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朱晔的头像

朱晔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7/01
分享

江边的酒会

江边的人家其实不怎么喝酒的,一者因为没有酒量,再者没有经济条件。

即使再不喝酒的人家,哪怕家里再没有钱,家中来了成年的男客吃饭,酒是一定要备上的。即使孤儿寡母家请来一个手艺人在家干活,母亲也让孩子去东家借个空酒瓶,去西家店里赊半斤酒,饭菜做好后,跟着菜一起端到桌上。

酒可以不喝,但一定要有。

那时候,就算再不能喝的人,在主人的盛情邀请下,客人都会端杯子,哪怕就是浅浅的一杯,不喝一点好像是不给主人面子。

江边人的酒量大多不行,从没有听说谁能喝多少酒,只知道哪些人在酒桌上能说,以至于一顿酒能喝好几个小时。

不知道酒量大,不仅仅因为酒量整体受限的原因,更重要的还是,酒桌上说的话比喝下去的酒多多了。

农闲的季节,村里谁家有了小工程,如新修的房子竣工,或者是请人帮忙做了一场力气活,晚上的时候,一定有一场大酒。帮忙的人是主客,根据帮忙人的情况,主人家会从村里叫上几个喝得上酒的陪客,晚上好好地聚一下。

天煞黑的时候,主人家拿着手电,逐个通知晚上要聚会的人,哪怕是白天帮忙的人,也要重新邀请,这算是礼貌。通常情况下,客人不会跟主人一起走的,这样显得自己很没有面子。在答应晚上过去后,客人会让主人先走,他随后就到。

主人请遍客人后回家,开始准备碗筷和酒盅,客人陆陆续续地来了,先来的人,一般不会坐在桌子上的,尽管主人一个劲地劝。大家都知道,桌子上是论席位的,必须得等客人全部到齐之后,大家从心里给自己排个秩序,然后在主人的“盛情”安排下各就各位。坐席一般都想往上争,不过大多数人不会表现在面上,个别也有因为席位争得面红耳赤的。

宾主落座之后,主人家先端起杯子,共同感谢一下大家,然后按照席位从一席开始轮流地敬酒。通常情况下,主人要把全桌子的客人挨个一对一地敬一遍。家乡人敬酒一直都是一对一地敬,假如一对多,通常只在开头或者结束的时候,再或者是实在不能喝的人,一杯敬大家表达一下歉意。

家乡人不善幽默,说话中规中矩。假如不是酒桌上,很少有几个爷们一起能谈笑风生的。

在主人开始敬酒以后,桌子上的人也开始敬酒了。敬酒的规矩一般是小辈的或者是年轻的敬长者。开始敬酒,至少要准备好敬一圈,不然你就不要端杯子。家乡的礼法是,宁错一村,不错一庙。假如你不能喝,千万不要敬几个、留几个,这样会得罪人。也就是说,你一旦端着杯子站起来,那就必须得一对一地把桌子上的人敬一遍。

酒席上讲究礼尚往来,你敬了别人,长者自然也不能倚老卖老,要及时还礼,不然,他也可能会被人说闲话。也就是说,要想坐在桌子上体面地喝酒,至少要有一个来回的酒量,不然,酒桌不好下来。

北方人说,酒过三巡。在我家乡,其实叫,礼尚往来了一圈。接着就是能人登场了,所谓的能人不是指那些能喝酒的人,而是指喝酒后能耍赖皮的人,他们的赖皮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说些天南地北的话,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其目的只有一个,他要是敬你,就想方设法让你喝;你要是敬他,他会想方设法不喝。二是做些隐蔽的小动作,如端杯子撒点酒,喝完杯子里留点酒,再或者就是找点不相干的理由倒点酒,再没有办法就是把酒喝到嘴里后,趁人不注意给抹掉或者吐掉,总之,就是能不喝就不喝。三是隔岸观火,不断挑起酒桌上的“战争”,让桌子上的人斗得不亦乐乎。

乡村的娱乐项目少,一场酒能将乡村人家热闹到半夜。为了确保酒桌上的菜的温度,主妇热了几遍菜后,也许在门口的小凳子上只打瞌睡,酒桌子上依然方兴未艾,也许个别人已经趴在桌子上睡了,但是,这也不影响爱说话人的兴趣。

“呜、呜……”,江里的大轮拉位子,这也是散席的时刻,因为最后一般江轮离开码头,表面乡村已经进入最深的夜。大家踉踉跄跄地从桌子上站起身,主人家的孩子挨个地扶着,将酒喝好了的人护送到家。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