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朱晔的头像

朱晔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006/25
分享

端午粽子香

端午粽子香

在我的家乡一年有“三大节”——端午、中秋和春节,按照家乡的风俗,这三个节日正好排在了一天中的三顿饭时间,端午节吃早餐,中秋节吃午餐,春节吃晚餐。这样的节日风俗估计也就我的家乡是这样的。

小时候由于经济贫困,因此,“三大节”是我们这些孩子一年当中的三个“盼望”,每过完一个节就盼着下一个节早点到来。

当然,家乡也有人是特别害怕过节的,害怕过节的人就是那些相过亲准备娶媳妇的小伙子,对于他们来说,这三大节就是他们的家人身上要掉的“三层皮”。因为,节前准新郎官们要给女方的每一位亲戚送礼,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要是遇到女方家是个人丁兴旺的家族,那简直就是“灾难”。“三大节”造成的“饥荒”要等他们将来自立门户后若干年才能偿还完。好在一年也就三个节,大部分人相亲一年就能将媳妇娶回家。当然,在“三大节”收到礼物的女方亲戚,也不是无功受禄,在女孩出嫁的时候,他们也要开始支付“利息”,女方陪送的嫁妆几乎可以让这个女孩子一辈子不用再去置办生活用品,若干床被子,若干个柜子或者其他生活用具,这些被子可以用到他们的孩子结婚。农业经济社会农村的生活场景就是这样,相互交往和相互分担,正是有了这样的相互分担才促成了亲戚之间的一种相互牵挂。

家乡端午节这天也是要吃粽子的,不过最主流的节日食品还是绿豆糕、鸡蛋糕和咸鸭蛋。绿豆糕用的是当年新产的绿豆,将绿豆煮烂以后压成绿豆泥,添加油和白糖搅拌,最后压成方块状就成了绿豆糕。绿豆糕现在吃起来会感觉有点腻,但是在那个缺油水的时代,这是难得的美食,新鲜的绿豆吃后会让人感觉齿颊留香、回味无穷;鸡蛋糕的做法类似现在城里的蛋糕做法,不同的是,原料是当年的鲜鸡蛋(绝对的柴鸡蛋)和新产的面粉,因此蛋糕的味道比现在市场卖的蛋糕味道鲜美,有一股浓浓的麦乳香味;咸鸭蛋是用去年的雪水浸泡的,蛋黄流油,蛋清呈天清白色,蛋黄清香,蛋清不咸,真是上等的美味。这些美食在现在的家乡都已经没有了,由于原料丰富了,所以这三种美食都失去了原来的味道。

端午节美食味道的退化,主要是因为现在人不会拿当年的原料去做这些东西了,一者新原料的成本相对于陈年的要贵很多,再者是由于工业化生产,食品里面或多或少会带上“机油”的味道。

与家乡美食一同退化的,还有家乡端午的习俗,端午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门上要挂菖蒲或者艾草,据说可以镇宅辟邪。菖蒲由于叶子呈剑形,估计寓意是斩妖的吧,艾草是一种中草药,可以驱毒防蚊虫,放在家里应该是一种不错的常用药物,记得以前有人受凉或者得了支气管炎,用艾草煮水熏蒸,疗效特别显著。

端午节的粽子除了使用的是当年新鲜的苇叶,此外,我还真不知道吃粽子有什么其他的讲究。后来读书的时候,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大诗人屈原,粽子投进江中,是为了让江水里面的鱼儿不去吃这个伟大的爱国者的尸体。说心里话,从知道屈原投江这个故事的第一天,我就不相信这个传说,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楚国人,在战国时期,诸侯割据,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俗,加上交通落后,别说全中国,就是楚地也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有屈原,怎么会全国性地祭奠屈原呢?

如果真如历史上记载的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那么为什么在浙江等一些南部地区在端午的时候要喝雄黄酒呢?喝雄黄酒是为了辟邪的,联想到家乡的挂菖蒲和艾草的风俗,这跟纪念先人总是扯不上边,如清明节,人们除了烧香上坟之外,没听说还要做什么辟邪的举动的。由于本文不属于考证性文章,我不想花时间去论证我的推理的真实性了,但是我会用我的思考来说明我的道理。

端午,在北方可能是一年的开始,但是在长江以南的地区,端午是一年中的第一个丰收季节,对于原始的先民,端午的时候,他们是欢庆的、感恩和敬畏的,用当年收获的产品庆祝丰年,用他们最好的美食敬献神灵,怀着对鬼神的敬畏,他们以菖蒲和艾草驱除邪恶和灾害,以此来表达他们期盼风调雨顺、人寿年丰的愿望,这应该是更符合史实和风俗的。端午是早晨的庆祝,端午节的食品都是当年收获的最新鲜的物品,这完全符合农耕文明的所有信息。

前几年,国家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将端午节列为法定的节日,让人们可以轻松地享受端午文化,这个文化我觉得我们真的没有弄明白。轻松的日子,让我对端午节做了一些思考,这是令人十分惬意的事。在粽子的外衣中我感知了历史的厚重,在飘香的糯米中,我吃出了丰收的香甜。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