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朱晔的头像

朱晔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008/02
分享

《月亮与六便士》解读

由于文学创作的需要,读了很多国内名家的作品后,我觉得需要开始攻读一些西方现代和当代名家的作品,毛姆、卡夫卡、福克纳是绕不开的名家,我阅读了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

很显然,月亮和六便士是两个比喻,大多数人整天忙于在地上捡着六便士,而忽视抬头看月亮,月亮与六便士这个题目也就是理想与现实的代名词。作品据说是以法国著名的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为素材而编写的。

“每个人都会死,但不是每个人都真正活过。”这是威廉·华莱士的名言。当人生走到生命的尽头,死亡早已不再是让人感到可怕的事,因为那是生命开始便注定的结局。可怕的是生而有憾,有梦未追。生不如夏花之绚烂,死时自然不会有秋叶之静美。

斯特里克兰德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是伦敦的股票经纪人,不苟言笑、生活平庸、忠厚老实,在17年的婚姻生活中,他让妻子和两个孩子过上了比较富足、优越的生活。他的妻子有同情心、思想简单、性情单纯、爱好文学,爱结交文人雅士,总是热情款待作家和文人朋友。有斯特里克兰德撑着的家,让她过得从容而优雅。

我是当时小有名气且受人欢迎的作家,有一次受邀参加斯特里克兰德夫人组织的聚会,我认识了斯特里克兰德。认识这家人之后,我还是很羡慕他们这幸福的一家子的,妻子爱丈夫,丈夫收入丰厚,孩子健康快乐。

突然有一天,我获得一个非常震惊的消息,斯特里克兰德离家出走了,据说是跟着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孩私奔去了巴黎。受斯特里克兰德夫人的委托,她让我去巴黎找到斯特里克兰德并争取让他回心转意。我都不知道她委托我劝他回来是出于对他的爱,还是出于家庭的荣誉,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这个女人善于表演,我不知道真实中有做作,高尚中有卑鄙。

在巴黎一个肮脏破旧的小旅馆里,我见到了斯特里克兰德,他过着非常穷苦的生活,所谓的年轻女人根本是无稽之谈,他逃离的目的仅仅是圆他儿时没有实现的画画梦想。他说当年想学画画,而他父亲硬是以画画无法养家糊口,让他当了股票经纪人。斯特里克兰德说自己具有冷酷、无情和荒唐的性格,他的坦白让我顿时不知所措,我问他是否有绘画的才能?想靠画画成名是否需要靠运气,斯特里克兰德说出了一句名言,他必须画画,因为身不由己,如同一个掉到水里的人,在淹死之前,他不会想着泳姿是否优美,他必须得尽力挣扎,否则就会淹死。我被他身体里爆发出来的力量所震撼,感觉他是魔鬼附体了,他为了绘画真的能抛却一切,画画对于斯特里克兰德不仅仅是理想,简直像呼吸一样,不做就会死掉,他根本不在乎自己是否能通过绘画实现功成名就的梦想。

当我把掌握的斯特里克兰德的信息告诉他妻子的时候,她彻底地愤怒了,假如斯特里克兰德跟一个女人走了,她觉得他还有回心转意的可能性,因为她可以成为一个女人的对手;可斯特里克兰德是随着理想走了,她永远无法战胜他的理想。她诅咒他再也不能回来,贫困潦倒、饥寒交迫、孤苦伶仃,并且染上恶疮暴病而亡。她瞬间表现出来的冷酷无情,让我也改变了对她的看法。

不过,斯特里克兰德夫人确实是个人物,她迅速从失去丈夫的困境中摆脱出来,她利用自己的速记、打字能力,以及在作家圈积攒的人脉,开了一家小公司,雇佣了4名雇员,生活也算是有滋有味。

斯特里克兰德在巴黎过得很惨,他不愿意拿着自己的画去卖钱,他甚至没有钱买画布和颜料,他只是醉心于画画,根本不在意自己的作品好,或者不好。只要能画画,他觉得自己就非常愉悦,他不在乎饥寒,甚至甘于贫困交加地活着。在我准备去巴黎之前,我还去找了一趟斯特里克兰德夫人,我想看看她有什么行动,斯特里克兰德夫人对丈夫依然没有好感,他说了一句,假如他真的活不下去了,我倒是可以给他带点钱去接济他。这不是同情,简直是赤裸裸地挑战和宣泄。

五年后,我又去了巴黎,我结识荷兰画家施特略夫,并意外地获悉是施特略夫在资助斯特里克兰德,施特略夫说,斯特里克兰德是个绘画天才,他一定会大有作为。跟斯特里克兰德相比,施特略夫只是一个平庸的画家,但是,施特略夫知道如何根据客户的需要,用自己学院派的工笔画法去挣钱。

斯特里克兰德越来越惨了,在圣诞节前,他病倒在小旅馆里。施特略夫说服自己的妻子勃朗什。博朗什开始一点不喜欢斯特里克兰德及其画作,说他粗鄙没有礼貌。施特略夫细心地劝说夫人,希望她能接纳斯特里克兰德。施特略夫说,美如同沙滩上的石头一样,一个漫不经心的过路人随便就能将石头捡起来,美是一种美妙和和奇异的东西,艺术家只有通过灵魂的痛苦折磨,才能从宇宙的混沌中塑造出来。斯特里克兰德是个画画天才,天才对于他本人来说是个很大的负担,我们必须对天才予以容忍和耐心。

施特略夫想不到的是,他是引狼入室。

他的妻子博朗什跟斯特里克兰德好上了,且要坚决跟着斯特里克兰德走。施特略夫由于无法想象妻子与斯特里克兰德在狭窄低矮的阁楼里生活,自己拎包出户,将房子让给了斯特里克兰德,他盼着妻子会有回心转意的那一天。

没多久,斯特里克兰德抛弃了博朗什,悲愤交加的博朗什喝下了草酸。酸液腐烂了博朗什的口腔及身上的皮肤,在博朗什弥留之际,她拒绝了施特略夫去看望她的请求,她心里在等待的是斯特里克兰德,可斯特里克兰德说自己根本不爱她,他精心于自己的画作,根本没有时间去谈情说爱。

博朗什死了,施特略夫收到了博朗什的一张裸体画,画是斯特里克兰德给他的,施特略夫怒不可遏,他准备撕毁这种羞辱他的画,突然,他手停住了,他觉得斯特里克兰德画的实在是太美了。斯特里克兰德说,自己根本不爱博朗什,她的身体太好看了,且他需要女人泄欲,裸体画画完了,他对博朗什就失去了兴趣。

斯特里克兰德真的是个人渣!

书里有个类比,说的是男女爱情观。爱情中的男女如树与藤的关系,藤子攀附在随便的一颗树上,它不过是对有保障生活的自我满足,对拥有家财的骄傲,对有人需要自己沾沾自喜,对建立起来的家庭洋洋得意。女人秉性善良、爱慕虚荣,因此认为这种感情极富精神价值,但在冲动的热情面前,这种感情是毫无防卫能力的。这样的话,女人读起来一定不会开心,估计这是小说的缺憾。

施特略夫回到故乡荷兰,几年后,他又去邀请斯特里克兰德去他的故乡,那里非常幽静、优美,民风非常淳朴,那里可以感化斯特里克兰德。斯特里克兰德拒绝了施特略夫的好意,理由是,他没有那么多闲工夫。

我也是最后一次见到了斯特里克兰德,并走进了他的画室,原本以为非常了解斯特里克兰德的我,看了他的作品之后,突然觉得斯特里克兰德越来越陌生。但是,我能感觉到他的骨子里有一种强烈地要挣脱一切束缚的愿望。

多年后,因为机缘,我来到了南太平洋上的一个塔希提的小岛,这里是斯特里克兰德最后的落脚地,我知道了一些关于斯特里克兰德的事。

他在岛上跟一个叫爱塔的土著姑娘结了婚,虽然他除了婚礼什么也没有给她,但是,他们在岛上过着幸福的生活,他们还生有一个孩子。每天晚上,斯特里克兰德坐在阳台上抽着烟,妻子爱塔陪伴在一边,他们静静地听着上千种生物在海滩上活动的声音,斯特里克兰德对这样的生活非常陶醉,也非常沉醉期间。

斯特里克兰德在屋里作画,画从地板一直到顶棚。遗憾的是,他得了麻风病,在死之前已经双目失明,且四肢不全,医生发现他死在屋里一角的席子上。医生几乎是看到他这件巨幅绝世之作的唯一外人,不懂画的医生都被斯特里克兰德的创作艺术震撼到了。

根据斯特里克兰德的遗嘱,爱塔将斯特里克兰德的画室连同画作付之一炬,连一根木头都没有剩下。

当我把斯特里克兰德的死讯告诉斯特里克兰德夫人时,她已经在伦敦开一间画廊,她以画家遗孀的身份,在卖着复制的斯特里克兰德的画,每张画都价值不菲。

他们一家人听到斯特里克兰德的死讯都目无表情,即使斯特里克兰德的已经当上牧师的长子,他冷冷地说了一句“上帝的磨子,越磨越密了。”这句话,有点类似于中国的俗语叫“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月亮与六便士》的故事讲完了。毫无疑问,毛姆是天生的讲故事的能手,虽然说本故事来自于画家高更的经历,但是,剧情能如此的跌宕起伏,无疑经过了作家的艺术加工。

毛姆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那是因为他奉献了诸多的伟大作品,《月亮与六便士》其实只是其中的一部,但是,阅读以后给我带了的冲击和震撼,简直是无以言表。

月亮和六便士无疑是两种象征。单纯从人性上来说,假如说斯特里克兰德对画画的追求是在望月亮,真的让很多人怀疑望月亮这个举动的崇高。博朗什追求斯特里克兰德,表象上是在追月亮,其实,她和绝大多数女人一样,不过是一根想缠着大树的藤而已。

因为爱才而变得有点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画家施特略夫,他的人性中倒是暂放了月亮的光辉,可惜,这样的光辉是那么的暗弱,且常常被浮云所遮蔽。

斯特里克兰德夫人似乎很可恨,所有沉溺于生活中的人,低头捡着六便士都是第一要务,也许你会觉得她世俗,滚滚红尘中的人,原本就是世俗的,假如你是斯特里克兰德夫人,在她的处境上,你能比她做得更好吗?

身为作家,我不仅要会读别人的故事,而且还要讲好别人的故事,这无论对于写作,还是对于点评,都是非常重要的。欣赏《月亮与六便士》,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欣赏。

一是故事的层面。故事是小说的魂,没有一个好故事,很难创作一部好小说。尽管作者声称,本小说取材于画家高更的经历,可生活是生活,艺术是艺术,即便同一个故事,不同的人去讲,最后的效果都会是天壤之别的。何况本故事设计,情节跌宕,环环相扣,这需要非常扎实的表达功夫。

二是人性的刻画。文学就是写人性的,人性是最不好琢磨,又难以把握的东西。当斯特里克兰德夫人获悉他不是跟女人私奔,而是因为理想而离家出走的时候,她对斯特里克兰德彻底地绝望了。因为,她可以拿任何一个女人当对手,她可以容忍丈夫对自己一时的不忠,这就像个调皮的孩子,无论他跑得多远,最后他都要回家。而理想是个什么东西?她与理想争斗,仿佛同风雨雷电作战。她知道斯特里克兰德回不来了,所以,她给了斯特里克兰德最恶毒的诅咒。

博朗什开始是排斥斯特里克兰德的,以至于,她觉得斯特里克兰德的画太丑陋了,简直是一无是处。其实,这种排斥暗含着对未知的恐惧,假如没有后来的事,斯特里克兰德在博朗什的心里仅仅是个排斥的对象。作品里其实要表现我们熟知的一个理念“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我们可以理解为,博朗什当初对斯特里克兰德的排斥是一种潜意识的自我保护,可这种保护屏障彻底地被施特略夫打破的时候,欲望的洪水真的变成了猛兽,她转而走向另外一个极端,这是符合逻辑的。人天生就藏着动物的本能嗜好,大多时候都是以文明的样子掩盖着。也许你无法理解博朗什的改变,世间很多事原本就无法用所谓的理性去解释,这就是人性。

三是善用对比逻辑。月亮和六便士其实就是在做对比,月亮表示抬头仰望,六便士表示低头寻找,这是一种含蓄的对比;三个女人爱情观的对比,思特里克兰德的太太,虽然跟他一起生活了十七年,两个人相处成了陌路人,最后他的夫人竟然将斯特里克兰特当成了仇人;博朗什对斯特里克兰特的爱像过山车一样的,来得迅猛,消失得突然;而爱塔给予斯特里克兰特的爱如和风细雨、润物无声,通过三个女人的对比,我们似乎理解和懂得了爱情,那个看似平淡无奇的土著女人给了狂放不羁的斯特里克兰特圣母般的爱情,这样的爱情没有任何色彩渲染,没有任何海誓山盟的,有的就是彼此的心心相印和心照不宣。第三个角色人性设计上的对比,思特里克兰德与施特略夫角色设计上的对比,思特里克兰德以望月亮为自己的人生追求,施特略夫表面设计是一个笑料型的角色,他在斯特里克兰特的面前始终是一个笑料,这个笑料之所以一直在坚持,那是因为他骨子里始终怀着保护伟大艺术家的梦想,他是一个纯粹的望月亮的人,尽管表现为一直低头拾着地上的六便士。博朗什的死,我们恨不了斯特里克兰特,我们也骂不得施特略夫,这不是作家在刻意地掩饰着什么,而是通过人性对比,最终要达成一种效果。作家了解人性,而不是判断人性。作家没有说望月亮好,还是拾六便士好,但是,读者好像通过作品又有了自己的判断。

四是善用哲理性的语言,让很多道理成为经典。前面说到的经典语录有很多,这里不再一一列举了。对于作品中的主人公,我眼中的斯特里克兰德,他就是为了画画而坚持,他甚至都不管自己的作品好与不好,他也不在乎别人对他的作品评价,他像一个终生跋涉的香客,不停地寻找着一座可能根本不存在的神庙。这个描述不仅经典,而且非常传神,这就是名著的魅力,读一本书,会懂得很多文学知识,通晓很多人生的道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