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朱晔的头像

朱晔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5/04
分享

义县奉国寺小记

最早关于奉国寺的记忆有两处,一是辽宁博物馆,二是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资料上说,它是中国最早的单体最大的木质结构的建筑。对建筑我其实兴趣一般,可我看到了大殿里供奉的七尊佛像,那种巍峨高耸的式样,让我十分向往。利用五一回家休假的机缘,我直奔奉国寺。

沿途经过以熏鸡闻名的沟帮子,这是年轻时充满着食欲向往的地方,随后在北镇下高速。顺带说明一下,北镇也大有来历,当年舜册封了天下十二大名山,它是中国“五岳五镇”的最北镇。义县更了不起,它是三皇五帝中黄帝之孙名列五帝颛顼的领地,是先秦中国36郡北方辽西郡的治所。虽然从北镇走国道320到义县有60多公里的路程,沿途一点也不感到寂寞,因为这里也是辽宁省比较著名的观赏梨花之所,风景美不胜收,穿行在梨花映衬的路上,看着秀美的山峦,感觉自己在画中行进。

奉国寺在义县县城东街,进城之后很方便到达景点。寺庙最早建于辽代,时间是1020年,据今已有1003年的历史。山门没有什么奇特的,估计都是后来重新建造的。进得山门,瞬间感觉寺庙的规模和格局非常大。

山门后是庙门,门楣上题着“大佛寺”三个字,后来得知,因为寺庙内的佛像高大伟岸,所以当地人就称为“大佛”。庙门里的墙壁上有壁画,题材是“龙王行雨图”,介绍里说,这幅壁画是清朝的遗迹。资料里介绍,壁画也是奉国寺的一大特色,最精美的壁画还是在大雄殿里的两侧墙壁上。

山门后有一座木牌坊,现在也是文物。牌坊是康熙皇帝为心爱的女儿跟当地的一个王公联姻建造的。过了牌坊就到了天王殿,天王殿里的四大天王是立像,这也算是特色吧,且装束比较古老一些,这与现代寺庙里面坐姿的天王样式差别很大。弥勒佛后面的韦陀菩萨是木质的材料,用玻璃罩子盖住了,估计这尊造像的文物价值也是非同小可。

出了天王殿,就到了寺庙的核心景点——大雄殿。

大雄殿建筑本身就是宝贝,它最初建于辽代开泰九年,一座单檐庑殿顶结构的大厦,九间五进的样式捍卫着皇家“九五之尊”的庄严,从建筑外形上看,大雄殿就非常气派。

大雄殿长 48米,宽25米,高21米,体量非常庞大。除了外形,大雄殿还有一个彰显地位之处,就是大殿建在几米高的台子上,这个台子可以看作是佛教的须弥座。高和大是彰显地位的典型特征,如紫禁城里的三宫三殿,大小高低分别非常明显,建筑本身之高、地基之高、须弥座之高,共同构成建筑的地位之高。

大殿采取的是传统的串坊结构,即合抱之粗的圆木做成的柱子成为大殿的支撑,木料是东北的油松木,不像紫禁城里使用的都是南方产的金丝楠木。大殿里榫卯结构和斗拱结构的力量分配,组成屋顶的间架结构,足以支撑起四角飘伸的飞檐。站在大殿的屋檐下,抬头仰望,不得不惊叹于古人利用自然资源的超级智慧,也许只有这样结构的房子,才能支撑千年而依然挺拔。

在义县建造等级和规格如此之高的建筑,一者说明当时的辽代人非常崇信佛教,目前保存的有山西应县木塔和大同的华严寺(金后重建),事实上,辽、金及其后的蒙古都笃信佛教;再者也说明义县的地位非常高,史料上说,它是辽国萧太后家族的封地,建造奉国寺的皇帝耶律隆绪就是从其母亲手中接过权力统治辽国的,耶律隆绪继位时只有12岁,当时辽国的政局非常不稳,南边的宋朝还想收复燕云十六州,萧太后先后辅佐辽圣宗父子两代皇帝安邦定国,开创了辽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开泰是辽圣宗耶律隆绪的第二个年号。

了解宋史的人都知道,即便不知道历史的,从评书杨家将里都听到过“萧太后”这个名字,辽国在她的麾下,实现了对大宋的战争优势,辽国与宋朝签订了维持百年和平的“澶渊之盟”。奉国寺就是耶律隆绪纪念母亲萧太后,而在她的家乡建筑这么一座宏伟建筑。

进得大殿,顿生惊叹之感,因为殿内的一切太震撼了。一时之间,目不暇接,甚至不知道从哪儿开始欣赏,才是正确的打开奉国寺大殿的方式。九间的大殿,中间三间开门,合抱之粗的圆柱纵横整齐地排列着,以支撑大殿的架构。通过间架结构,可以看到殿里供奉着七尊近十米高的大佛,非常的摄人心魄。

大佛前面摆着石五供,这是供人们上香祭拜的。以前见过室内摆放香炉,或者钟鼎的,材质都以金属为主,像这样巨大且是石质的祭具还是不多。佛像两侧并排放着十余块石碑,这是辽以后各个朝代修缮大雄殿的记录。

最早的一块石碑,是金代所立的《宜州大奉国寺续装两洞贤圣题名记》碑,字迹仍然十分清晰,也许是石材特殊,经千年的抚摸,泛出红色,石质如玉,这块碑最早刻于金国,在元朝时才完工,记录了修大雄殿外彩塑的事。这块碑在这座殿里已近千年,是大殿的见证。

大殿两侧的墙壁上有壁画,据说当年绘制的是五方佛,不知道因为光线的原因还是其他,现在墙上只能看到佛像的影子,这些佛像绘制于什么年代,实在无从考究了。

殿内的主人是七尊大佛像,除了七尊佛像之外,还有两位金刚力士和十四位胁持菩萨,这组塑像放在一米高的须弥宝座上。

金刚力士身高3米,身披铠甲,手持法器,怒目圆睁,一左一右分立两侧,像是这七尊佛像的守护神。每尊佛像前有2尊胁持菩萨,菩萨像高约2米,慈眉善目、形象生动,样貌应该是仿照辽代当地少女,特别清纯可爱,尤其是毗舍浮佛身前右侧的这尊菩萨,面带笑容,露出牙齿,被尊称为“中国佛像中的维纳斯”。

七尊佛像端坐在莲花宝座上,宝座安放在须弥台上,下有力士托着宝座。佛像后有背屏,背屏为火云纹。七尊佛像中的六尊的头像、衣饰几乎相同,差别极小,只有说法印的手势略有差异。佛像身上的服饰为中国古代的装束,唯独第七尊为印度的坦右肩露前胸的装束,耶律隆绪号称自己是释迦牟尼的化身,这第七尊佛也就是耶律隆绪本人。

七尊佛像的脸型为女相,这与历史应该是符合的,奉国寺是辽圣宗耶律隆绪为了纪念自己的母亲萧太后而建造的,佛像按照母亲的脸型进行塑造,理论上说得过去,历史上也有这样的例子。

在一座大殿里摆七尊佛像,这是唯一的。七尊佛像由东至西依次为迦叶佛、拘留孙佛、尸弃佛、毗婆尸佛、毗舍浮佛、拘那含牟尼佛和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这样摆设,有几种说法,一种是,前六尊佛都是在释迦牟尼前成佛的,他们是释迦牟尼的老师,耶律隆绪是释迦牟尼佛的转世,所以他要放在前六尊佛的后面。第二种说法是,从耶律阿保机到耶律隆绪共有6位皇帝,加上萧太后共七位。第三种说法是,萧太后统治时期,朝廷里有五位治世能臣,加上萧太后和耶律隆绪,共七位。

无论哪种说法是正确的,最后一尊耶律隆绪是肯定的,释迦牟尼佛不同于前面六尊佛的装束,且眼睛看着西南方向,这既是佛祖所在的方位,也是他胸怀天下的方位。

六尊佛像的后面还有一尊观音坐像,尽管她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可观众几乎忽略了她的存在,观音菩萨也是女相,非常的秀美和慈祥,仪态非常的放松。据说,这是电影《一代宗师》的取景地。

也许是相见不易,或者是景点太过震撼。在里面无论如何欣赏,总觉得看不够,舍不得离去。自蒙古统一中国之后,义县差不多就退出了重要的历史地域,也许这才是这么一座古老的建筑,经历过那么多次天灾人祸,竟然可以屹立千年的重要原因。奉国寺是1961年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期进入名单的有敦煌、长城等。

但愿,这座历经千年的建筑能这么永久地保存下去,那是文化的幸事,是历史的幸事,更是民族的幸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