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朱晔的头像

朱晔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4/01
分享

创作与做饭

文章标准的题目应该是“创作与烹饪”,或者是“写作与做饭”,为了更容易引起关注,我还是用现在这个名字,也许更容易被大家接受一些。

只要是受过初等教育的人,都该是会写作的人;只要是成家后独立生活过的小夫妻,大抵都能做饭的,毕竟这是基本技能。我之所以要把写作与做饭放到一起说,主要是觉得这两项活动之间,关联性还是比较大的。

原始人,摆脱茹毛饮血之后,借助火,能把食物做熟就可以了。因为人的胃和消化系统,不能承载太多的生冷或含有细菌、寄生虫的食物。初小毕业前的学生,只要把字词句用对,只要把词的语序放对,就算基础写作过关了。

从做饭到烹饪,从写作到创作,这都有个层次递进和技术提升的关系在里面。大多数人,在会写作之后,都会努力写得更好。会做饭的人,都争取把饭菜做得更加可口,这是人之常情。每个人习惯不一样,做饭的方式方法和习惯不一样,写作也是如此,同样一句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表达。这都是正常的,在基础层面,不同做饭和写作的,大家区别估计不是很大。

可随着技能水平的提升,烹饪和创作跟先前的活动就不一样了。

最基本的,烹饪的厨师要懂得食材的选取,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烹饪需要调料,除了油盐酱醋之外,还要很多其他的调料和佐料。每味调料和佐料,它是起什么作用的,使用了会达到什么效果,这得了然于胸,不然,估计就拿不到厨师证书了。这相当于创作里面的修饰,什么样的场景需要什么样的修饰,每个词会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不然,那就没法创作了。

其次,厨师要懂得食材的搭配,即便山珍海味,也得搭配着别的食材一起做,才会达到色香味俱佳的效果,即便主食材不搭配,也会搭配辅助的食材,最差的还得有装盘上的修饰,不然,美味的效果一定会打折扣。写作就更是如此,假如没有搭配,那一定是单调寡味的,一定读不出文学性和艺术性。

有人反驳说,美味里不是有不放佐料的清蒸,创作里不是有不加修饰的白描吗?道理确实如此,试问,什么样的厨师敢对新鲜的鱼不加调料进行清蒸?什么样的作家敢以白描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呢?那都是对原料的选取达到了炉火纯青地步的大家才敢做的吧。一般人你可以去试试。

烹饪和创作,仅靠经验是不够的,还得要技术的传授和传承,一个人不可能依靠实践掌握全部的知识。获得知识不仅需要正确的途径,正确的方法,而且还需要不断试错,不断纠偏,这样才能达到完全掌握。打个简单的比方,煮鱼和炖肉的时候,厨师都会加入食醋,即便同样时间加入同样数量的醋,出来的味道是完全不一样的,差别在哪儿呢?差别在一个是加在汤里,一个是加在滚烫的锅沿上。加在汤里的醋本身的糟味难以挥发,而洒在锅沿上的醋,糟味当时就挥发掉了,锅里剩下的只有醋的香味。这个差别没有个几十上百次的实践,谁能轻易掌握呢?

最后还想说明的是,厨师和作家,也是分很多层级的,不同层级代表着不同水平,层级高低理论上代表着水平和知识的高低,这其实也含着认知上的高低。高层级的厨师或作家给低层次的授课,听得懂与不懂,一方面要看听者的领悟力,再者也要看听者的实践。比如有个厨师跟我说龙虾鲍鱼的做法,他也许讲的非常精彩,可惜这东西远离了我的生活,我几乎听不懂他说了什么,及说的精彩程度。假如他跟我说家常的鱼肉做法,他的任何一个知识点我也许都会了然于胸。

写作也是如此,我的写作还处在现实写作或者非虚构写作阶段,你跟我讲魔幻写法或者后现代主义的写法,我估计最多只能听得出,讲授者讲的好不好,但我自己能听懂几分,我心里就不是很自信。毕竟,我还没有实践过,我也没有那个领悟力。

作家中,汪曾祺老的厨艺是出名的好。汪老写过很多做饭的散文,我不知道汪老的写作技法中有多少是从烹饪中领悟的。烹饪可以入文,烹饪的技巧有多少可以转化为创作的理论和实践,应该还没有人研究过。

创作与做饭,我也就是停留在吃货的水平,诸位读后能领悟到什么程度,还得看各自的造化。关于烹饪与创作的经验传授,不管我懂与不懂,我都会认真聆听,但愿对自己有帮助。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