店没开买不到学习用具,听不懂老师的讲解,小朵也抱怨。不会做的题请教爸爸,爸爸也不会,还天天让她洗臭祙子,小朵便忿她。

老公呢,倒是没一句抱怨的话,可是她却看到了老公的沉默。要复工了,老公滞留重点疫区,无法顾及在广州的生意。老公在广州与人合伙做家俱生意,年前市场行情本就不好,疫情一来,资本压力更大,公司怕是要重组。

还有等他们回乡过年的父母亲,一天三个电话——“娃呀,你们啥时回家呀”……

每次视频,梅朵都要跟老公、女儿说三遍“对不起”;每次电话,梅朵都要跟父母再说三遍“对不起”!梅朵要崩溃了。透过窗玻璃打望这座正在蒙难的城市,像极了美国大片《生化危机》里的情景:高楼肃立,店铺紧闭、大街空旷,步步惊心,偌大的城市只有呼嘯而过的风。如果没有阳光爬上窗棂,没有按时亮起的灯火,没有月影惊扰夜梦,她甚至怀疑自己真实的存在。

答应给父母带的药、营养品、新衣服还装在自己行李箱里。答应了陪女儿上朝阳观拜“孔圣人”,答应了老公回乡为女儿办场生日宴,答应了陪腰腿痛的母亲去检查一下身体,带老父亲去州中心医院复查,答应了医院领导回乡过年只需四五天……结果?结果这些承诺恐怕都无法实现了。春节假期早过,疫情仍未结束,离汉通道仍在封锁中。她不知道,武汉解封后,是该继续未完的行程,还是返回福州单位上班?

大年初一,梅朵看到网报,因封城而滞留武汉的千位外来者为省钱,有人睡火车站、地下停车场、地下通道。在救援未到前,这些素眛平生的人们用组建微信群的方式来温暖彼此。

大年初二,她在朋友圈里看到病人家属向拿不出床位的医院医生、护士们下跪的视频——“医生,请救救我们!”那一声声凄厉的呼喊让她流下了作为一名医者悲悯的泪水。那个时候一张床就是一条命!

2月5日,武汉开建方舱医院,看到方舱医院患者在医生带领下跳起广场舞,梅朵笑了。她不知老公与女儿以及等她回家的父母会不会同意,她要加入到医疗救助志愿者行列去。她做了决定。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说:“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一场大疫情,让寻常生活变得异常珍贵。她是湖北的女儿,又是一名医者,她责无旁贷。她想,多一名像李文亮那样有良心的好医生,鼠年春天就会早些到来。因为,病人的春天就握在医者的手心里。

小朵是带着无比兴奋的心情拥抱鼠年春节的。

她很快要十岁了,却是第一次去妈妈的故乡,可对外婆家她并不陌生。她听爸爸说,妈妈是苗家女,是在鄂西山区吊脚楼里出生,长大的。外公是个颇有名气的老木匠,又曾是寨子里的共产党员,发家致富的领头羊,盖楼自然颇有讲究。

外婆家的吊脚据说楼依山傍水,盖了三层。楼的一面连石倚山,另三面临水腾空,靠大柱子支撑。一层两间关牲口,养家禽,放农具与杂物。二层绕楼曲廊与栏杆包裹着三居室;三楼两大间是妈妈的闺房与书房。楼四壁用杉木板开槽密镶,全榫勾连,桐油漆透,丝檐走栏,优雅宽绰,美不胜收。

妈妈是医生,是天使,小朵想,孕育天使妈妈的闺房一定装满童话。

妈妈说,她的故乡漫山遍野生长着山楂树与野樱桃。春天,白白的小花瓣慵懒地开满枝头,一大片大片的簇拥着,如满噙香气的云朵,浮在春风微澜的空气里,贮立在弯弯的山道上、悬崖边,瓦舍前。忽然间你转身,它便安静地等在那儿,像一位等待已久,等你归来的恋人。

小朵想,如果自己的十岁生日宴能摆在山楂树下,或者樱桃树下,那该多美。她给外公外婆分别画了一张肖像,当然是那种有着动漫色彩的。她还为外婆织了一双手套。此外,她答应教外公外婆玩微信,玩抖音直播……她能想像那刻外公外婆脸上的表情。

可小朵没想到,一场疫情,让她与妈妈以及妈妈的故乡生生地隔离。她与爸爸呆在酒店的隔舍里,想妈妈,想大病未愈的外公以及盼他们归乡的外婆。

她与爸爸,每天盯疫情数据,哪里升了哪里降了,别人可能只需盯一处,她和爸爸要盯三处——武汉、宜昌以及妈妈的故乡。

她在隔舍里上网课,没书桌,没教科书、没练习册,没电脑与打印机,开始她很有情绪。可当爸爸用手机下载好学习平台,和她一起蹲在地上学,趴在床上写,伏在窗台上抄时,她觉得也挺有趣的。不会做的题,爸爸查完“作业帮”再教;没有娱乐活动,没法上体育课,他们便比赛背唐诗宋词,一起做TABATA训练。一段时间下来,虽然父女俩变成了斗鸡眼,可抗疫的意志提高了。

每次,小朵与妈妈视频,听到妈妈说“对不起”时眼眶里隐忍的泪水,小朵就后悔自己的不懂事。其实,妈妈不容易。

爸爸呢,长年在广州工作,一年与她呆在一起的时间不过月余,以前总觉得自己像个没爸的孩子。可看着爸爸老着脸向酒店领导申请学习用具,申请办公网络,帮她抄错题、读新闻、讲故事、洗衣服、暖被子……一个大老爷们,上不了班,赚不了钱,还得听她抱怨。若是自己晚上踢被子,打喷嚏或者咳嗽两声,他便格外紧张。小朵每次在隔舍里洗澡,他都严阵以待,鞍前马后地伺候。住在隔舍,怕着凉、怕感冒生病,怕与人接触,怕感染新冠肺炎……一旦隔舍出了一个确诊者,那么整个隔离酒店的长辈们便会彻夜难眠。其实,爸爸也不容易。

小朵觉得,爸爸破天荒地陪伴她这么久,虽然因了这场疫情,但能与爸爸共度危艰,感受缺失的父爱,她心里终究是暖的。

当听到妈妈要参加当地抗疫医疗救助当义工时,小朵既担忧又自豪。她想,若是解封了,她最大的愿望是和爸妈一起继续这段未完的归乡旅程。但愿那时,东风正暖,桃李未落,樱桃正红,世界安好!

      (《等春来》部分内容发于《莆田晚报》2020年3月9日)

3979字

个人简介:朱慧彬,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工人日报》《福建日报》《浙江日报》《中国文化与产业》《中国青年》《延河》《唐山文学》《福州文学》等百余种省级以上报刊杂志。获“首届全球华人散文大赛游子吟·孟郊奖”;第五届全球妈祖文化征文大赛一等奖。著有散文集《让我路过你的世界》等。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