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朱晔的头像

朱晔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9/13
分享

阿龙哥

阿龙哥是我家的邻居,他是我们村恢复高考后第一个考取大学的人。

小时候,阿龙哥就是“隔壁家的孩子”,他是我们读书时的样板,假如读书不努力了,父母就会说,看看人家阿龙。

其实,阿龙哥小时候也是挺调皮的孩子,当年跟着哥哥一起在乡下,也做了不少淘气事,比如偷偷溜进谁家的瓜地,或者背着父母到水塘里戏水等。

但不知道从哪天开始,他一下子就收心了,成天除了学习,好像就没有了别的爱好。那时候他从学校回家基本不出门,他出门的时候,也是挑着水桶到水井里担水。

阿龙哥学习真的刻苦,80年代初期,他家就买了黑白电视机,那是村里的第一家。

当年,电视机可是稀罕物,村里人每天吃完晚饭后,就搬个凳子坐到阿龙哥家门前的空地上,等着电视机开机,几十个人一直等到屏幕上出现“再见”两个字。那时候,电视里还是有很多好节目的,如精彩的电视连续剧或者是好看的电影。在看电视的人群中,从来没见到阿龙哥的影子,这真的是不可想象的事。

功夫不负有心人,80年代初期,阿龙哥考入一所重点大学,那是村里的骄傲。因为当年考大学几乎是农村人家的孩子实现人生转变的唯一途径,乡下人的说法是,家里祖坟冒青烟了。

高考给全体中国人一个公平进入高层级社会的机会,这是社会的极大进步。很多农村的孩子,因为高考而实现了“鲤鱼跳龙门”的梦想,带着高考胜利者的梦想走进高校,他们中的很多人还没有来得及兴奋,瞬间就面临了很残酷的现实。一是专业选择问题,当年只想着考大学、做城里人的事了,真的进城之后会发现,城里人也是分布在各行各业,每个行业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差距还是挺大的,专业几乎决定了日后的命运;二是生活问题,以前在农村,只要能保证一日三餐,其他的都不是问题,进城后的农村学子突然发现,衣食住行等什么都是问题,一分钱逼死英雄汉的场景经常出现,在钱的“钢需”面前,一切的说教都显得苍白;三是分配问题,大学分配是人生的一道分水岭,差不多决定了大多数象牙塔里学子们日后的人生轨迹。

农村大学生遇到的所有难题,阿龙哥都遇到了,也许还是最尴尬的遇见。

毕业的时候,阿龙哥分配到珠江三角洲下名叫江南镇的一个窑厂,窑厂的主要产品是空心耐火砖。他学的是材料专业,关于材料学,我真的很外行。

当年的珠三角大多地方都是乡下,据去过的人说,除了集镇,到处都是香蕉林或者甘蔗林,镇上的居民以农民为主,农民成天一顶草帽,穿着一双拖鞋,个子矮小、皮肤黝黑。

也许是苦难的经历太多,阿龙哥不想也不愿意再出去闯荡了,他很快就在窑厂安家。妻子是当地人,因为是农村户口,这样的婚姻让阿龙的爸爸妈妈很长一段时间接受不了,无奈生米煮成熟饭,家里人也就接受了这个现实。

女儿的出生,没有改善家里的境遇。而社会形势的发展,让阿龙哥的日子更加艰难。他所在的厂子因为经营管理不善,陷入濒临破产的边缘。阿龙哥跟几个同事将厂子承包了下来。开始的时候,厂子因为管理模式的改变出现了一些改观,最终因市场拓展的限制,厂子步入了黑暗的深渊。

我去拜访阿龙哥的时候,他的儿子刚刚出生,那时候的厂子里非常冷清,从厂子大门到家属区,有一里的路程,路上很少见到上班的人。儿子的出生不仅没有给阿龙哥带来好运,反而加大了他的生活压力。

几年后,我离开了广州。由于那几年也是在北京漂着,过着居无定所的日子,与阿龙哥的联系也就中断了。

有好几次回家探亲,跟阿龙哥的行程都错开了。

听家乡人说,阿龙哥的日子过得非常不好。究竟怎么不好,我也不便多问。对于第一个跳出龙门的农村人,我甚至不敢打听阿龙哥的境遇,因为,我怕自己的神经承受不了。毕竟我也是读书出来的,被一个农民跟我说读书无用,我真的不知道如何反驳。

阿龙哥现在已经五十开外了,他的一对儿女都已经成人。阿龙哥当年一直跟我说,他希望在读书方面引领家里的子侄走好求学的道路,不知道他的孩子是否遵从了他的教导?假如孩子们做了,现在的日子应该不会差到哪儿去。

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见到阿龙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