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朱晔的头像

朱晔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5/03
分享

衍水醒辽阳

衍水醒辽阳

关于辽阳,我的记忆不过30多年。

最早关于辽阳的记忆还是因为大学好友是辽阳人,假如高中读文科的话,应该可以更早些知道辽阳的,辽阳因为她而开始走进我的心里。再后来,发现辽阳很近。因为老婆是鞍山人,且她的老家就在辽阳。

先前去岳父家过年,每年的规定动作就是大年初一坐公交车,从鞍山直奔辽阳,且深入到辽阳的腹地——小屯,那其实是一个非常偏僻的所在,岳父说,他当年所在的弓长岭矿(雷锋工作过的地方)更远。辽阳成了记忆里不可缺少的存在,慢慢地,我觉得,辽阳比鞍山更值得了解。

在每年探亲的间隙,我都会去辽阳的一些地方,如太子河、弓长岭、广佑寺、白塔等。我去过的地方,都喜欢用笔记录下来。亲人们看见我的记录,他们会提示我,某某地方该去,于是,循着他们的指引,我又去了辽阳的一些地方。

知道我喜欢吃鱼,我的大学同学,有次专门开车接我到太子河边去吃鱼,那种感觉真的美得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在他们的邀请下,我又去了金银库等一些地方。因为广佑寺、金银库,认识了更多辽阳的朋友,他们跟我说,你应该去辽阳博物馆。

那一瞬间,我也有点失落,也许是太熟悉了,我竟然忽略了博物馆的存在,我有点汗颜自己的疏忽。缘分这东西,有时候就是这样,想去不一定有机缘,心里一直开始惦记着。今天终于成行了,虽然,天空中下着雨。

疫情过后,一切都需要慢慢适应。在博物馆门口扫码预约,进门后发现,我们几乎是专享了偌大的博物馆。博物馆一层有个展厅,墙上挂的是一些古碑的拓片,中间的展柜里放了一些清代晚期的佛像和瓷器。因为不成体系,也没有什么亮点,记得有幅文征明的书法长轴,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刘春林题跋,估计就这幅作品最有价值,此外还有一副黄宾虹的山水画,在这儿展出的主要原因,也许是因为当地收集的缘故。

博物馆的主要展厅在二楼,展厅分四个部分,从战国时候开始到清代民国之后。战国时在辽阳设立了辽东郡的治所,这个时间可以回溯到公元前三世纪,一直持续到东汉,那时候的辽阳叫襄平,这是东北最早的城市。记得辽阳博物馆的门口有个大大的篆体书法字,我一时没有反应过来,那是一个“城”字,这是东北第一城的标志。襄平的名字一直持续到辽代,才改名为辽阳,随后只在后金的时候,短暂地叫过“东京”,清朝的时候一直叫辽阳。

在2000多年的历史中,东晋到唐初的140年时间里(公元404-645年),辽阳被高句丽统治。隋炀帝三次带兵攻打高句丽,唐太宗李世民一次带兵攻打高句丽,这片土地一直在中国人的统治之下。辽阳博物馆柜台里展出的文物,差不多只有文物价值,展出的物品大多是墓葬里出土的冥器,且都是经过修复的,通过回顾,大致可以总结如下看点。这是一座有历史的城市,通过发掘的文物可以证明。从战国时期的戈矛等军事物品到锅碗盆瓢等日用物品,历史一直在延续着,辽阳自称“东北第一城”,估计别的城市也不敢冒功。除了辽阳,东北没有一座城市享有辽阳这么久远持续的历史记录。这是一座有地位的城市,在发掘的文物中,有东周时期的青铜鼎,这是权力的象征,在后续的历史中,一直有青铜器物出现,说明当地统治者的地位比较尊贵。司马懿率四万大军攻打过,隋炀帝杨广带兵来过,唐太宗李世民挥师攻打过。这是一座发展比较缓慢的城市,时光过去了两千年,文物的生产力水平没有太多的提升,相较于内陆的城市,这里的进程相对缓慢,这与历史和地理都是相符的。这是一座值得仔细欣赏的城市,不了解辽阳就不了解东北,不去辽阳博物馆就不算系统地熟悉东北的历史知识。

辽阳城市不大,生活节奏也比较平稳,相对于周边的城市,她的生活气息更浓郁一些,也许,这都得益于几千年建城的底气。辽阳博物馆周边有汉魏壁画馆和民俗博物馆,看完博物馆后,很方便去相邻的汉魏壁画馆和民俗博物馆。

汉魏壁画馆是非常好的所在,可惜,对于历史和绘画不太熟悉的人,进去之后大多会一头雾水。馆里非常幽静,游客能享受独家欣赏的“特殊待遇”。壁画馆只有一间平房,墙壁上是展柜,里面摆放的是壁画复制品和印制品,展厅中央两边各有一个墓葬的复制品,可以直观地看到墓葬的规制、壁画和陪葬品。

汉魏时期是喜欢厚葬的,且汉代人有“视死如生”的观念,因此,那些达官显贵不仅要建设像房子一样宽大的墓室,而且要把生前使用的物品,制作成冥器放到墓室里,墓壁上画着生前的生活场景,比如宴会图、出行图、舞蹈图等,他们希望将自己生前享受的生活带到另一个世界。据说,汉代的墓室里连“行清”(厕所)都配备了。

当然,那时候的绘画跟后来的不同,画的人物和风景是平面的,没有透视感和光线明暗。内行看门道,懂绘画的可能从当时的绘画线条、颜色配置、人物形象设计等,洞悉当时的艺术历史、文化历史和风俗等知识。我等外行只能从壁画里看点热闹,仅此而已。

从汉魏博物馆出来左转,到达另外一个博物馆,即辽阳民俗博物馆。看到三个博物馆连在一起的布局,感觉辽阳政府真的贴心,非常轻松地就把辽阳的历史、文化、风俗和艺术一览无余了。且博物馆都是免票的,馆里面都非常安静。

辽阳民俗博物馆的前身是辽阳博物馆,新馆落成后从民俗博物馆搬出。民俗馆所在地还有一个名字叫“彭公馆”。

站在门口,看到“彭公馆”的形制感觉有点奇怪,概念里,辽阳在大清朝没有亲王一级的王府,公馆大门的规制非常高。进门后看资料才知道,彭公馆主人叫彭贤,他是奉系军阀统治时期东三省官银号总办、东北边业银行总裁,彭公馆建于1921年,据说占地面积比张作霖大帅家的府邸还大。这么一看就对应上了。

公馆大门带两侧门房,且进门后有“下马石”,还有一扇墙做成的影壁,说明宅子的主人身份非常不简单。据说张大帅去彭公馆还质疑过它的规格。彭公馆在建国后被收归国有,1985年作为辽阳博物馆对外开放。民俗博物馆是三进两个大花园的豪宅,占地面积2万平米以上。不看里面的展览,仅仅这座院子就是非常珍贵的文物,值得慢慢地欣赏。

第一进院子是民用物品展览和服饰展览,很多曾经的老物件在博物馆里找到归宿,让有点年纪的人多了怀旧的去处,服饰展稍微单调了一些,相对于辽宁博物馆就显得太寒酸了,毕竟这只是一个地市级的博物馆。

第二进院子是新婚展、商业展和家具展,新婚展厅用腊人做了迎亲和揭盖头两个场景,最有意思的是,挂在墙上的结婚证书,感觉还是比较新奇的,让游客感到新鲜的是墙上的结婚证书,除了日伪时期,其他阶段的婚姻证书上还贴了印花税票。这不仅说明在清朝末年,对夫妻关系就进行了证照约束,且税务活动开展的也比较深入。

商业展展出的是一家家店铺、商号的牌匾、招牌等物件,由此可以知道当时商业涉及的领域及商业发展水平。家具展相对简单一些,就是官宦人家简单的家具陈设和生活礼仪,值得细看的就是拔步床,现代人估计都理解不了床的结构设计原理。

第三进院落是府里女眷的区域,目前没有劈为展厅,院落中央种了一些花草。最开阔的是,院子东边有一个跟院落几乎差不多大小的园子,里面种植了果树。园子四周设计了玻璃橱窗,橱窗里展出辽阳的一些民俗场景,靠近一边的房子里还有辽阳老照片展览。房子毗邻的一侧是碑林,里面摆放了很多墓碑,最高的几座是清朝开国时期的功臣碑,也许因为游客太少的缘故,碑林和老照片展区显得非常的寂寞。由于时间关系,我也没有仔细学习,待将来有机缘再慢慢品鉴。

花半天时间,浏览三家各有侧重的博物馆,这是非常好的一种旅游体验。相对于辽阳博物馆,民俗博物馆受欢迎程度更高。也许是因为民俗博物馆更加接地气,游客能通过博物馆的时光隧道回味曾经的生活,这些生活是那么的近,可又感觉是那么的远。博物馆拉近了远与近的距离,将一切都变成了当下,这是参观最好的感受。

记得辽阳观音禅寺的圆通殿门口挂了一副对联“山似飞来峰从不矜高郎日明星辉衍水,地若灵隐寺虽居闹市晨钟暮鼓醒辽阳。”去博物馆可以搜寻那星辉衍水的过往,可以在恬淡中听晨钟暮鼓醒辽阳的盛况。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