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朱钟昕的头像

朱钟昕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12/21
分享

沙店传奇

沙店村,像一幅古朴素雅的画,既给人以质朴,又让人深思;沙店村,像一段古今传奇故事,既有戏文,又有真实的奋斗精神;沙店村,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静静地坐落在太平山脚下,沙店河“桥屋”两岸的地方,寻得一方乐土;沙店村,承载着多少回不去的往事;沙店村,是一抹挥之不去的乡愁,是远方游子无尽的思念与牵挂的地方。

我的故乡是湖北省通山县洪港镇沙店村,它是一个山青水秀、美丽富饶的村庄,是一个有着两千多人口的大村子。2017年2月,被湖北省环境保护厅命名为2016年度湖北省省级生态村。

沙店的街道不大,它被沙店河一分为二,一头连着小学,一头连着中学。这条老街大约有两里多路。老街自然就老,老得有不少年岁了。据村里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说,沙店街是后于沙店梯田的。当然,沙店梯田的年头就很早了,它源于宋朝,一位道行高深的道长在附近的太平山修炼,人们纷纷慕名前来,逐渐在此繁衍生息。最初,有许、邱、吴、庄四姓人开始开垦梯田,后来随着人口越来越多,梯田面积越来越大。迁居过来住的人多了,就行成了街道,只是没有如今的规模。这样大致算来,沙店街恐怕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不然,这街上怎能有那么多动人的故事呢!

沙店,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就有“小汉口”之美誉,当地造纸业很发达,民间业主王耕菁当时就在武昌、汉口置办了多处商铺,销售竹制土纸。至今,那些用水轮车带动的大石碾子,还在诉说着古往今来的风流韵事。

还有八十年代初王次荣在沙店街创办的大理厂的花岗石,就曾经畅销全国各地。沙店的大理石,可以说带动了一方经济,富裕了不少人家,而且造就、锻炼出了不少生意场上的老手。

早些年,老街也是盲人算命,讨生活的好处所。还有江湖艺人,玩杂技的宽敞热闹的好地方。还有从外地辗转进来唱猴戏的戏班子,猴子能学着人们踩高跷,在燃烧着的铁环圈内跳跃,穿梭。 这些玩皮的猴子懂人性,它还故意吓唬孩子,一直逗到孩子哇哇大哭为止,惹得男女老少捧腹大笑。当然,说归说,笑归笑,行走江湖的可忘不了收钱。人家见好就收,双手一揖,草帽一端,说:各位大爷大妈、兄弟姊妹们,行行好!看在耍得好,猴子卖命的份上,给几个赏钱。俺出门在外,风里来雨里去的就图填饱肚子。听了这软耳根的话,那些大妈大伯们就心动了,伸手开始摸裤兜了。

沙店街最热闹的时间,就是逢过节的时候。那些唱采茶戏的班子,玩狮子灯的武术队,还有打鼓说书的艺人,真是给老街带来了新意,带来了灵动,更添了情趣。

在老街连接沙店河面上的“桥屋”还是生意人摆设摊位的好去处,常见卖针头线脑的卖货郎的摇鼓声,还有补锅补盆的咚咚声,修鞋修伞的吆喝声。还有,翻山越岭爬过太平山的江西老表们,都在老街上的店铺上,一担担,一包包的小百货往山背田坵上挑。

说起这挢屋来,可真有道不尽说不完的话。听老人说这座桥屋是沙店的一位王姓财主捐资修建的。这座桥全长二十多米,宽一丈余,桥面柱子擎着人字形屋顶,屋顶上盖着青黑色的瓦,桥两边装有一米多高的长木栏杆,两边桥廊都做有长长的木凳供人休息、娱乐,做小买卖。

沙店老街,在我们这些山区孩子们眼里,是多彩多姿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老街成了家乡人民精神的象征和感情的寄托。

沙店,曾经出现过不少的传奇性人物。远了不说,就在解放前后,出门扛过枪,打过仗,负过伤立过功的人就不失为少数。当然还有抗美援朝,渡过鸭绿江的战斗英雄。

1932年10月,鄂东南道委迁至沙店老街,与沙店人民一起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把满腔的热情献给了伟大的革命事业,也为我们这些后辈们做出了好榜样。

沙店不但有从军报国的人才,还有不少拿笔杆子,为家乡人民奉献青春的文人。像通山县电视台台长陈金水先生就是土生土长的沙店人。陈金水老师可不简单,他退休后,于2017年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了《岁月如湮——金水作品选》一书。陈金水老师,在文化这片沃土上,辛勤耕耘了40个春秋,堪称我县文化界的一员老将。

还有,像王贤良和陈洪金,以及朱细典、朱必交和王能光老师等等都在沙店中学,挥洒过自己的心血和汗水 ,还有后来的一批又一批的为教育事业,而奉献青春的莘莘学子们。大伯父朱璧昌就曾经在部队扛过六年的枪,转业后他便投身教育事业。他还在这条街上的沙店中学当过校长,可以说他是一个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人。退休后他就一直住在沙店街上,每到想家的时候,我便会回来走走,看看他老人家。

沙店老街,有辉煌的一面,也有普通的一面,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儿时常见老街上人流不断,乡村百姓迎着初升的太阳下地干活。有肩扛犁头,手拿锄头镰刀的,还有赶着牛,一声声“哞、哞”悠长不变的声调,响彻在老街。还有在街边洗头梳发的老人,和那追赶哭闹的玩童……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乡村生活画卷。

八十年代初,我就在这条老街的中学读书。放了学,经常沿着老街到供销社去玩。这条老街自然就成了我经常玩耍的地方,在老街上认识了许多人,看到了许多事,增长了许多见识。九十年代初我还在这条街上开过两年的小卖部。现在想来,也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说实话,我与老街确实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它是我曾经留下梦想的地方。

八十年代末,老桥屋拆了,建起了钢筋水泥桥。大桥竣工之日,两岸鞭炮齐鸣,锣鼓喧天,街头连唱三天大戏。一夜之间,老街就变成了一个“新街”,变成了一个偌大的集市,吸引着十里八乡的人前来赶集,从老街东头到西头的摊位总是摆的满满的。人来人往,好不热闹。我的五叔带着五娘,也在这条街上开起了卖小百货的店铺。五娘嘴巴甜,货真价实,店内自然是人头涌动,财源滚滚啊!

在沙店,村民们热议的一位“70后”党员王有文放弃在河北保定稳定的事业回乡创业。王有文是土生土长的沙店人。他早年外出打工,积累了一定财富后,在河北保定创办了自己的企业。

2013年春节过后,王有文回乡总投资3000万,占地70多亩的通山志腾拉链有限公司成功投产后,该公司安置了上百名留守妇女和农民工就业。沙店村村支书王义贵说,这几年,在厂里打工的村民有几十家建起了楼房,还有不少人家也买了小轿车,村民就近打工不仅挣了钱,还照顾了家庭。

王有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作为一名党员,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全村人富了,才是他的终级梦想。

王有文还说,他公司最大的优势是产品不愁销路,目前已出口土耳其、埃及、南非、印尼和日本等地。

像他这样实打实带富一方村民的企业,在我们沙店村走出去的还有很多。

还有,光着屁股在沙店街长大,后来成了天助网董事长的王学兵,就是一个通山县家喻户晓的爱心企业家。王学兵一直心系通山发展建设,多次回乡投资、捐款和捐物,曾被评为“通山县捐资助学十大杰出人物”。2012年,响应家乡政府号召,天助网把全国客服中心落户在通山,为通山解决了部分富余劳动力,还为通山带去了互联网电商的萌芽。

还有住在桥头的袁任远和袁道远俩兄弟,就是喝沙店河水长大的,现今已成为商业界叱咤风云的成功人士。

还有,像自主创业、退伍军人王贤礼。王贤礼退伍后成了村里的养牛大户,他还把儿子也送进了部队参军,入了党,退伍后成了一名警察。几年下来,王贤礼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在他的影响和带领下,附近的村民,有许多搞起了养殖业,真是家家户户都有奔头,日子过得越来越滋润。

还有,像在洪港镇行医,开药店,悬壶济世的沙店人——舒思文老师,就是长着一幅菩萨心肠,处处为乡民病痛着想,而且还是一个能舞文弄墨,大有名气的乡土作家。你看,2019年由通山县委宣传部、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融媒体中心主办‚通山周刊与县作家协会承办的我和我的祖国·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发展和改革杯”有奖征文活动中,舒思文的《写意洪港》就获得此次文学大奖赛一等奖。

当然,在这沙店街头上不光有赚钱致富的能手,还有淡泊名利,修身养性的民间大诗人王能广先生也居住于此。你看他曾经就写了一首《老桥屋忆旧》的诗句,真是让人陶醉其中不能自拨。诗曰:

岁月留痕感万千,悠悠往事忆从前。

桥连两岸宜春夏,荫护百年载地天。

十里桃源环舍院。四围山水蔼村烟。

溪前夕照成追忆,似见竹林拥七贤。

是呀!沙店老街,曾经留下了我童年的欢乐,少年憧憬和青春的梦想。现在想来,任何时候运气都不会从天而降。好运,一定是自己用心付出,努力前进所灌溉出来的果实。

思乡如诗,倘若可以就着月光吟诵,我定把心留在故乡,把中年的我,留在最好的时光里。思乡是一种心语,如春风轻抚心坎,如花静默绽放,如梦轻捻时光。

今夜,我一定把故乡搁在胸口温暖。

2021年12月16日于东莞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