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朱晔的头像

朱晔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9/03
分享

正阳书局与砖塔胡同

在北京这样一座800年的皇城,我们常常以过客的身份对待周边的景、周边的人、周边的事,周边的一切。假如不适度地予以驻足,我们不知道会失去多少?

就像那天去北海,因为时间非常紧,以至于出地铁后,我都没有耐心等公交车,看地铁站到景点不过2公里的距离,于是,我就决定快步如飞地赶过去。

就在西四南大街与西安门大街的转角处,我被一个景点吸引住了,虽然,时间非常的匆忙,我还是强行制止了自己前进的步伐,趁着红绿灯的间隙,我来到了那座砖塔前。

此刻,我才知道,我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座砖塔,而是一个世界。这是古老的北京城给我开启的一个世界。

我看见了一座砖塔,不过当时我不知道这座砖塔的实际意义。可就在一瞬间,我想到了一个词“砖塔胡同”。记得鲁迅先生与他弟弟周作人1923年反目后,大先生暂住的地方叫砖塔胡同,在这里,大先生完成了《祝福》等大作的创作;我的同乡先辈张恨水先生,好像也是住在砖塔胡同,并在砖塔胡同终老。

在那一瞬间,我甚至不知道,这个砖塔是不是对应那个砖塔胡同,我立即查阅资料,发现我的判断是对的,因为这座砖塔,所以城里多了一条砖塔胡同。

我心里多了一份景仰之情。我知道当年的大先生和恨水先生,跟我一样,都看见了矗立在胡同口的砖塔了。可惜的是,砖塔在他们的作品里都没有留下影子。

祥林嫂那么磨叽,不知道,大先生是不是在比喻自己,一直在提醒弟弟要看好这个爱大手大脚花钱的弟媳妇,结果没有落得好下场的缘故?他把自己的唠叨比喻成了祥林嫂?现在没有人知道了?恨水先生一直在写新鸳鸯蝴蝶派的小说,不知道是否受砖塔胡同周围环境的影响?

当年的砖塔胡同可是热闹的地方,这里不仅居住了很多梨园名媛,且是灯红酒绿之地,恨水先生是否从现实世界里获取了灵感呢?他的笔下人物和故事,跟砖塔胡同没有一点关系?

想到这些,我的步子慢了,我调整均匀了呼吸,无论时间再紧张,我都要仔细地瞻仰这个古迹。

那座塔在一个四合院里,四合院的门口挂了一个“正阳书局”的牌匾。门额上有一块汉白玉雕刻的匾额,上面写着“元万松老人塔”,就那一瞬间,我觉得信息量太大了,以至于我都来不及消化。

我带着十二分恭敬的心进得院子。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我见到门后的南边有一排书架,书架上摆满了一些旧书,一个女人在给书做着标记,书架上有说明,每本书10元,选中后,进屋交款。我用眼睛往南边的屋里看了一眼,屋里也是摆了几个书架,书架上排着各种各样的书。

事后查了资料,好像正阳书局是从前门大栅栏搬迁过来的,这里的地主是“元万松老人塔”,正阳书局是一个民营的书店,专门卖各种跟北京有关的书籍。老板的意思是,将书店建成一个熟悉北京前世今生的资料馆。

院子是一个小四合院,以砖塔为中心,南北两面都有房子,南房是书店,北房收集了一些老北京的物件。塔周围的地方堆着一些门墩,塔周围还摆了几幅非常有特色的大门,估计这是以前胡同人家的大门,上面有比较传统的书法对联。如“礼乐家声远,诗书世泽长”“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事长”“无事可静坐,闲情且读书”等等。

院子里的文物其实是中心的这座塔。

这座塔叫“元万松老人塔”,具体的建造年代没有资料记载。有点可以肯定的是,万松老人据史料记载,他活在金元时期。万松老人俗姓蔡,名行秀,河南洛阳人,15岁出家,后来云游四方,万松老人博学多才,年轻时就声名显赫,他精通佛学,讲经说法透彻警人。

万松行秀禅师修的是曹洞宗,曹洞宗为禅宗南宗“五家七宗”之一,由洞山良价禅师在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创宗,其弟子曹山本寂在宜黄吉水的曹山寺传禅,故后世称为曹洞宗。

记得去广化寺的时候,在祖师殿见到了一副对联“祖意西来二入四行传少室,禅风东播一花五叶认曹溪”,我当时就问了一个沙弥,本座寺庙是信曹洞宗的吗?得到了肯定答复。其实,当时我也不知道曹洞宗,只是隐约地知道,它与临济宗是禅宗的两大流派,临济宗以棒喝来获得开悟,而曹洞宗讲究精修,估计这是北方有曹洞宗道场的主要原因吧。

万松行秀禅师确实是个人物,因为他的弟子非常有名,弟子的名字叫耶律楚才,他的墓现在颐和园东门边。耶律楚才非常厉害,他是契丹人,追随成吉思汗父子三十多年,他崇尚"以儒治国"的方案,为大元朝的建立及治理贡献了毕生的智慧。

耶律楚才27岁时遇见万松行秀禅师,便跟着他学习了三年禅宗,在万松老人门下的三年中,耶律楚才摈弃了自己以前所学的知识,不论寒暑,刻苦求学,为后来功成名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万松老人塔上有记载,记录了万松老人与耶律楚才的关系。查阅耶律楚才的史料,也有万松老人对他的评价,说明万松老人不仅存在,且对元朝的重臣耶律楚才发生了重要影响。

万松老人塔是谁建造的以及建造的年代已经无从考据了,有点可以肯定的是,它一定建于明朝中叶之前,因为明朝万历时期的作品中,就开始记录万松老人塔的事了。也就是说,现在有500年以上的历史。明刘侗、于奕正著《帝京景物略》卷之四《西城内·万松老人塔》,对万松老人塔记录非常详细。

据书中记载,万松老人在元朝去世后,人们给他建造了这座砖塔。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这座砖塔的周围就被盖了房子,塔在房子的中央,感觉塔是穿房而出的,后来,房子被人租去开饭馆,因此,塔整天被饭店的烟熏火燎,且还有店家,将肉挂在塔檐上晾晒。

明朝万历三十四年,有个叫乐庵的和尚看到这个情况之后,就结束了自己的云游习惯,在这里定居下来,然后化缘募捐将塔周围的房子买了下来,算是给万松老人一个静谧的环境。

万松老人塔初见时是七层、平顶的塔,清人的《日下旧闻考》记载,清朝乾隆十九年根据皇帝旨意对万松老人塔进行了重修,在原塔七层的基础上,又加修了两层,且将塔修成了尖顶,即现在看到的样子。

清朝以后,砖塔胡同周边的环境也不是很好,尤其是砖塔胡同成为戏班子的集散地之后,砖塔胡同一度还成为烟花柳巷。清朝灭亡后,民国年间还有叶公募集资金对塔进行了修护。随后几十年,万松老人塔被历史差点淹没了,据说刚改革开放的那几年,有人将塔周围的四合院承包了卖服装,小院门口常常立着两个塑料模特,身上直接挂着胸罩内裤,不知道地下的万松老人如何反应,不知道乐庵和尚作何感想?

现在万松老人塔已经成为西四街口的地标性建筑,万松老人塔及周边的四合院已经属于政府的房产,我觉得政府做得非常好的是,没有将这个小院以文物的名义一锁了之,而是将它交给正阳书局看护。

刚进去的时候,感觉正阳书局跟万松老人塔是天然一体的,后来才知道,正阳书局是借用了古迹的宝地。网上资料说,老板是北京的80后,他主要以经营关于北京的旧书为业,宣传北京的文化为使命。我感觉他不是在经营书店,而是在经营情怀。

假如我的《一城一世界》出书,我一定送给他几本,不为别的,我也是为了情怀写出我心中的紫禁城的。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