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驾去西藏的路上,经常能看到沿途磕着等身长头的人;在五台山或者峨眉山景区,无尽的台阶上,有出家人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磕着,有心诚的和尚竟然有把脑袋磕破了。
他们都做着同样一件事——朝圣。每个有宗教信仰的人,估计都会有朝圣的经历。今天想说的一个人的朝圣的故事,它与宗教无关,与信仰也无关,它仅仅是一个故事而已。
这是一个,或者说,是一群人的心理故事,讲故事的人是英国的女作家,她的名字叫蕾秋·乔伊斯。她的故事编成了一本非常畅销的书,书名就叫《一个人的朝圣》。
哈罗德·弗莱是一个60来岁的退休男人,他在英国南部一个小镇上的一家酿酒厂工作了一辈子。虽然相貌堂堂、身材高高大大,可哈罗德一直弯着腰前行,他的面前好像一直有一个物体挡在前面,假如他不弯腰就会撞着。
哈罗德一辈子没有做过一件让人感觉提气的事,他几乎像影子一样地活着,以至于,他退休时,公司要例行举办的欢送会,在他的要求下都取消了。退休后,他散淡地活着,整体悠闲地待在家里,他不怎么出门,身体也不是很好。
有一天,他突然收到了一封信,信是从英国北方的一个小镇上的一所临终关怀医院寄来的,寄信人的名字叫奎妮,20年前与哈罗德是一个公司里的同事,哈罗德及妻子莫琳跟与奎妮都是熟识的。在过去的20年间,他们几乎没有任何联系。刚看到信封上的字的时候,哈罗德一直以为这封信寄错了,直到他打开信之后才知道,信真的是奎妮寄来的,奎妮是以前公司的会计,写得一手非常漂亮的字,且做事非常认真。
在信里,奎妮告诉哈罗德,她得了癌症,现在住在临终关怀医院里,她写信的目的仅仅是告诉哈罗德,她要永远地离开这个世界了。看完奎妮的信,哈罗德内心感觉难以平静,他决定给奎妮回封信,也许因为是心情的关系,他不知道如何写信的内容,在扔了无数张信纸之后,他只能简单地写了“亲爱的奎妮:谢谢你的来信。听到这个消息,我真的很抱歉。祝好,哈罗德。”
在临近中午的时候,哈罗德告诉莫琳,他要去邮局寄封信,莫琳还提醒他早点回家。
当第一个邮筒远远地超乎预期地来到自己面前的时候,哈罗德没有把信扔进邮筒,他给自己开解,天气这么好,再往前走走吧。当第二个邮筒又超预期地出现自己面前时,哈罗德仍然没有把信扔进邮筒,他继续往前走着,以致邮局都已经从自己的面前溜了过去。他走出了城市,道路变窄了,直到他来到了一个加油站里,在加油站里,他买了一份午餐,在加油站工作的是一个年轻女孩。
女孩问他是否加油,他告诉女孩,自己要去邮局寄封信,因为他的朋友得了癌症。女孩子听到这句话之后,立即告诉他,要积极面对眼前的一切。哈罗德对女孩的答案很好奇,女孩子说,她的阿姨也得了癌症,这时候的人必须要有信念,得癌症的人吃药是不管用的,如果有信念,就能把事情做成。
哈罗德瞬间就充满敬畏地看着女孩,仿佛女孩站在一团光的中央。哈罗德以为女孩给他灌输的是宗教的思想,女孩告诉他,只有满怀信念的人去争取了,相信自己可以改变一些事情。
哈罗德兴奋地离开了加油站,他此时突然意识到,他之所以一直没有将信扔进邮筒,那是因为他觉得向一个老朋友诀别,一封信太不够了,他必须要为奎妮做点什么。他来到了一个电话亭前,拨通了医院里的电话,他告诉接电话的人,他正在看望奎妮的路上,他走着过来,请奎妮一定要等着他,他会来救奎妮的。
打完电话之后,突然感觉自己身心特别亢奋,他的心脏跳动得好像快要从身体里面跳出来,他走到邮筒前,将信纸抽了出来,在后面加了几个字“等我。哈罗德。”
做出决定的行为是果敢的,决定的结果也是让人亢奋的,可这终究代替不了即将面对的实际。他不知道从南走到北有多远的距离,他不知道要耗费多长时间,他穿着一双帆船鞋,他甚至连手机都没有带,他走过的最远距离是家里到停车场。说点不客气的话,他甚至都没有独立生活能力。
哈罗德决定了,他要勇往直前。
哈罗德出门后,莫琳开始没太在意,她跟平时一样,打开儿子的房间门,进去打扫一番之后,静静地带上门,力争将儿子的房间保持以前的样子。
当太阳开始落山的时候,她开始有点担心了,尤其是邻居打电话问哈罗德是否回家,她就更加紧张不安了。他担心哈罗德出意外,他甚至都幻想着出现了警察和救护车。
好在哈罗德打来了电话,并且告诉她,他要徒步走到英国的北方去看奎妮。听筒里哈罗德信心满满,莫琳可是更加紧张了,因为她知道哈罗德的自理能力。她跟哈罗德结婚四十多年了,一生中,仅仅在情窦初开的时候,有个夜晚,哈罗德借着酒劲冲过舞池去请她跳舞,此后就再也没有一丝勇敢的举动。他们结婚后一直住在这个镇上,哈罗德一直在那间酿酒厂工作直到退休。
莫琳甚至担心哈罗德会露宿街头。
事实上,哈罗德似乎一点也不比莫琳想象的要强出多少,好歹他住进了酒店,第二天早晨起来,他闻到了自己身上发出的刺激性气味,他生怕给他做早晨的女店员知道,好在大家都没在意他身上的味道。也许这是他自己敏感了,这仅仅是因为他前天晚上没有像莫琳在家时那样给他洗袜子。
早餐的时候,餐厅里的食客在得知他即将要进行的徒步壮举时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有给他留下名片,相约日后在某镇见面的,有想参与他的徒步行程的,还有各种支持和鼓励的。
看着自己脚上的帆船鞋,他甚至想回家去取地图及旅游图册。此时,他清醒地认识到,他只要一进家门,就再也不可能再离开家门,于是,他鼓起勇气一往无前。
在前行的路途中,他遇到了各色各样的人,有银发绅士、有临时医生、有骑自行车的母亲、有跟随者、有朝圣者,他遭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他穿着像个绅士一样地走出家门,路途上衬衫破旧、胡子拉碴,因为帆船鞋不适合远足,他的脚因此被磨破到溃烂。
他想到了妻子莫琳,想到了儿子戴维。
他甚至都想不起来是否抱过戴维,他记得戴维5岁的时候,有次他们一家三口去海边玩的情景,当时,戴维在海中游水时溺水,他看见戴维越来越小,立即准备冲下海去救戴维,突然,他停了下来,他的举动被莫琳看到了,在场所有的人都看到了,所有的人都对他的行为都十分不解,他最后给莫琳的解释是,他要停下来解开鞋带,以免下海弄脏了自己的鞋子。
没有人相信他的开解,好在海边的救生员救起了奄奄一息的戴维。他看见快死去的戴维,内心感动万分的自责,他其实不是不想就戴维,只是过分担心假如救不了戴维,他会陷入无穷的内疚中,因为这个原因,他找了一个非常不体面的理由。
戴维几乎不跟他沟通,后来,戴维就读于剑桥,毕业之后,戴维因为工作无着开始酗酒,作为一个父亲,哈罗德能做的事就是,将喝得烂醉如泥的戴维扶着离开他的呕吐物,此外,他几乎无能为力。突然有一天,戴维自杀了,哈罗德不知道原因,他感觉自己的世界也塌了。那天晚上他喝得烂醉,在公司的地下室,他打碎了老板母亲的遗物。
他不敢向老板说出实情,因为,发疯的老板会把他打残甚至打死,他太害怕了。关键时候,奎妮替他顶了这颗“炸弹”。老板因为奎妮是女人而没有跟她计较,可奎妮立即就被老板解雇了,从此,奎妮就从哈罗德的世界里消失了。
跟奎妮一起消失的,还有哈罗德与莫琳的爱情。他们因为戴维的死,而变成了陌生人,同住在一个屋檐下,他们已经不再拥有彼此的心。莫琳极度沉浸在丧子之痛中无法自拔,她每天会把戴维的房间打扫得一如戴维生前的样子,她每天会在戴维房间里跟戴维说话,她似乎在盼望着,有一天戴维突然会出现在她的面前。
哈罗德也许是怕莫琳担心,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会打个电话,间或发一封信或者一张明信片给莫琳。开始的时候,莫琳非常恼怒哈罗德的不辞而别,看着哈罗德越来越远的背影,以及面前不断收到的账单,她对哈罗德的恨与日俱增。随着离别时间的加长,40多年在心中积蓄的爱情和亲情逐渐地发酵了,她越来越担心哈罗德的身体和安全。
就在这个时候,那个当初给哈罗德信心和信念的加油站女孩来到了莫琳家,她告诉了哈罗德写给她的信,信里哈罗德说了儿子戴维的死,以及他和莫琳之间的仇怨,他说了自己去找奎妮,主要是告诉她一声,当年非常感谢她!读了哈罗德写给加油站女孩的信,尤其是,加油站女孩为当初给哈罗德说她阿姨的谎言而深深自责的时候,她说自己的阿姨其实几年前就去世了,癌症找到了人,什么信念都是不够的。
女孩的话惊醒了莫琳,莫琳内心其实也埋藏了一个天大的秘密。当年,在戴维去世,她与哈罗德关系最紧张的时候,某天,奎妮拿着一束花来到她家,奎妮让莫琳告诉哈罗德,她之所以愿意给他背那个锅,只是因为她深爱着他。她要去北方了,她会永远地思念着哈罗德。
奎妮的这句话,莫琳没有带给哈罗德,因为,他们几乎不再说话,她只会和戴维说话,她担心假如戴维在那个世界找妈的时候,她不在。
在加油站女孩的劝说下,莫琳不假思索,立即动身赶往北方的那个小镇。
哈罗德用了87天的时间,穿行了627英里,他见到了弥留之际的奎妮,尽管奎妮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她因为肿瘤被割掉了舌头,甚至哈罗德都不知道奎妮是否知道了他的到来。莫琳来了,他们相拥在北方的小镇,经历过漫长的朝圣之旅,他们的心灵都得到了净化。
奎妮算是安详地走了,在那个世界,她应该感受不到痛苦。近二十年的孤独,她坚守的爱情,也算是开花结果了。也许那不仅仅是爱,还有信念和信仰。朝圣的路是修行的路,在顶礼膜拜间,我们不一定能见到神仙,但是我们一定能见到真实的自己。
佛家说,见心见性,我心即是如来,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人的朝圣》真的是一部讲修行的书。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小说读完了,读者修到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