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朱晔的头像

朱晔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12/10
分享

我与秋天撞满怀

北京是个四季分明的城市,季节跟北京的人一样,相互友好,且相互礼让着。夏天即便偶尔地伸个懒腰,冬天有时候来得仓促了些,但是,这依然不影响秋天的曼妙。

没来北京之前,北京秋天给很多人的印象就是,香山枫叶红。

香山好像就是为秋天预备的,枫叶为香山预备的。那时候,我们特别喜欢一份来自北京的礼物,那就是塑封的红元宝枫叶,夹在书里既可以是书签,也可以是最美的装饰。那时候,我们可羡慕北京人了,闲趣的日子,去香山随手就可以摘到这么漂亮的枫叶,过下塑就可以寄给远方的友人。这就有点像唐朝的诗,与友人分别于长亭古道,折柳一支,送诗一首: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来北京当年的秋天,几乎在第一时间赶到香山,以便能尽快地向异地友人表达思念之情。可我还是扑了一个空。香山能欣赏的秋景是不知名的红枫黄叶,概念中的元宝枫是没有的,听说,只有专门的小院落里养了这么几棵,假如要欣赏,必须买票进入。我没有进去,我知道,这样的院子,即便我进去了,也不过是远远地观瞻,他们不会允许我在树上摘叶子,即便随秋风吹落的,也轮不到我去捡拾它。友情藏于心,也许更加安稳。

往后的日子,差不多都在忙碌中度过,以至于都忽略了北京的一年四季。春花不妒秋枫之红,夏荷不羡冬雪之洁。年轻好像就是这么过的,年轻也该这么过,那时候没时间想那么多,也没有必要想那么多。日子是用来过的,不是用来想的。

偶有闲暇的时候,我们会从书本里看看《北平的秋天》和《济南的秋天》,焦点集中在文字上,于我而言,济南和北平几乎没有分别。不时地,我还会背诵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背过了,也就过了,心里留下了属于文学的美好,再也没有其他的。

北京的景点都去过,仅仅是为了满足到此一游的感觉。那些地方去了就不想再去,除非来了亲戚朋友,不得不陪同前往。凭借着年轻时的体力,我一家一车走遍了天下,那时候,心里只有豪气。

岁月宛若匆匆而逝的季节,突然那么一天,眼前出现了明黄色,在蓝天的映衬下,明黄显得如此的鲜艳,即便秋风吹拂后跌落地面,它也不失一种姿态,一种成熟的姿态。

循着明黄色,我看见了金黄色,接着看到了近处的红墙,忽然间发觉,这样的颜色搭配才是身边最美的风景呢,可我一直忽略了。也许这样的颜色只有在速度放下来之后才能感受到。

这才是北平的秋色呢!

一个城市有一个颜色,宛若一个城市有一个味道。北平是属于秋天的,只有秋天才能映衬出紫色的高贵和尊严,只有在蓝天下,黄色才是那么的金光夺目,才是那么的熠熠生辉。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北平自然也代表着成熟的味道。一座院落、一堵高墙、一扇大门、一片门墩,甚至远远地一排脊兽,那里都沉淀着古往今来的史迹,需要慢慢走近,需要抽丝剥茧,需要慢慢品鉴。这是北平秋天的味道。

名家笔下的北平,有秋天的景色,可大多没有北平的味道。因为,他们关注了秋景下的色,而忽略了秋景下的人,以及被人堆积起来的史。一条未名的胡同里,皇帝走过,达官显贵走过,文人骚客走过,贩夫走卒走过,今天我走过。红墙上落过王者的影子,流寇的影子,官差的影子,现在是我的影子,只有到了秋天才知道,这是秋天的影子。

原本以为,走过曾经的路不算重逢,吹过秋天的风不再相拥,可我还是感觉与北平的秋天撞了个满怀。只不过,我不知道,是我徜徉在秋天的怀里,还是我揽秋天入怀。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